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环流系统组合性异常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崇银 杨辉 赵晶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33,共13页
根据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的持续严重雨雪冰冻灾害、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2009/2010年冬季云南的极端干旱灾害的分析结果,再次强调指出,对于一些小概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大气环流系统的组合性异常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根据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的持续严重雨雪冰冻灾害、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2009/2010年冬季云南的极端干旱灾害的分析结果,再次强调指出,对于一些小概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大气环流系统的组合性异常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2008年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多个大气环流系统的组合性异常包括: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的横槽,这为不断有冷空气从西路向南爆发提供了条件;东亚和日本地区的高度正异常使得北方冷空气的势力不是很强,适于锋面在我国南岭及其以北地区较长时间停留,为持续降水确立了背景;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和偏西也对冷空气的向南推进起了阻挡作用;印-缅槽的持续偏强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偏强共同使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南地区,有利持续降水的发生,为冰冻造成了条件。对于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的发生,多个环流系统的异常包括:夏季西南季风涌的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北方冷空气活动和青藏高原对流系统东传的共同作用。对于2009/2010年冬季云南的极端干旱灾害的发生,多个环流系统的异常包括:对流层高层中东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影响Rossby波的活动,不利于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槽的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略为偏南,对低层水汽输入云南起到抑制作用;NAO的负异常所导致的遥相关波列异常,使得东亚北方冷空气活动偏东,不易到达云南地区,还使得南支槽偏弱,暖湿气流也不易到达云南地区。ENSO虽然对中国天气气候变化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但并非每次异常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都是它的直接影响。对于ENSO影响必须具体分析,才能决定它在异常事件、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的确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系统组合性异常 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长江流域洪涝 云南极端干旱 ENSO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夏季持续性异常环流的共轭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燕 李志锦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82,共14页
在共轭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最敏感扰动的概念。用共轭模式对江淮流域大水1991年东亚夏季环流的持续异常特征,包括乌拉尔阻塞高压、鄂霍次克海偶极子型阻塞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对这些过程影响最大... 在共轭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最敏感扰动的概念。用共轭模式对江淮流域大水1991年东亚夏季环流的持续异常特征,包括乌拉尔阻塞高压、鄂霍次克海偶极子型阻塞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对这些过程影响最大的初始扰动。结果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这些系统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也显示了共轭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大气环流物理过程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敏感 持续异常 大气环流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在ENSO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琳 李崇银 +1 位作者 谭言科 陈超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29-1542,共14页
本文通过分析1957~2002年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的环流特征,研究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可能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发生后平流层高纬地区有异常的环流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仅局限于平流层内部,其产生的环流异常能够向下传播... 本文通过分析1957~2002年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的环流特征,研究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可能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发生后平流层高纬地区有异常的环流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仅局限于平流层内部,其产生的环流异常能够向下传播,并对对流层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平流层出现强爆发性增温后,平流层异常温度场和位势高度场在中、高纬度形成AO型振荡并向下传播,使得对流层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增强、阿留申低压加深,500 hPa东亚大槽加深且偏西,导致东亚冬季风增强,我国北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而在爆发性增温前,强行星波扰动使得东亚大槽加深,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同时增强,也可能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强.El Nino可能激发出强行星波,有利于强SSW事件的发生.通过上述的两个过程可能造成东亚冬季风的加强,这将会对"ElNino事件通过对流层过程而引起东亚冬季风减弱"的结论有一定影响.因此,ENSO事件影响东亚冬季风及中国的天气气候存在不止一种途径,具体影响情况应该是几种途径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爆发增温 大气环流异常 中国天气气候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雨雪冰冻异常天气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170
4
