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纪忠萍 胡丽甜 +2 位作者 谷德军 吴乃庚 梁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致洪暴雨 准双周振荡 大气环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Hopf分岔分析
2
作者 李鹏松 刘琦 +1 位作者 石卓 刘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8-897,共10页
分析两种情况下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分岔特性,利用多尺度法研究模型的Hopf分岔类型及周期解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稳定性 HOPF分岔 多尺度法 低阶大气环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虎 于永光 闻国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研究了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性质.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定性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证明了全局一致渐进稳定和极限环的存在性,并给出了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分岔条件.此外,研究了模型的Hopf分岔,并用规范形理论得到了Hopf分岔临... 研究了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性质.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定性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证明了全局一致渐进稳定和极限环的存在性,并给出了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分岔条件.此外,研究了模型的Hopf分岔,并用规范形理论得到了Hopf分岔临界状态,最后运用数值仿真对所给的定理和条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HOPF分岔 规范形 低阶大气环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在大气环流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梅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209-216,共8页
文章简要综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性对大气环流模式性能的影响;南极冰在全球环流和短期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模式中不同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对地表温度和辐射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说明海冰对极地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收支及短期气候变化... 文章简要综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性对大气环流模式性能的影响;南极冰在全球环流和短期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模式中不同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对地表温度和辐射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说明海冰对极地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收支及短期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海冰参数化方案对气候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模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及其准双周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纪忠萍 谷德军 +5 位作者 梁健 李晓娟 谢炯光 杨亚正 温晶 陈敏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9-1010,共12页
利用1951~2005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及NCEP/NCAR逐日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对近55年来冬半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与低频振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建立... 利用1951~2005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及NCEP/NCAR逐日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对近55年来冬半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与低频振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广州冬半年升温的趋势很明显,但90年代~2003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却偏多。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准2~3年、9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广州冬半年逐日气温具有明显的准单周、准双周振荡,而30~60天的振荡较弱,且影响广州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准双周振荡低频波控制,与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30~60天周期的低频波控制有明显的不同。El Ni^no(La Ni^na)事件发生的冬半年,准双周振荡的强度以偏强(弱)为主,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以正常至偏多(偏少)为主。所建立的广州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广州强冷空气爆发前后准双周振荡不同演变阶段的大气环流及地面气压场的变化特征,可为中期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变化特征 准双周振荡 大气环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於凡 张光辉 柳玉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黄河流域自1972年以来,因来水减少,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频繁断流。本文选用英国HadCM3、澳大利亚CSIROMKⅡ及加拿大CGCM1大气环流模型(GCM),选用A2... 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黄河流域自1972年以来,因来水减少,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频繁断流。本文选用英国HadCM3、澳大利亚CSIROMKⅡ及加拿大CGCM1大气环流模型(GCM),选用A2和B2排放情景,运用Delta方法进行GCM模型输出结果的降尺度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和SPSS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定量影响,气候变暖使黄河径流量主要呈减少趋势,加剧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GCM) 降尺度 情景 径流 潜在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降尺度方法和Delta方法建立黄河源区气候情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5
7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降尺度处理得出小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资料,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文中研究同时应用Delta方法和统计降尺度(SDS)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日降水...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降尺度处理得出小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资料,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文中研究同时应用Delta方法和统计降尺度(SDS)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起未来3个时期(2006—2035、2036—2065和2066—2095年,简记为2020s、2050s和2080s)的气候变化情景,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未来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是增幅不大,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与基准期相比,Delta方法模拟的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8.75%、19.70%和18.49%;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41、2.42和3.44℃,同时,日最低气温将分别升高1.49、2.68和3.76℃,未来极值气温变幅减小。SDS法借助站点实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建立GCM强迫条件下的降尺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3.47%、6.42%和8.67%,季节变化明显;气温随时间推移增幅明显,未来3个时期的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34、2.60和3.90℃,最低气温增幅相对较小,3个时期将分别升高0.87、1.49和2.27℃,由此模拟的未来时期无霜期将延长。在降尺度方法的应用上,SDS方法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GCMs) 情景 降尺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核电站温排水的混合区设置 被引量:11
