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杭州稻麦菜轮作地区大气氮湿沉降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义
唐旭
+2 位作者
杨生茂
吴春艳
王家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02-6109,共8页
通过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铵态氮自然丰度值(δ15NH4+)的变化探讨大气氮湿沉降与农作施肥活动的关联性。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雨水收集器在浙江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进行了为期2a的全天候连续雨水采样分析。...
通过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铵态氮自然丰度值(δ15NH4+)的变化探讨大气氮湿沉降与农作施肥活动的关联性。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雨水收集器在浙江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进行了为期2a的全天候连续雨水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δ15NH4+值呈现相似的季节性变化,雨水中NH4+-N/NO3--N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9月上旬,而后逐渐下降,秋冬季(10~11月份)降到最低;来春麦菜集中施肥期(2~3月份),又呈现多个小高峰;5~6月份为单季稻和蔬菜基肥和追肥集中施用期,故而峰值也达4以上;入冬后仅在麦田施肥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而后明显下降,大都降到1以下;频繁施肥期雨水中的NH4+-N/NO3--N比率值是农闲期的2~4倍,显示雨水NH4+-N/NO3--N比率与农田施肥活动有密切关联与同步性,但与气温无直接关联(R2=0.0129)。雨水中δ15NH4+值的变化,与雨水中NH4+-N/NO3--N比率相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稻麦生育后期与种前空闲期为正值,麦稻蔬菜集中施肥期转为负值。雨水中NH4+-N/NO3--N比率与δ15NH4+值对大气湿沉降中氮的来源、形态及地面NH3排放源的强度有一定的表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湿沉降
NH^+—N/NO3^--N比率
δ^15NH4^+
氨排放源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帽儿山地区生长季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孙涛
李兴欢
+5 位作者
刘瑞鹏
毛子军
李娜
韩营营
丁一阳
段喜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利用雨量器收集降雨样品的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地区大气氮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随降雨输入到该地区的大气氮沉降量为19.16 kg·hm-2,其中,NH+4-N、NO-3-N和溶解有机氮(DON)输入量分别占湿沉降量...
利用雨量器收集降雨样品的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地区大气氮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随降雨输入到该地区的大气氮沉降量为19.16 kg·hm-2,其中,NH+4-N、NO-3-N和溶解有机氮(DON)输入量分别占湿沉降量的52%、26%和22%,NH+4-N/NO-3-N沉降量接近2.0。降雨中NH+4-N对当地大气氮湿沉降输入量的贡献率最大,其平均浓度为1.59 mg·L-1。氮湿沉降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以5和9月氮浓度最高,7月最低。该区NH+4-N、NO-3-N和总氮(TN)湿沉降输入量与降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5、0.63和0.76,而DON输入量与降雨量相关性交差(P>0.05),其决定系数为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儿山地区
大气氮湿沉降
降雨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市区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颜文娟
史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522,共6页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低浓度的含氮化合物,降落在春夏秋3季的雨水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雨水除满足植物生理生态需水外,也为植物提供了一定的氮营养。确定雨水中的含氮量多少时空分布状况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不论从环境科学还...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低浓度的含氮化合物,降落在春夏秋3季的雨水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雨水除满足植物生理生态需水外,也为植物提供了一定的氮营养。确定雨水中的含氮量多少时空分布状况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不论从环境科学还是植物生长科学都有一定的意义。通过2009—2010年对位于我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区的雨水连续收集,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雨水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含量及变化趋势,可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降雨次数分别为34和51次,降雨量分别为687.55和630.22 mm,介于常年年平均降雨量(550~950 mm)的范围内。雨水的总含氮量分别为22.94和41.65 kg.hm-2,总无机含氮量分别为17.67和18.67 kg.hm-2,其中,前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99和9.68 kg.hm-2;后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72和10.95 kg.hm-2,降雨量大的7和8月份氮沉降通量大,氮沉降通量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一致。降氮强度各月分布不均,2年的月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55 mg.L-1.h-1,总氮的沉降强度按季节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随降雨沉降的活性氮化合物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氮源,每年平均沉降的总氮相当于使用69.15 kg.hm-2的尿素。一般来说雨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含量多少对不同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有利于作物和杂草的生长,在江河湖海边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产生富营养化。大连市区2年的月平均降氮质量浓度为4.90 mg.L-1,已远远超出富营养水体中氮质量浓度的阈值,周边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湿沉降
活性
氮
化合物通量
降
氮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杭州稻麦菜轮作地区大气氮湿沉降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义
