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输模拟水色遥感信息量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鉴 何晓雄 赵凤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3-628,共6页
本文在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和三分量水色模型的基础上完善了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输计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离水辐射率等基于水色的遥感信息量变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较为合理和系统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大气海洋系统 辐射传输 水色 离水辐射 反射率函数 遥感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段民征 吴北婴 吕达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34-742,共9页
本文在已有的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基础上,耦合进一个海洋反射模式,在海洋反射模式部分,考虑了风生海表毛细波对海表双向反射的作用以及海洋中叶绿素、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对海洋反射光谱的影响,同时,为应用方便,为此模式... 本文在已有的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基础上,耦合进一个海洋反射模式,在海洋反射模式部分,考虑了风生海表毛细波对海表双向反射的作用以及海洋中叶绿素、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对海洋反射光谱的影响,同时,为应用方便,为此模式配套了完整的大气温、压、湿、微量气体、气溶胶及太阳地外谱数据集;此海洋反射模式和海洋-大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已与1995年9月5日黄海海面反射光谱的实测资料和飞行实验中的光谱仪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上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大气 耦合辐射 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孙毅义 董浩 +1 位作者 毕朝辉 李治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讨论了三种通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特点和使用限制,用辐射传输定律作了数值检验,并与实验测量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氧碘激光和氟化氢泛频20P4激光谱线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氟化氢泛频20P5却出现严重偏差。还研究...  讨论了三种通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特点和使用限制,用辐射传输定律作了数值检验,并与实验测量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氧碘激光和氟化氢泛频20P4激光谱线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氟化氢泛频20P5却出现严重偏差。还研究了大气气溶胶种类对大气透过率计算和测量的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大气透过率 激光大气传输 FASCODE MODTRAN LOWTRAN HITR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解析模型及遥感成像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贵军 柳钦火 +3 位作者 刘强 肖青 顾行发 黄文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9-634,共6页
为了建立完整的星载高分辨率中红外成像模拟系统,并为航天器载荷设计等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参考,需要对大气辐射传输这一环节进行重点考虑,设计出切实可行,精度较高的大气辐射传输数值成像模拟方法。针对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具有大气散射和... 为了建立完整的星载高分辨率中红外成像模拟系统,并为航天器载荷设计等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参考,需要对大气辐射传输这一环节进行重点考虑,设计出切实可行,精度较高的大气辐射传输数值成像模拟方法。针对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具有大气散射和自身发射的特性,将整个大气辐射传输过程进行了合理分解,并利用MODTRAN4对各辐射分量进行求解,以查找表方式实现了大气辐射传输成像模拟。此外,针对大气散射导致的邻近效应进行了分析,将原有PSF模型扩展至中红外波段,并与大气辐射传输解析模型相互耦合共同完成模拟成像。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和成像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通过给定观测几何和大气条件,并根据地表输入的温度和发射率等,实现逐像元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成像模拟 大气辐射传输 解析模型 邻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辐射传输模型的遥感数据大气校正及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文义 孙晓芳 +1 位作者 王岩 杨爱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通过辐射传输方程详述了大气效应对遥感图像的影响及大气校正的原理,并利用两种辐射传输模型——6S和FLAASH(基于MODTRAN)对同一区域ETM+数据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进行了大气校正。从校正的结果看,两种模型均对由于大气效应引起的... 通过辐射传输方程详述了大气效应对遥感图像的影响及大气校正的原理,并利用两种辐射传输模型——6S和FLAASH(基于MODTRAN)对同一区域ETM+数据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分别进行了大气校正。从校正的结果看,两种模型均对由于大气效应引起的辐射失真进行了辐射校正,消除了因散射增加的辐射能量,同时补偿了因吸收而损失的辐射能量,但在校正结果上存在差异。只有将两种辐射传输模型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消除大气效应对研究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辐射传输方程 6S模型 MODTRAN模型 FLA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强爆炸热辐射传输及其波长敏感性研究
6
作者 张志远 郝建红 +4 位作者 张艺洁 张芳 赵强 范杰清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1,共9页
