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西南涡持续暴雨的GPS大气水汽总量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郝丽萍 邓佳 +1 位作者 李国平 杨锦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涡)发生、发展前后GPS-PWV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GPS-PWV通常在短时间内有急剧的上升,并在西南涡形成前达到最大值;西南涡完全形成时,GPS-PWV急升结束;西南涡东移,GPS-PWV继续下降到最低,降水趋于结束。与水汽通量散度相比较,水汽散度垂直通量能更好地描述暴雨过程中的强上升、辐合辐散运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它与GPS-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GPS-PWV的急升与陡降对大暴雨的形成与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西南涡 大气水汽总量 水汽散度垂直通量 持续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基北斗站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的精度检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巍 尹球 +2 位作者 杜明斌 刘敏 朱雪松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6-353,共8页
采用上海市气象局建立的北斗气象站的2014年观测数据和我国自主研发的精密导航数据处理软件PANDA(position and navigation data analysist)实现了基于北斗数据的大气水汽总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反演,并将利用北斗卫星信号... 采用上海市气象局建立的北斗气象站的2014年观测数据和我国自主研发的精密导航数据处理软件PANDA(position and navigation data analysist)实现了基于北斗数据的大气水汽总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反演,并将利用北斗卫星信号解算的大气水汽总量(W_(BD))结果与目前较为成熟的GPS卫星反演结果(W_(GPW))和无线电探空反演结果(W_(Radio))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反演的W_(BD)与W_(GPS)的均方根误差均低于3.5 mm,反演的W_(BD)与W_(Radio)的均方根误差为3.6 mm,两种对比方式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反演方法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对于反演结果有一定影响;反演的W_(BD)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大气中水汽的变化特征,对于气象短时临近预报、气候分析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大气水汽总量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中的“静力延迟”和“湿延迟”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5-800,共6页
介绍了静力延迟和湿延迟概念的由来 ,推导了由对流层延迟计算水汽总量的一般公式 ;与李延兴等提出的新模型进行了对比 ,对其相应的观点提出讨论意见。认为国际上通用的AN模型比较严密地求解了对流层大气水汽总量 ,不存在与“真值”相比... 介绍了静力延迟和湿延迟概念的由来 ,推导了由对流层延迟计算水汽总量的一般公式 ;与李延兴等提出的新模型进行了对比 ,对其相应的观点提出讨论意见。认为国际上通用的AN模型比较严密地求解了对流层大气水汽总量 ,不存在与“真值”相比偏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大气水汽总量 静力延迟 湿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MET资料分析湖南省大气水汽总量分布特征
4
作者 唐林 李琼 +1 位作者 丁莉 汪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57-161,共5页
利用湖南省51个观测站的GPS/MET资料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结果表明,大气水汽总量存在着日变化特征,大气水汽总量下午到夜间值较大,凌晨到早上值较小;大气水汽总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平均大气水汽总量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冬季最小;... 利用湖南省51个观测站的GPS/MET资料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结果表明,大气水汽总量存在着日变化特征,大气水汽总量下午到夜间值较大,凌晨到早上值较小;大气水汽总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平均大气水汽总量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冬季最小;根据实时GPS/MET资料分析各时次大气水汽总量的空间分布,可以为选择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和作业时机提供依据;大气水汽总量变化周期和地面降水发生的周期基本相同,地面降水大多发生在GPS反演水汽总量处于相对高值且变化率较大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MET 大气水汽总量 分布特征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太阳光度计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文煜 高润祥 +4 位作者 郭军 王彦 王音淇 肖霞 陈思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应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五个波段(440,670,870,936和1020nm)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以及MODTRAN3.7辐射传输模式模拟的大气斜程水汽量与CE318太阳光度计936 nm通道水汽透过率的关系函数,研究了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的... 应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五个波段(440,670,870,936和1020nm)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以及MODTRAN3.7辐射传输模式模拟的大气斜程水汽量与CE318太阳光度计936 nm通道水汽透过率的关系函数,研究了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大气处于相对不变的状态下,瞬态法和改进的Langley法在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时其结果的相关系数高于0.97;但在大气状态处于多变时,瞬态法优于改进的Langley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瞬态法 改进的Langley法 大气水汽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太阳光度计反演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总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文煜 高润祥 +2 位作者 刘洪韬 郭军 王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9-843,共5页
利用CE-318型太阳光度计936 nm水汽吸收通道的太阳辐射观测值和太阳光度计在该通道的透过率与水汽量关系,采用瞬态法反演了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总量。结果表明:利用太阳光度计936 nm通道可以反演晴空大气柱水汽总量,其局限性是要在晴... 利用CE-318型太阳光度计936 nm水汽吸收通道的太阳辐射观测值和太阳光度计在该通道的透过率与水汽量关系,采用瞬态法反演了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总量。结果表明:利用太阳光度计936 nm通道可以反演晴空大气柱水汽总量,其局限性是要在晴空下使用;渤海湾西岸大气柱水汽含量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不同季节晴空日的水汽含量日变化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度计 瞬态法 渤海湾 大气水汽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探空大气水汽偏差及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宏 张人禾 +2 位作者 刘晶淼 孙治安 李世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5-810,共16页