作者 李崇银 杨辉 顾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持续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对于这次小概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初步分析表明,虽然这个冬季在赤道东太平洋存在明显的La Nia事件,但2008年1月无论是我国的异常降水场和温度场,还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持续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对于这次小概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初步分析表明,虽然这个冬季在赤道东太平洋存在明显的La Nia事件,但2008年1月无论是我国的异常降水场和温度场,还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场都与历史上11个La Nia事件盛期1月的合成场有显著的差别,因此La Nia事件不是造成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罪魁祸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次持续严重雨雪冰冻天气的发生与多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有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异常形成了某种形式的配合,我们称其为组合性异常。其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的横槽,为不断有冷空气从西路向南爆发提供了条件;东亚和日本地区的高度正异常使得北方冷空气的势力不是很强,适于锋面在我国南岭及其以北地区较长时间停留,为持续降水确立了背景;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和偏西也对冷空气的向南推进起了阻挡作用;印缅槽的持续偏强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偏强一起使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南地区,有利持续降水的发生;持续的冷空气活动和持续的降水,导致持续的低温,为冰冻创造了条件。可以认为,大气环流的组合性异常是造成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大气环流组合异常 LaNia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东亚大陆冬季前暖后冷的环流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3
5
作者 晏红明 李刚 +1 位作者 袁媛 姚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26-4044,共19页
2021/2022年冬季东亚大陆地区整体以偏冷为主,气温季节内变化显著,前冬(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26日)气温偏高,后冬(2022年1月28日—2月24日)气温偏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北暖南冷特征,尤其在冷时段,南部地区气温偏... 2021/2022年冬季东亚大陆地区整体以偏冷为主,气温季节内变化显著,前冬(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26日)气温偏高,后冬(2022年1月28日—2月24日)气温偏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北暖南冷特征,尤其在冷时段,南部地区气温偏低幅度比北部地区大1℃左右.本文利用逐日中国观测站点资料和NCEP/NCAR、ERA5等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2022年冬季东亚大陆前暖后冷的可能原因,发现与冬季气候密切相关的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平流层极涡、高原高度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半球平流层环状模(NAM)等大尺度环流系统均发生了显著的转折性变化,直接导致了东亚大陆冬季前暖后冷的季节变化,但乌拉尔山高压在冷暖时段的变化差异并不明显.另外,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和北大西洋暖海温在后冬的加强变化通过对大气环流的强迫影响,对2022/2021年后冬冷时段冷空气的加强和低温冷事件的发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 冬季气温季节内转折 关键大气环流系统 海温异常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多通道观测揭示的东北冷涡异常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尚城 杨向东 +1 位作者 商树荣 顾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8-697,共10页
利用美国气象卫星OLR ,HIRS Tb12 ,ERB ,VIS ,SSMR和SSM I多通道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东北冷涡异常年的全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关键地区的先兆特征 ;对于东北冷涡异常 ,发现了有一个由北半球的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 ,亚洲的季风以及东... 利用美国气象卫星OLR ,HIRS Tb12 ,ERB ,VIS ,SSMR和SSM I多通道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东北冷涡异常年的全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关键地区的先兆特征 ;对于东北冷涡异常 ,发现了有一个由北半球的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 ,亚洲的季风以及东北地区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组成的影响链存在。由此讨论了影响链上的各因子对东北冷涡异常的作用。结果表明多通道卫星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在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多通道观测 东北冷涡 异常特征 EL-NINO 冰雪盖 亚洲季风 东北亚地区 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的气候异常预报试验
7
作者 吴爱明 倪允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模拟结果 ,分析了模式大气的年际变化性 ;用 1 979~1 994年间的“回报”个例 ,探讨了该模式对ENSO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的预报。结果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再现与ENSO相关的全球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 ;对预... 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模拟结果 ,分析了模式大气的年际变化性 ;用 1 979~1 994年间的“回报”个例 ,探讨了该模式对ENSO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的预报。结果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再现与ENSO相关的全球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 ;对预报而言 ,模式较高的预报技巧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全球热带大气具有较稳定的 1年左右的可预报时效 ;基本上可预报中、高纬地区由ENSO引起的冬、夏季大气环流异常 (包括气温和降水 ) ,超前时间可达 9个月至 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海气耦合模式 年际变化 气候异常预报 厄尔尼诺 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边值条件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1 位作者 桂祈军 于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4-806,共13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1998年夏季风气候进行了模拟,并就初、边值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月际尺度的气候变化,但对降水异常的模拟还需作进一步完善。通过在几个季节采用不同初始场...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1998年夏季风气候进行了模拟,并就初、边值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月际尺度的气候变化,但对降水异常的模拟还需作进一步完善。通过在几个季节采用不同初始场进行的数值模拟发现,从春季开始的积分其结果对初始场的敏感性较高,初始场的差别会对后期模拟产生明显影响。相对来说,从冬季开始的积分,其对初始场的依赖性较小,初始场的差别会在积分过程中逐渐减小,因而在利用RegCM2进行区域气候模拟时宜从冬季开始。另外,通过对采用不同侧边界嵌套方案的模拟效果进行简单讨论,发现当采用较少的缓冲区(5圈)时,海绵边界对温度、比湿及位势高度的模拟要比指数松弛及流入流出边界好,降水的模拟也要比其他方案好一些,但对风场的模拟则不如指数松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边值条件 敏感 气候变化 初值条件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