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瓦里关大气CO_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7
1
作者
赵玉成
温玉璞
+3 位作者
德力格尔
周晓春
乜虹
蔡永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CO2浓度的日变化幅度在夏季比较明显,其他季节的日变化则相对平稳;现场连续监测结果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试验室(NOAA/CMDL)分析的气瓶采样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全球大气CO2监测资料有很好的可比性;1995—2004年瓦里关地区大气CO2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83μmol/(mol·a),其中以1998—1999年和2002—2003年最为明显.2003年我国内陆大气CO2年平均浓度增长率达到了2.70μmol/(mol·a),为近10年来的最大值,其年增长幅度略小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系统(WMO/GAW)中北半球近海的同类监测台站。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内陆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年平均值约增加了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
大陆
大气
CO2
本底
浓度
变化特征
年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
32
2
作者
周凌晞
刘立新
+5 位作者
张晓春
张芳
姚波
温民
许林
方双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1-645,共5页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各具优势和特点,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本底浓度
网络化观测
时空变化
地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瓦里关大气CO_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37
1
作者
赵玉成
温玉璞
德力格尔
周晓春
乜虹
蔡永祥
机构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青海省气象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基金
青海省气象局气象科技项目"瓦里关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特征研究"资助
文摘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CO2浓度的日变化幅度在夏季比较明显,其他季节的日变化则相对平稳;现场连续监测结果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试验室(NOAA/CMDL)分析的气瓶采样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全球大气CO2监测资料有很好的可比性;1995—2004年瓦里关地区大气CO2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83μmol/(mol·a),其中以1998—1999年和2002—2003年最为明显.2003年我国内陆大气CO2年平均浓度增长率达到了2.70μmol/(mol·a),为近10年来的最大值,其年增长幅度略小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系统(WMO/GAW)中北半球近海的同类监测台站。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内陆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年平均值约增加了4.6%.
关键词
瓦里关
大陆
大气
CO2
本底
浓度
变化特征
年增长率
Keywords
Waliguan
inland
atomospheric CO2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nual growth rate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
32
2
作者
周凌晞
刘立新
张晓春
张芳
姚波
温民
许林
方双喜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1-645,共5页
基金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区域气候变化的监测
模拟和影响研究"(2005DFA20940)
+5 种基金
科技部项目(2007DFA20650
2006CB403701
2005DKA10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5078)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1)
风云卫星遥感开发与应用项目(FiDAF-1-07)共同资助
文摘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各具优势和特点,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本底浓度
网络化观测
时空变化
地区间差异
Keywords
greenhouse gases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network observa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瓦里关大气CO_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
赵玉成
温玉璞
德力格尔
周晓春
乜虹
蔡永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周凌晞
刘立新
张晓春
张芳
姚波
温民
许林
方双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