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绩效研究--基于城市群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德勇 林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8-194,227,共8页
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8年中国地级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绩效进行测算,并通过PSM-DID考察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对污染减排以及地区综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减排效果方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8年中国地级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绩效进行测算,并通过PSM-DID考察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对污染减排以及地区综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减排效果方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而对降低工业烟粉尘排放的作用甚微;(2)综合绩效方面,政策实施对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城市群异质性分析表明,成渝城市群、山西中北部城市群、陕西关中城市群的减排效果和综合绩效表现较好,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政策效果尚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 环境效应 经济效应 综合绩效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丹 刘俊玲 +1 位作者 郑宇婷 张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219,共8页
基于2012—2018年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2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关联系统,运用网络SBM模型测算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对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水平的... 基于2012—2018年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2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关联系统,运用网络SBM模型测算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对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水平,但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2)该政策存在时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效果逐渐显现并不断增强。(3)该政策对工业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源头生产阶段,显著降低了工业烟(粉)尘产生量,在末端治理阶段,显著抑制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 生态文明 双重差分法 网络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防联控政策对“2+26”城市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3
作者 常天阳 冯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2-1731,共10页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联防联控对整体和不同效率组城市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大气环境效率年均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717升至2019年的0.810,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ML指数年均提升12.70%,技术进步是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②除个别年份外,大气环境效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③直接效应上,命令控制型工具、环保支出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激励型工具、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上,高、中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经济激励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经济激励型工具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研究显示,联防联控政策的影响通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实现,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要结合城市特征赋予有区别的合作任务,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政策 大气环境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SDM)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大气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4
作者 潘本锋 许人骥 +2 位作者 宫正宇 吴国平 谢品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责任机制的考量及修正——以均衡责任机制为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丽娟 郑泽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2,共9页
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以联防联控法律责任机制作为推进区域内政府协作治理大气污染的新举措,在突破以往行政区划治理责任局限的同时,开启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承担模式的新实践。但由于大气污染治理立法在成本分担补偿机制上的滞后,... 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以联防联控法律责任机制作为推进区域内政府协作治理大气污染的新举措,在突破以往行政区划治理责任局限的同时,开启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承担模式的新实践。但由于大气污染治理立法在成本分担补偿机制上的滞后,加之区域协同立法经验的不足,使实际治理难以在联防联控责任承担的愿景框架下运作。因此,应以生态经济补偿、区域立法协作为基础,以国际上通行的区域均衡治理责任理论修正联防联控法律责任机制的不足,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法律责任机制的运行更加成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机制 立法协调 生态经济补偿 均衡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 被引量:33
6
作者 康京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4,共8页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先实践后立法,经历了由"区域探索性实践"到"国家规范性文件规划指引"再到"法律法规确立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最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2014)和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先实践后立法,经历了由"区域探索性实践"到"国家规范性文件规划指引"再到"法律法规确立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最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2014)和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在法律层面首次确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由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主体多元、利益多元,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存在着主体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协商民主机制不完备、利益平衡机制未建立等问题,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国内实践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 主体机制 信息共享 协商民主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部门协作影响因素研究--以移动源治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彬彬 杜慧滨 踪家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部门协作仍存在“碎片化治理”“信息孤岛”“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选取移动源治理为典型案例,基于对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部门协作的有效性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部门协作仍存在“碎片化治理”“信息孤岛”“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选取移动源治理为典型案例,基于对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部门协作的有效性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移动源治理中跨部门协作的有效性并不理想,其中环保与公安、市场监管以及交通部门的协作有效性相对较高,但与工信、商务部门的协作有效性较低;前期协作经验是影响跨部门协作有效性的最核心因素,公众关注也是跨部门协作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如信任程度、信息沟通的影响在不同部门及不同污染治理环节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跨部门协作 协作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效果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40