通过建立热辐射脉冲输运模型,结合无量纲化处理与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不同时刻、不同波段及传输距离下的热辐射能量速率与累积能量。重点分析大气透过率与空气密度比对热辐射能量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强爆炸热辐射在空间传输中的规律及其对... 通过建立热辐射脉冲输运模型,结合无量纲化处理与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不同时刻、不同波段及传输距离下的热辐射能量速率与累积能量。重点分析大气透过率与空气密度比对热辐射能量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强爆炸热辐射在空间传输中的规律及其对波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热辐射累积能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且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在火球复燃阶段时可见光波段热辐射累积能量占比略高,在火球冷却阶段则由红外波段占主导。空间维度上,随传输距离增长热辐射能分布规律为海拔越低热辐射能越小,直到一定传输距离后热辐射能空间分布趋于稳定。建立的模型可预测任意爆炸条件下特定位置的热辐射能量分布,为波长敏感材料的防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爆炸 大气传输 数值模拟 大气透过率 辐射脉冲输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地坐标系的球面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平 马小莉 +4 位作者 郭晶 敖明武 叶玉堂 曲兆俊 徐振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1-305,311,共6页
为了解决大地坐标系中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问题,提出了TOG模型。首先,建立了球面大气模型,依据目标和观察者的大地坐标、观察日期和时间给出了观察天顶角和方位角、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了分层迭代算法计算球面大气... 为了解决大地坐标系中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问题,提出了TOG模型。首先,建立了球面大气模型,依据目标和观察者的大地坐标、观察日期和时间给出了观察天顶角和方位角、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了分层迭代算法计算球面大气中的物质吸收量。采用孤立层和累加法解算了球面大气的上行辐射亮度。利用TOG模型计算分析了两个红外波段内大气的辐射传输特性,并使用MODIS的测量结果对TOG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相对差异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坐标 分层迭代算法 模型校验 辐射传输 球面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英文)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永强 刘昌明 于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水热传输机理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 水热传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地物偏振反射率反演方法
10
作者 赵慧洁 邢健 贾国瑞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6-42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大气矢量辐射传输模型的地物偏振反射率反演方法.利用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地表反射率、观测条件与传感器入瞳处辐亮度偏振态的查找表,再进行查找表反查及数值计算,完成偏振反射率反演.验证实验表明,典型地面目标物的偏振反射... 提出一种基于大气矢量辐射传输模型的地物偏振反射率反演方法.利用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地表反射率、观测条件与传感器入瞳处辐亮度偏振态的查找表,再进行查找表反查及数值计算,完成偏振反射率反演.验证实验表明,典型地面目标物的偏振反射率反演精度可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反射率 反演 大气矢量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对辐射传输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建华 张黎明 陈洪耀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3-986,共4页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是影响定量遥感应用的辐射传输计算的重要因素。人们一般凭感性认识去进行选择,有一定随意性,对其带来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以太阳辐射计测量为依据,对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方法作了研究,并利用经辐射定标... 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是影响定量遥感应用的辐射传输计算的重要因素。人们一般凭感性认识去进行选择,有一定随意性,对其带来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以太阳辐射计测量为依据,对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方法作了研究,并利用经辐射定标过的光谱辐射计地面测量对辐射传输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在昆明进行的试验表明,在0.50-0.68μm范围内,选择中纬度冬季大气模式和大陆型气溶胶,经辐射传输计算后得到的光谱辐射亮度与光谱辐射计测量结果一致性很好,差别在3.3%以内;变换大气模式对辐射传输计算产生明显影响,差别达10%左右;选择不同的气溶胶模型对辐射传输计算影响也很大,差别达11%左右。基于辐射计测量的大气模式与气溶胶模型选择避免了主观选择的不可靠性,有益于减少辐射传输计算或卫星遥感大气订正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计算 大气模式 气溶胶模型 太阳辐射 光谱辐射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高分二号影像大气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红业 张天棋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4-541,共8页
