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能见度与湍流强度同步测量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骄龙 张通晓 +2 位作者 高鹏 庄建军 韩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162,232,共5页
在设计、构建地面同步光学采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成能同步检测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步完成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经实测对比,该... 在设计、构建地面同步光学采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成能同步检测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步完成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经实测对比,该设计完全满足对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同步监测的要求,测量软件系统可作为大气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企业应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大气湍流强度 折射率结构常数 同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信道的大气湍流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玮 蒋大钢 +1 位作者 张静 李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6,共4页
通过长期的大气湍流强度测试,总结了所测信道大气湍流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即测试日下午7:00~次日上午8:00时段湍流最弱,湍流强度约为10-15m-2/3;下午1:00~2:00时段湍流最强,湍流强度约为10-13m-2/3。另外还分析了仪器测试原理,推导了湍... 通过长期的大气湍流强度测试,总结了所测信道大气湍流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即测试日下午7:00~次日上午8:00时段湍流最弱,湍流强度约为10-15m-2/3;下午1:00~2:00时段湍流最强,湍流强度约为10-13m-2/3。另外还分析了仪器测试原理,推导了湍流强度与大气温度结构常数、大气温度测试精度的关系,并对实验测试误差进行了评估,为研究大气湍流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信道 大气湍流强度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不同湍流强度下的能见度变化特征
3
作者 张通晓 庄建军 +1 位作者 黄骄龙 韩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即湍流强度越大,相应的能见度越高,冬季亦如此。说明大气湍流对大气中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湍流扩散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研究不同季节下湍流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仪器也为研究边界层湍流与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大气湍流强度 折射率结构常数 同步光学测量 湍流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图像采集软件设计
4
作者 刘洁群 张守川 +4 位作者 吴毅 侯再红 刘小勤 潘刚 王小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210-213,共4页
对用聚焦激光束的后向散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研究中,图像采集软件系统是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该系统图像采集软件时有,选择彩虹编码实现伪彩色显示,以提高对光斑图像的认知度,并有利于降噪处理。软件在Visual... 对用聚焦激光束的后向散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研究中,图像采集软件系统是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该系统图像采集软件时有,选择彩虹编码实现伪彩色显示,以提高对光斑图像的认知度,并有利于降噪处理。软件在VisualC++环境下编制完成,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此图像采集软件已应用于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控制系统中,实验证明了其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采集 大气湍流强度探测 伪彩色 彩虹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向散射回波与信标光到达角起伏对比实验
5
作者 张守川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3-666,672,共5页
介绍了后向散射回波与信标光到达角起伏的原理性比对实验。该实验通过对比的方法验证后向散射的到达角起伏是否可以反映大气湍流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后向散射的到达角起伏可以反映大气湍流强度。并且分析了对比参数。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强度 后向散射回波 到达角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
6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4期109-110,共2页
O43 2000042996低阶模式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补偿效果分析=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effectiveness for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used as low-ordermodes correction[刊,中]/饶长辉,姜文汉,凌宁(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 O43 2000042996低阶模式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补偿效果分析=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effectiveness for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used as low-ordermodes correction[刊,中]/饶长辉,姜文汉,凌宁(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光学学报.-1999,19(12).-1615-1623引入规格化的相位谱,推导了大气湍流相位结构函数、低阶模式校正后的残余相位结构函数以及长曝光光学传递函数。分别给出了在各种不同大气湍流强度ρ<sub>0</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模式 相位结构函数 长曝光光学传递函数 大气湍流强度 自适应光学系统 效果分析 相位谱 部分校正 技术研究所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