8
作者 何伟 张文杰 +5 位作者 王淑兰 柴发合 李慧 张敬巧 王涵 胡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6-1703,共8页
回顾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历程,从目标效果、制度框架、措施手段等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预期目标(2017年)基本实现,并且随着控制目... 回顾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历程,从目标效果、制度框架、措施手段等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预期目标(2017年)基本实现,并且随着控制目标逐渐严格,已由年尺度细化至日尺度.②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顶层制度框架逐渐成熟,运行机制逐渐健全统一,重污染应急管控预案趋向于成本有效性减排策略.③当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手段基本为命令控制型,在源头控制上主要采用新源环境准入、老旧源落后产能淘汰、燃煤控制与小规模炉窑综合整治等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策略;在末端控制上,逐步规范和强化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移动源、面源排放管理模式.④建议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常设机构,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效化;建议实施区域性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刺激型手段,建立基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大气固定源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市场机制促使污染源进一步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机制 京津冀地区 实施效果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曹艳丽 吴先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149,共8页
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和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库中有关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文献的时间分布、主体机构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战略... 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和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库中有关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文献的时间分布、主体机构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战略坐标图等方法,揭示发展趋势和动态。主要发现:①政府和学者们对该主题的关注度高,但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或研究机构;②中心度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京津冀”“政府治理”“PM 2.5”;③主要研究话题为:国内外的联防联控、严重污染区域和山区城市的冬季联防联控、城市雾霾与联防联控等;④以下类团很可能转变为未来研究的核心类团:大气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大气污染、京津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灾害防治 联防联控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可视化 战略坐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细分与等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俭 陈强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5-1309,1314,共6页
联防联控已成为区域大气污染有效应对战略,确定联防联控的范围和等级是其关键所在。根据各城市污染物长期监控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联防联控子区域;其次,构建了联防联控子区域大气污染水平、平均人口密度... 联防联控已成为区域大气污染有效应对战略,确定联防联控的范围和等级是其关键所在。根据各城市污染物长期监控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联防联控子区域;其次,构建了联防联控子区域大气污染水平、平均人口密度、对区域整体污染的影响程度和污染治理弹性4个等级评价指标,并利用优劣解距离(TOPSIS)-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联防联控子区域进行等级评价;最后,把该方法应用到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PM 2.5和O 3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证案例。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可划分为4个PM 2.5联防联控子区域、6个O 3联防联控子区域,这些联防联控子区域的治理优先等级与实际相符,验证了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全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子区域 等级 优劣解距离-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已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 被引量:1
11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6-696,共1页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2014年3月3日表示,我国已在珠江三角洲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组建了覆盖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网络,形成了区域空气质量管理体系等运行机制。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示范区 技术 环境质量监测 质量管理体系 珠江三角洲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防联控”政策下空气污染治理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宗义 杨振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135,共7页
为提升大气污染整体防治水平,环保部等部门于2010年5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41个地级市的数据,对联防联控政策效应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水... 为提升大气污染整体防治水平,环保部等部门于2010年5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41个地级市的数据,对联防联控政策效应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联防联控政策确实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且联防联控政策主要通过控制空间相关效应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前空气污染会抑制经济增长,而联防联控政策可以有效缓解工业企业高污染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政策 空气污染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时空效应 工业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晓雨 刘金平 杨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2,共6页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准确界定大气污染空间扩散范围对于提高联防联控有效性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的空间扩散范围及溢出...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准确界定大气污染空间扩散范围对于提高联防联控有效性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的空间扩散范围及溢出特征,并解析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空间扩散呈"内城-外城"两级圈层结构,内城层是区域联防联控的责任主体;工业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生活烟尘是重要影响因素。以京津冀为例,提出联防联控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溢出效应 圈层结构 联防联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法律责任机制探析——以均衡责任机制为进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丽娟 郑泽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最突出的变化是,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责任承担从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转向了联防联控治理模式,它强调区域治理的协同,并以共同治理责任机制为核心。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这种联防联控责任共担模式并... 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最突出的变化是,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责任承担从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转向了联防联控治理模式,它强调区域治理的协同,并以共同治理责任机制为核心。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这种联防联控责任共担模式并没有给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带来根本性的改观。究其原因,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求对区域内行政主体环境治理法律责任实现再分配,而环境治理法律责任机制的诸多困境使其难以落实,体现为立法中有关环境治理的成本负担与责任分配内容的缺失,因而借鉴美国在环境治理法律责任分担上的有益经验,我国理应通过立法以均衡责任机制对联防联控治理模式进行补足与完善,实现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上的成熟法律责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联防联控 法律责任 均衡责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恰 郑世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62,共12页