8
作者 於凡 张永兴 杨东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重点分析了我国核电站温排水问题审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温排水混合区的范围的界定。从两个不同角度,即水力学角度和监督管理的角度定义混合区。借鉴美国各州关于混合区的定义,指出我国也应从监督管理角度,遵循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原... 重点分析了我国核电站温排水问题审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温排水混合区的范围的界定。从两个不同角度,即水力学角度和监督管理的角度定义混合区。借鉴美国各州关于混合区的定义,指出我国也应从监督管理角度,遵循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原则定义混合区的范围。针对温排水对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以及我国温排水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未能进行定量分析的现状,指出混合区设置应以温排水对水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为出发点。参考国外的温排水混合区的监管指标,指出我国应以某一拟建或在建核电站为例,由点及面,展开温排水混合区设置的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海域生态特征的核电站温排水的混合区监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混合区 温排水 温升 大气环流模型 耿贝尔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穆宏强 夏军 胡玉惠 《人民长江》 E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2,共3页
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法是大气物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也是水文学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大量资料基础上 ,叙述了大气环流模式 (GCM)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一般问题及其发展历程 ,分别阐述了水桶模式、EARTH模式、ISBA模式和SiSPAT模式 ;总... 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法是大气物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也是水文学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大量资料基础上 ,叙述了大气环流模式 (GCM)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一般问题及其发展历程 ,分别阐述了水桶模式、EARTH模式、ISBA模式和SiSPAT模式 ;总结了在陆面过程参数化方面的研究状况 ,我国参与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的研究 ,特别是在陆面过程的参数化研究方面 ,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土壤—植物—大气模式 ,对植被指数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最后提出了该领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陆面过程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慧静 赵红莉 蒋云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为了预测流域未来径流演变趋势,通过主分量分析、降尺度模型和SWAT模型,预测分析了流域在大气环流模型(GCMs)A2/B2气候情景下2010—2099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和月径流量。主分量分析提取大尺度下气候预测因子的主成分,降尺度模型... 为了预测流域未来径流演变趋势,通过主分量分析、降尺度模型和SWAT模型,预测分析了流域在大气环流模型(GCMs)A2/B2气候情景下2010—2099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和月径流量。主分量分析提取大尺度下气候预测因子的主成分,降尺度模型利用提取的主成分预测站点的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SWAT模型利用预测的站点数据计算未来径流量。结果表明,A2/B2两种气候情景下流域未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径流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B2情景变化幅度大于A2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GCMs) A2 B2 主分量分析 统计降尺度模型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水资源管理经济中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问题(英文)
11
作者 Gert A.Schultz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大多数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评估的文献中,对大气模型中存在的显著的不确定性往往考虑不足.在很多重要的领域,GCM生成的长期预测很少能用于未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因为其结果无法对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描述,也就是对水文变量增加或... 大多数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评估的文献中,对大气模型中存在的显著的不确定性往往考虑不足.在很多重要的领域,GCM生成的长期预测很少能用于未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因为其结果无法对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描述,也就是对水文变量增加或减少趋势的预测缺乏可信度.一项借助于14个GCM模型以及不同发展情景(包括基准情景)开展的径流预报集合分析研究验证了这一点.GCM的输出情景作为水平衡模型的输入这种方法用于多瑙河上游未来水文变化的预测.如果将这种预测情景用于预测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经济成本,更大的不确定性将会在经济数学模型中产生.著名的Stern"气候变化经济学"评论在水资源管理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文献中对Stern评论的观点存在很多争议,很多专家对方法的使用和结论提出了一些质疑,本文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进行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影响评估的学者们应该意识到不仅在GCM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大气-水文-经济模型的耦合过程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模型 大气环流模型 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经济学 经济模型的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12
作者 江介伦 邱宏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共6页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雨量测站资料之历年雨量记录建立各月之降雨冲蚀指数,所采用之记录为1975-2000年之降雨资料,并建立月降雨冲蚀指数及月降雨量关系式。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降雨变化将影响土壤冲蚀之估算,而不同时间之雨量资料所推估的降雨冲蚀指数精度不同,又必须配合气候变迁模拟之时间尺度,故本研究以月雨量及月降雨冲蚀指数为基础探讨之。采用IPCC公告之B2情境下的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降尺度月雨量变化,推估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短期、中期、长期之月降雨冲蚀指数,以供推估土壤流失量,可以发现各模型之平均值未来土壤冲蚀量在B2情境约-8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通用土壤流失公式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