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时代,遥感影像在定量反演,地物识别和变化分析等领域将有重要作用。大气校正的精度是影响其定量化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高分二号遥感数据缺乏短波红外波段,无法采用... 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时代,遥感影像在定量反演,地物识别和变化分析等领域将有重要作用。大气校正的精度是影响其定量化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高分二号遥感数据缺乏短波红外波段,无法采用暗像元法进行大气校正。提出一种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高分二号影像大气校正方法,利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the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大气校正系数查找表,利用同步MODIS影像数据结合改进后的暗像元方法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确定大气校正系数,消除高分二号影像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等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实现GF-2数据的大气校正。选取地表平坦均一的敦煌辐射校正场作为实验区,通过同步的实测数据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并且比较大气校正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果表明:最小相对误差仅为0.9%,大气校正之后影像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地物的反射特性;大气校正后的NDVI大大增强了植被信息反差,突出了GF-2卫星传感器的植被信息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型 GF-2影像 大气校正 查找表 气溶胶光学厚度 6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计算与分析
13
作者 周茜 李霞 +3 位作者 陈奇祥 袁远 刘兴润 王晓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针对3级以上海况的高精度海洋场景红外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先拆后建”的研究思路:将含泡沫和破碎波的多尺度海面抽象为粗糙海面、泡沫、破碎波的组合,进而拆解出“粗糙海面”、“含泡沫粗糙海面”、“含破碎波粗糙海面”3类典型多尺度... 针对3级以上海况的高精度海洋场景红外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先拆后建”的研究思路:将含泡沫和破碎波的多尺度海面抽象为粗糙海面、泡沫、破碎波的组合,进而拆解出“粗糙海面”、“含泡沫粗糙海面”、“含破碎波粗糙海面”3类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最后通过海面栅格化、结构体匹配、方向-光谱特性重构渲染等方法,由3类典型多尺度结构体方向-光谱特性组合重构大范围海面辐射散射特性,完成多尺度海面“气-面-体”耦合辐射/散射特性的计算。对拆解出的3类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分别开展多尺度耦合辐射、散射特性建模研究,构建3类多尺度海面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计算模型,并对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面风速的增大,海面典型结构体中的泡沫厚度及气泡浓度逐渐增大,使得结构体的散射能力增强,从而增大结构体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着探测波长的增大,海水的吸收性显著增强,导致不同风速条件下结构体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之间的差异显著增大;对于不同的入射角,结构体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最大值对应的天顶角随入射天顶角的变化逐渐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 大气-海洋辐射传输模型 蒙特卡洛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的组成及其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妮妮 韩磊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119-121,共3页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简述了SVAT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水热过程参数化方案及其耦合模式,总结了SVAT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提出了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气水热传输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的夜间辐射雾自动检测及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伟康 马慧云 +2 位作者 邹峥嵘 何卓臣 赵国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6,共7页
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 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段的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BTD),将其用于夜间辐射雾检测。以MODIS卫星数据为可行性试验数据,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验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监测夜间雾的准确率达78.3%,误判率为21.7%,可靠性指标为0.643,Kappa系数为0.730。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8景卫星序列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Kappa系数均值为0.744,说明应用当前阈值方法对MODIS夜间雾检测具有可适用性。该方法为夜间雾预报和夜间雾参数反演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夜间辐射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BDART) 亮温差(BTD)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Hyperion光谱重建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川 刘少峰 +1 位作者 刘衍宏 裴晓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光谱重建是高光谱数据定量分析的前提,大气校正是光谱重建的关键环节。对于缺少地面同步测量的高光谱数据,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是最可行的大气校正方法。应用当前流行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 4.0和6S,分别对试验区EO-1 Hyperion高光谱... 光谱重建是高光谱数据定量分析的前提,大气校正是光谱重建的关键环节。