水汽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和降水的主要物质来源。青藏高原大气水汽分布对区域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大气水汽总量(R)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G)为参照标准,对拉萨(1999~2010年)和那曲(2003年)的... 水汽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和降水的主要物质来源。青藏高原大气水汽分布对区域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大气水汽总量(R)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G)为参照标准,对拉萨(1999~2010年)和那曲(2003年)的R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R-G)订正。结果表明:近10多年拉萨站R比G明显偏小,偏小程度随使用不同的探空仪而异。GZZ-2型机械探空仪和GTS-1型电子探空仪多年平均的PW偏差分别为-8.8%和-3.9%,随机误差分别为17.6%和13.6%。近10多年PW偏差变化呈减少趋势,这与探空仪性能改进有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PW偏差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季比冬季明显,1200UTC比0000UTC明显。拉萨站GZZ-2型和GTS-1型探空仪在1200UTC多年平均的PW偏差分别为-15.8%和-7.3%,在0000UTC分别为-1.6%和-0.4%。那曲站GZZ-2型探空仪在1200UTC和0000UTC的PW偏差分别为-12.4%和-0.3%。分析还表明,太阳辐射加热与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是造成高原PW偏差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高原PW偏差的订正方法,并以拉萨和那曲站为例进行PW偏差订正,订正后的PW系统偏差显著减少,随机误差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总量(PW) 探空 地基GPS 偏差订正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观测北京地区水汽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柳典 刘晓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53,共8页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在2~3 mm之间。通过对大气水汽作月平均,得到每月的大气水汽...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在2~3 mm之间。通过对大气水汽作月平均,得到每月的大气水汽总量日变化曲线,并初步分析了夏季水汽日变化与地面比湿、降水、地面气温以及地面风矢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7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现在08:00(北京时)左右,8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了现在08:00到12:00左右(各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夏季大气水汽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01:00到03:00;7月和8月的日变化在夜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大气水汽总量最大值出现时刻与地面小时降水有一定相关性,且大气水汽总量的日变化明显受风矢量日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大气水汽总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到1年大部分时间里,水汽变化存在大约12 d的周期。采用前期的大气水汽总量平均值和短时大气水汽总量增量两个条件进行降水的判断,认为夏季降水的出现时刻与差值的高值区有比较好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大气水汽总量 风矢量 降水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地面-大气间水热交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强 文军 +3 位作者 武月月 陈亚玲 李悦绮 刘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归类分析了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类别。选取大峡谷地区排龙站、墨脱站两个站点2019年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水汽条件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不同位置近地面水热交换通...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归类分析了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类别。选取大峡谷地区排龙站、墨脱站两个站点2019年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水汽条件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不同位置近地面水热交换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季风期对应大峡谷地区水汽强输送期和温湿期,高原非季风期则相反。墨脱站、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晴天/阴天近地面潜热通量日变化对大气水汽条件较为敏感且响应一致,近地面潜热通量在强水汽条件下的日变化均强于弱水汽条件下,墨脱站特征最为显著,在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强水汽条件下潜热通量日均值为84.05 W·m^(-2)是弱水汽条件下的1.13倍,日变幅达345.37 W·m^(-2)。两个站点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近地面感热通量对大气水汽条件响应不同。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下,两个站点在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海拔较高的排龙站在弱水汽条件下感热通量日均值(32.71 W·m^(-2))和日较差(191.10 W·m^(-2))是强水汽条件下的1.66倍和1.26倍。云覆盖和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其自身的温室效应,墨脱站和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天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弱水气条件下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均值为35.12 W·m^(-2)和14.32 W·m^(-2)分别是强水汽条件下的2.59倍和1.27倍。大峡谷地区存在水汽输送通道,大气水汽的辐射强迫对陆-气间水热交换过程存在显著影响,但近地面能量分配受地表水热属性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热交换 水汽输送 大气水汽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全球大洋水汽数据产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逸男 杜岩 陈泽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6,共10页
文章比较了卫星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SM/I&SSMIS)、遥感系统数据集(RSS V7R01)、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ERA5)和现代回顾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2版数据(MERRA-2)4种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在刻画全球大洋水汽气候态... 文章比较了卫星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SM/I&SSMIS)、遥感系统数据集(RSS V7R01)、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ERA5)和现代回顾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2版数据(MERRA-2)4种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在刻画全球大洋水汽气候态中的异同点,初步探究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柱水汽总量(TCWV)的变化特征和长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4种数据TCWV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较为一致。从1988至2018年,TCWV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热带海洋的年际变化显著,增加趋势较强,且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高度相关。利用再分析数据做短时间(如1991—1997年)的TCWV趋势分析时要慎重使用ERA5和MERRA-2的数据。在研究热带区域长期水汽变化趋势时,需谨慎使用MERRA-2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总量 卫星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 遥感系统数据集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 现代回顾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2版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BEX试验期间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资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万彪 刘盈辉 +1 位作者 朱元竞 赵柏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在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加密观测期间(IOPs),获得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大气水汽含量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时间连续资料序列。本文结合天气分析和其他加密观测资料,进行... 在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加密观测期间(IOPs),获得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大气水汽含量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时间连续资料序列。本文结合天气分析和其他加密观测资料,进行了HUBEX试验期间天气变化同大气水分变化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天气条件的变化是大气水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总量 云中液态水 微波辐射计 能量循环 水循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