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和AMSR-E反演京津冀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及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东艳 王永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为了长时间、大范围获取水汽数值,利用2005~~2008年光学遥感的MODIS近红外、红外水汽产品,以及微波遥感AMSR-E数据,2种方法反演水汽.微波AMSR-E亮温数据采用Merritt N.Deeter(2007)亮温极化差方法,选取18.7GHz和23.8 GHz2个波段,得... 为了长时间、大范围获取水汽数值,利用2005~~2008年光学遥感的MODIS近红外、红外水汽产品,以及微波遥感AMSR-E数据,2种方法反演水汽.微波AMSR-E亮温数据采用Merritt N.Deeter(2007)亮温极化差方法,选取18.7GHz和23.8 GHz2个波段,得到AMSR-E升轨、降轨大气水汽数值.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地统计相关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年际间变化分析,可知2种方法4种资料反演的大气水汽数值的R2都达到0.95,时间分布符合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空间分布不均.MODIS数据反演值比AMSR-E值要低,得到2种方法反演水汽的各自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大气遥感 大气水汽总量 京津冀地区 MODIS AMS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张掖地区水汽、液态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程鹏 樊旭 +3 位作者 胡晓辉 张文煜 张丰伟 庞朝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30-237,共8页
针对张掖地区大气水汽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对大气水汽总量(IWV)和液态水含量(LWP)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探空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数据可用性较好,通过了0.05的信... 针对张掖地区大气水汽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对大气水汽总量(IWV)和液态水含量(LWP)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探空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数据可用性较好,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夜间反演效果好于白天。张掖地区IWV和LWP的最大值分别出现于7月和4月,分别为2.34 cm和0.84 mm;IWV的日变化"双峰型"特征明显,主峰在17:00,次峰在03:00,LWP的日变化存在4个峰值,但峰值间数值接近;IWV和LWP的季节日变化均差异明显,IWV季节日平均值夏季(2.242 cm)>春季(0.975 cm)>秋季(0.893 cm)>冬季(0.320 cm);LWP主要集中于0.6~1.2 km高度,最大值出现在0.9 km(0.042 mm)。晴空条件下,张掖市观象台所在地区水汽来源以太阳加热地表导致的局地蒸发为主。降水和IWV及LWP的变化相关,当IWV和LWP明显增大时降水明显增强,IWV高值出现时间较降水高值提前1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大气探测 大气水汽总量 液态水含量 微波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羊卓雍错地区云水特征分析
3
作者 唐利琴 刘俊卿 +3 位作者 豆永丽 央金卓玛 益西卓玛 德吉白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3期87-90,共4页
基于2020年1—10月西藏浪卡子气象站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水汽总量和路径液水含量数据,该文分析西藏羊卓雍错地区大气云水特征并探讨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地区大气水汽总量和路径液水含量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 基于2020年1—10月西藏浪卡子气象站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水汽总量和路径液水含量数据,该文分析西藏羊卓雍错地区大气云水特征并探讨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地区大气水汽总量和路径液水含量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年均值分别为7.88 mm和0.53 mm;5—9月羊卓雍错地区大气水汽总量平均值大于11 mm,降水日和非降水日的差值不大,表明雨季大气水汽总量充沛且稳定;干季,羊卓雍错地区大气水汽总量的日变化表现为白天高夜间低,而雨季则表现为中午低傍晚高;降水开始前1个小时大气水汽总量、路径液水含量存在突增现象,可作为降水预报的参考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卓雍错地区 微波辐射计 大气水汽总量 路径液水含量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