唐旭
杨生茂
吴春艳
王家玉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02-610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90080)
文摘
通过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铵态氮自然丰度值(δ15NH4+)的变化探讨大气氮湿沉降与农作施肥活动的关联性。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定制的雨水收集器在浙江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进行了为期2a的全天候连续雨水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杭州稻-麦-蔬菜轮作地区雨水中NH4+-N/NO3--N比率和δ15NH4+值呈现相似的季节性变化,雨水中NH4+-N/NO3--N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9月上旬,而后逐渐下降,秋冬季(10~11月份)降到最低;来春麦菜集中施肥期(2~3月份),又呈现多个小高峰;5~6月份为单季稻和蔬菜基肥和追肥集中施用期,故而峰值也达4以上;入冬后仅在麦田施肥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而后明显下降,大都降到1以下;频繁施肥期雨水中的NH4+-N/NO3--N比率值是农闲期的2~4倍,显示雨水NH4+-N/NO3--N比率与农田施肥活动有密切关联与同步性,但与气温无直接关联(R2=0.0129)。雨水中δ15NH4+值的变化,与雨水中NH4+-N/NO3--N比率相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稻麦生育后期与种前空闲期为正值,麦稻蔬菜集中施肥期转为负值。雨水中NH4+-N/NO3--N比率与δ15NH4+值对大气湿沉降中氮的来源、形态及地面NH3排放源的强度有一定的表征意义。
关键词
大气氮湿沉降
NH^+—N/NO3^--N比率
δ^15NH4^+
氨排放源
稻田
Keywords
atmospheric N wet deposition
NH4^+-N/NO/-N ratio
δ^15NH4^+ value
NH3 emission source
rice fields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帽儿山地区生长季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孙涛
李兴欢
刘瑞鹏
毛子军
李娜
韩营营
丁一阳
段喜华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基金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350
31270494)
文摘
利用雨量器收集降雨样品的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地区大气氮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随降雨输入到该地区的大气氮沉降量为19.16 kg·hm-2,其中,NH+4-N、NO-3-N和溶解有机氮(DON)输入量分别占湿沉降量的52%、26%和22%,NH+4-N/NO-3-N沉降量接近2.0。降雨中NH+4-N对当地大气氮湿沉降输入量的贡献率最大,其平均浓度为1.59 mg·L-1。氮湿沉降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以5和9月氮浓度最高,7月最低。该区NH+4-N、NO-3-N和总氮(TN)湿沉降输入量与降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5、0.63和0.76,而DON输入量与降雨量相关性交差(P>0.05),其决定系数为0.24。
关键词
帽儿山地区
大气氮湿沉降
降雨
季节动态
Keywords
Maoershan region
atmospheric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seasonal dynamics
分类号
Q148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市区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颜文娟
史锟
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52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20138)
文摘
雨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低浓度的含氮化合物,降落在春夏秋3季的雨水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雨水除满足植物生理生态需水外,也为植物提供了一定的氮营养。确定雨水中的含氮量多少时空分布状况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不论从环境科学还是植物生长科学都有一定的意义。通过2009—2010年对位于我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区的雨水连续收集,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雨水中的活性氮化合物含量及变化趋势,可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降雨次数分别为34和51次,降雨量分别为687.55和630.22 mm,介于常年年平均降雨量(550~950 mm)的范围内。雨水的总含氮量分别为22.94和41.65 kg.hm-2,总无机含氮量分别为17.67和18.67 kg.hm-2,其中,前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99和9.68 kg.hm-2;后1年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通量分别为7.72和10.95 kg.hm-2,降雨量大的7和8月份氮沉降通量大,氮沉降通量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一致。降氮强度各月分布不均,2年的月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55 mg.L-1.h-1,总氮的沉降强度按季节排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随降雨沉降的活性氮化合物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氮源,每年平均沉降的总氮相当于使用69.15 kg.hm-2的尿素。一般来说雨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含量多少对不同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有利于作物和杂草的生长,在江河湖海边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产生富营养化。大连市区2年的月平均降氮质量浓度为4.90 mg.L-1,已远远超出富营养水体中氮质量浓度的阈值,周边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隐患。
关键词
大气氮湿沉降
活性
氮
化合物通量
降
氮
强度
Keywords
wet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flux of active nitrogen compound
nitrogen intensity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杭州稻麦菜轮作地区大气氮湿沉降
陈义
唐旭
杨生茂
吴春艳
王家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北帽儿山地区生长季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
孙涛
李兴欢
刘瑞鹏
毛子军
李娜
韩营营
丁一阳
段喜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连市区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颜文娟
史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