本文利用全国320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实证分析了2017年北京、天津以及周围其它26个城市(“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的效果和影响。研究发现:联合行动显著降低了“2+26”城市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PM2.5、PM10、SO2、CO和O3浓度分... 本文利用全国320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实证分析了2017年北京、天津以及周围其它26个城市(“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的效果和影响。研究发现:联合行动显著降低了“2+26”城市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PM2.5、PM10、SO2、CO和O3浓度分别降低了5.906μg/m^3、12.572μg/m^3、4.673μg/m^3、0.074μg/m^3和20.303μg/m^3,该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其邻居城市相比、与其他集中供暖城市相比,这一结果依然稳健。NO2浓度仅仅在秋冬季实现显著下降,说明“2+26”城市实施的错峰运输和提高油品质量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NO2浓度。更进一步,通过比较“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改造和淘汰小型燃煤锅炉、“散乱污”企业治理、VOCs企业治理4项主要治理措施,发现“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和“散乱污”企业治理措施对于降低该地区PM2.5和PM10浓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区域来看,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北部城市的治理成效明显,东南部一些重工业城市的治理效果相对有限,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由此可见,“2+26”城市在治理目标、治理力度、财政支持力度和执行严苛性等方面并不均衡。因此,“2+26”城市应更加注重打破行政权限、统筹布局、均衡发力,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清洁能源替代进程,从根源上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京津冀地区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修订结束
16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8-38,共1页
据《新京报》报道,《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修订结束,并且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8月份将正式出台。据透露,与国务院此前已对外公布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相比,上述行动计划包含的目标将更加详细,相对应的措施也更加严格。... 据《新京报》报道,《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修订结束,并且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8月份将正式出台。据透露,与国务院此前已对外公布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相比,上述行动计划包含的目标将更加详细,相对应的措施也更加严格。环保部将根据上述行动计划,部署一系列行动来治理大气污染,包括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联合多部门建立并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修订 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违法行为 《新京报》 联防联控 国务院 环保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防控机制构建与优化分析
17
作者 谢仙梅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5期89-90,93,共3页
农作物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有防控体系存在监测预警滞后、防控技术不足、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系统性剖析现存问题,提出构建新型高效预报防控体系。通过搭建集成现代信息... 农作物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有防控体系存在监测预警滞后、防控技术不足、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系统性剖析现存问题,提出构建新型高效预报防控体系。通过搭建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生物与化学防治结合的防控技术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网络,强化法规政策保障。旨在减少病虫害经济损失,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助力完善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监测预警 防控技术 联防联控 法规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VOCs排放环境政策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雨 万宝春 +1 位作者 倪爽英 张婷婷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130-133,135,共5页
指出了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质,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被广泛重视,并分别出台了地方标准和相应的收费政策。从京津冀三地VOCs排放的环境政策出发,分析了其排放标准和收费政策的异同点,对其中存的问题提出了思考:未... 指出了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质,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被广泛重视,并分别出台了地方标准和相应的收费政策。从京津冀三地VOCs排放的环境政策出发,分析了其排放标准和收费政策的异同点,对其中存的问题提出了思考:未来要促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结合新时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形势,在京津冀联合标准制定的模式下,统筹国家—地方标准制定要求,在标准制定限值和执行时限上体现差异化管理。同时结合"博弈论"理念,摒弃属地治理的弊端,在合作收益、合作成本上做好研究工作,以更好地实施区域环境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VOCs物质 排放标准 收费政策 联防联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六省区市2015年大气治理重点工作出台 目标锁定机动车等六大领域
19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9-1629,共1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四次会议近日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以下简称《重点工作》),明确表示京、津、冀、晋、鲁、内蒙古六省区市将在机动车污染治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秸秆...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四次会议近日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以下简称《重点工作》),明确表示京、津、冀、晋、鲁、内蒙古六省区市将在机动车污染治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化解过剩产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港口及船舶污染治理六大重点领域协同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污染 船舶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目标锁定 煤炭消费总量 地区大气 黄标车 京津冀区域 联防联控 标准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天,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娟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第7期48-51,共4页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期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审核 空气 呼吸 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行业 技术推广 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