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解析法的隧洞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唐运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1,87,共6页
涌突水是岩溶隧洞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突出性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新庄-蒙自)的小扑隧道为例,介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出分段运用解析法对其20个桩段进行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 涌突水是岩溶隧洞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突出性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新庄-蒙自)的小扑隧道为例,介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出分段运用解析法对其20个桩段进行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正常涌水量,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最大涌水量。结合现场调查发现施工区内有溶洞、落水洞、暗河,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袭夺暗河地下水导致较大涌突水灾害发生。根据解析和现场调查结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和工程措施,以规避可能的重大地下水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涌水量预测 解析 大气降雨入渗法 地下水动力学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家坪隧道岩溶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清朝 万军伟 +2 位作者 黄琨 左帅 李方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查明在建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以及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可能的涌水量,在对隧道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隧道区开展了两次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查明: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 为查明在建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以及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可能的涌水量,在对隧道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隧道区开展了两次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查明: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于隧道北侧的下埫岩溶洼地,汇水面积为0.66km2,突水点所处的岩溶管道为黄龙洞岩溶水系统的西支,为单一岩溶管道类型,地下水最大流速为341 m/d,平均流速为244m/d,地下水流速快,管道介质相当发育。根据示踪试验划分的黄龙洞岩溶水系统与干洞坪岩溶水系统边界范围,并利用黄龙洞泉长期降雨量-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预测高家坪隧道ZK45+995m处突水点未来可能遭遇的最大涌水量为13 216m3/d,正常涌水量为5 940m3/d,为隧道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坪隧道 岩溶水系统 涌水量预测 地下水示踪试验 大气降雨入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实验在湾潭隧道涌水突泥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啸川 徐光黎 +2 位作者 魏文豪 李溢渊 薛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以宜来高速湾潭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下水示踪实验、地下水流量监测,以及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计算隧道的平均涌水量和丰水期涌水量,同时采用RFPA渗流软件对隧道涌突水的可能性进行判别。现场调查及示踪试验结果显示湾潭隧道... 以宜来高速湾潭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下水示踪实验、地下水流量监测,以及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计算隧道的平均涌水量和丰水期涌水量,同时采用RFPA渗流软件对隧道涌突水的可能性进行判别。现场调查及示踪试验结果显示湾潭隧道岩溶管道为多支,混合型岩溶管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丰水期涌水量约为平均隧道涌水量的4.6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涌水突泥破坏要历经裂隙萌生、裂隙扩展、裂隙进一步扩展、贯通破坏阶段。同时当岩溶管道处的过水流量达到初始值(37248m^( 3)/d)约2.7~3.5倍之间时便可出现涌水突泥破坏,也即出水口2流量达到10000~13000m^( 3)/d时,湾潭隧道具有极高的涌水突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来高速 示踪试验 大气降雨入渗法 岩溶管道 涌水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