对于缺少地面同步测量的高光谱数据,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是最可行的大气校正方法。应用当前流行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 4.0和6S,分别对试验区EO-1 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和光谱重建。通过对植被、粘土矿及水体3类地物光谱重建结果的对比分析,并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光谱重建精度,评价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校正的效果和模型的适用性。最后,通过FLAASH模型的试验体现了高光谱数据大气校正集成化处理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光谱重建 大气校正 辐射传输模型 MODTRAN4.0 6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燕 李相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该文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利用部分相干光复曲率张量推导出了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详细研究了该类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特性。研究表明: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光斑在湍... 该文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利用部分相干光复曲率张量推导出了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详细研究了该类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特性。研究表明: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光斑在湍流大气中将退化为非离轴高斯圆形光斑;离轴参数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随着湍流强度的减弱、扭曲参数的增大以及光源相干性减弱变化缓慢。结果还表明,利用部分相干光复曲率张量分析各类高斯-谢尔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播和变换特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传输 离轴扭曲各向异性高斯-谢尔模型光束 湍流大气 复曲率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同化模式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卿任 张庆河 陈同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海洋-海浪耦合与卫星数据同化的W-F-S-A耦合同化模式。将该模型应用于2014年台风“威马逊”的数值模拟,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F-S-A耦合同化模式对于台风路径和风速的模拟结果优于单独耦合和单独同化结果,并且可以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 连续同化 台风“威马逊” 风场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大气校正
19
作者 余雨棠 余涛 +3 位作者 谢东海 吴俣 张丽丽 左欣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5,共15页
地表与大气的辐射传输耦合过程复杂,造成传统大气校正技术存在精度和效率的局限。基于经验线性方法的校正效率较高但精度有限,辐射传输模型方法虽精度较高但其高计算开销制约了多光谱卫星遥感的定量应用。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物理模型... 地表与大气的辐射传输耦合过程复杂,造成传统大气校正技术存在精度和效率的局限。基于经验线性方法的校正效率较高但精度有限,辐射传输模型方法虽精度较高但其高计算开销制约了多光谱卫星遥感的定量应用。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的融合为大气校正提供新思路。文章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框架,学习物理模型模拟数据集,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处理效率。首先通过辐射传输模型在不同观测几何、大气状态和地表反射率特性下模拟卫星入瞳辐射数据,构建正向模拟多光谱遥感数据集。随后神经网络学习其中的地理几何和光谱特征,实现像素级的大气校正。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于6S方法处理速度提升约六个数量级,平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别为0.028和0.82;与主流物理模型工具在图像质量、定量指标及实测植被光谱对比中表现良好。该研究为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定量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大气校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数据驱动大气校正 地表反射率 辐射传输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6S模式对EOS-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大气订正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杰 王介民 郭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1-657,i004,共8页
应用 6S辐射传输模式对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 ,订正过程分两步进行 :首先设定地表为朗伯体 ,再应用二向反射模型BRDF进行订正 ,订正结果与美国MODIS研究组应用MAS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 应用 6S辐射传输模式对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 ,订正过程分两步进行 :首先设定地表为朗伯体 ,再应用二向反射模型BRDF进行订正 ,订正结果与美国MODIS研究组应用MAS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经过臭氧、水汽、气溶胶等散射吸收订正 ,对于一定范围的反射率 ,大气订正使植被区红光波段反射率ρ1 降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ρ2 增加 ,蓝光波段反射率 ρ3降低 ;大气订正后 ,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较大气订正前有所增加 ,增加的最大值为 0 .1 0 4 ,抗土壤 大气植被指数IEV值略有减小 ,减小的最大值为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EOS-MODIS 辐射传输模式 订正 反射率 水汽 近红外波段 中红外波段 二向反射模型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