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流层大气温度探测通道选择数值试验
1
作者 冉茂农 董超华 +1 位作者 沈正心 张肇先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6,共6页
通过等效通道选择原理分析,认为通过构建等效通道,可使其权重函数峰值高度高于目前美国NOAA气象卫星HIRS/2第一通道的峰值高度.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试验,证实了这一原理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7... 通过等效通道选择原理分析,认为通过构建等效通道,可使其权重函数峰值高度高于目前美国NOAA气象卫星HIRS/2第一通道的峰值高度.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试验,证实了这一原理实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15μmCO2吸收带的7个温度探测通道和所选择的等效通道一起反演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增加一个等效通道对温度廓线反演有一定改善,特别是对平流层(50~2hPa)温度反演,平均每层精度提高约0.27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温度 平流层 探测通道 红外大气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大气CO_2遥感算法及其在第26航次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陈海颖 蒋孟珍 +4 位作者 郝增周 梁继 许苏清 陈立奇 谢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二氧化碳 统计回归 大气红外探测器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臭氧探空数据评估卫星及再分析资料在粤港澳地区的适用性
3
作者 龚宇 李婷苑 +1 位作者 沈劲 陈靖扬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8-1868,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粤港澳地区臭氧(O_(3))探空观测资料,分析O_(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并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分型方法,评估了Aqua卫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O_(3)垂直廓线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的O_(3)垂直廓线产品在粤港... 基于2022~2023年粤港澳地区臭氧(O_(3))探空观测资料,分析O_(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并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分型方法,评估了Aqua卫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O_(3)垂直廓线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的O_(3)垂直廓线产品在粤港澳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地区O_(3)垂直分布季节性差异较为显著,春夏冬季呈单峰分布结构,峰区分别位于700,950和300hPa附近,秋季呈双峰分布结构,峰区位于925和400hPa附近.站点间差异较小,广东省各站点与香港站点的O_(3)廓线年平均偏差介于-3.2%~11.0%之间.②对流层内秋冬季AIRS和ERA5数据质量好于春夏季.850~200hPa,AIRS和ERA5数据质量相对较好,各季节相对平均偏差(Rad)平均值分别介于16.5%~25.8%和15.1%~25.7%之间,相关系数(r)平均值分别介于0.47~0.75和0.23~0.74之间;而在850hPa以下,AIRS和ERA5数据质量相对较差,AIRS数据略好于ERA5数据,Rad平均值分别为31.6%和40.9%,r平均值分别为0.34和-0.15.③将O_(3)垂直分布分为5型,其中,AIRS与ERA5资料在1型分布结构下数据质量最好,而在2型和3型分布结构下数据质量最差.1型在秋冬季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3%和61%),2型和3型在夏季出现频率较高(共66%),4型和5型在春季出现频率较高(共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臭氧(O_(3)) 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 ERA5 评估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云产品的AIRS云相态的识别和云量产品的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立 张杰 刘振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6-496,共11页
选用中国中东部(95~130°E,20—60°N)午后同一时刻相对应的AIRS与MODIS各15景样本数据,将MODIS在红外波段上四种基于亮温的云识别算法对AIRS晴空像元和云像元中不同的云相态进行区分,分别统计出AIRS不同类型像元中这四... 选用中国中东部(95~130°E,20—60°N)午后同一时刻相对应的AIRS与MODIS各15景样本数据,将MODIS在红外波段上四种基于亮温的云识别算法对AIRS晴空像元和云像元中不同的云相态进行区分,分别统计出AIRS不同类型像元中这四种云识别算法的亮温差异,根据AIRS在晴空、水云和冰云三种不同相态下亮温的差异,确定出其阈值,实现AIRS晴空和云相态识别。在此基础上,对AIRS不同云相态下反演的有效云量进行检验和改进。结果表明:运用亮温阈值法对AIRS进行云相态识别能够较好地反映AIRS的晴空和云相态特征,云相态分布与MODIS云相态产品对应效果较好,特别在云边缘区域。对AIRS不同云相态下反演的有效云量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后发现:当水云有效云量较高、冰云有效云量较低时,AIRS反演的有效云量误差较大。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AIRS有效云量的偏差订正算法,对AIRS反演的有效云量具有一定改进,为AIRS云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云相态识别 偏差订正 有效云量 大气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