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1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2-582,共11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模拟也得到了模拟区域气候的四个典型月特征 ,并与分析资料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果 .此外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臭氧反馈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模拟对流层臭氧增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中国 气候变化 臭氧分布 对流层 区域气候 晴空辐射强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大气化学成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30-41,共12页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括34种大气成分、104个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括34种大气成分、104个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其中,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分为季节性和非季节性排放源,并将其参数化为时间和纬度的函数再应用到模式中去。按1990年的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的排放水平模拟得到了多种大气组成的分布,模拟结果与观侧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模式考虑了一氧化碳的季节变化,模拟得到的OH自由基分布更为合理。模式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大气微量成分的全球循环过程及其长期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化学组成 排放源 甲烷 OH自由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模式数据评估中国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天航 廖宏 +1 位作者 常文渊 刘瑞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2-1260,共19页
目前气候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模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多模式对比有助于定量评估不确定范围。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CCMIP)旨在评估当前模式对短... 目前气候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模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多模式对比有助于定量评估不确定范围。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CCMIP)旨在评估当前模式对短寿命大气成分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的模拟能力。基于7个ACCMIP模式模拟的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浓度,我们评估了中国区域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不确定性范围。结果显示,中国区域沙尘气溶胶年排放总量为215±163 Tg a^(-1),区域年均地表浓度为41±27μg m^(-3),柱浓度为9±4 kg m^(-2),光学厚度为0.09±0.05。中国区域年均沙尘气溶胶产生的大气顶短波、长波和总辐射强迫分别为-1.3±0.8 W m^(-2)、0.7±0.4W m^(-2)和-0.5±0.7 W m-2;地表短波、长波和总的辐射强迫值为-1.5±1.0 W m^(-2)、1.8±0.9 W m^(-2)和0.2±0.2 W m^(-2)。沙尘气溶胶长波辐射强迫对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敏感。高层沙尘气溶胶浓度越大,其在大气顶产生更强的正值长波辐射强迫。然而,沙尘气溶胶短波辐射强迫主要受整层沙尘柱浓度控制,对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较不敏感。本文结果可为中国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CCMIP) 中国 沙尘气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网激光雷达的内蒙古沙尘事件时空特征与外源贡献分析
4
作者 董元柱 谷雨 +9 位作者 白雪椿 周兴军 潘颖 易子淮 王泽楠 范广强 穆溪 项衍 张天舒 刘文清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3-1843,共11页
为揭示内蒙古地区沙尘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源贡献,利用部署在内蒙古地区的七台三波段激光雷达,获取了高精度气溶胶垂直分布廓线.此外,进一步结合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大气化学模式、气象再分析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深入分析了内蒙古... 为揭示内蒙古地区沙尘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源贡献,利用部署在内蒙古地区的七台三波段激光雷达,获取了高精度气溶胶垂直分布廓线.此外,进一步结合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大气化学模式、气象再分析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夏季沙尘暴的三维动态演变、大气环流结构及外来沙尘源区.研究发现,2014~2024年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日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春季为沙尘事件的高发季节,累计沙尘日数达到117d.近5年来,春季沙尘日数的变化相对稳定,但自2020年起,夏季沙尘出现日数开始呈增长趋势,5年增长率约为18.9%.2024年7月20~25日,内蒙古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沙尘暴事件.通过组网激光雷达,有效监测了沙尘暴从高空至近地面的动态演变过程.沙尘首先出现在阿拉善盟策克口岸,随后在低压槽后西北风及地表大风的共同作用下向东扩散.随后2d,沙尘强度有所减弱.然而,之后低压槽再次出现,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形成强风,迅速吹起地表沙尘,导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起沙量普遍增加,并将沙尘通过槽后西北风向下游输送.此次沙尘事件中,中蒙边境成为沙尘天气PM_(10)的主要潜在源区,对PM_(10)质量浓度的贡献最为显著.这表明,中蒙边境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传输 组网激光雷达 大气化学模式 时空特征 外来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7-855,共9页
应用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CO、CH4和OH自由基等成分自工业革命到2020年的长期变化。模拟的全球CO平均体积分数在1840年、1991年和2020年分别为27×10-6、76×10-6和105×... 应用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CO、CH4和OH自由基等成分自工业革命到2020年的长期变化。模拟的全球CO平均体积分数在1840年、1991年和2020年分别为27×10-6、76×10-6和105×10-6。从1840到1991年,OH自由基数浓度从7,17×105个分子/cm3下降到5.79×105个分子/cm3.降低了 19%。模拟的CH4长期变化与冰芯资料相符。模拟的20世纪80年代CO体积分数年增长率为1.03%~l.06%。大气中CO在20世纪90年代前是增长的,而到90年代初观测到CO体积分数突然下降。应用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此原因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O排放源的减少是CO体积分数下降的主要因子,平流层臭氧减少是另一个重要因子。尽管CO排放源的减少对大气CH4增长率的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一氧化碳 OH自由基 甲烷 冰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WRF模式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80
6
作者 章国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31,共5页
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2 0 0 4年 6月对外发布了第二版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这个模式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 ,集成了迄今为止在中尺度方面的研究... 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2 0 0 4年 6月对外发布了第二版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这个模式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 ,集成了迄今为止在中尺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模拟和实时预报试验表明 ,WRF模式系统在预报各种天气中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同时实现在线完全嵌套大气化学模式 ,不仅具有较好的天气预报水平 ,而且具有预报空气质量的能力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中尺度 变分同化 天气预报 大气化学模式 拟和 实时预报 应用前景 预报模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甲烷浓度长期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王跃思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CH4和OH浓度自184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的大气甲烷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760×10-9和280Tg, 1991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11.9×10-9和533.9Tg。而对流层中OH的数密度则由 1840年的7.17×105 cm-3变化到1991年的 5.79×105 cm-3,下降了 19%。如果 CH4、 CO及 NOx这三种排放源继续按给定的方案增长,那么到2020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将增加为2090.7 × 10-9和966.2 Tg,而 OH的数密度将为 5.47×105cm-3,比 1840年降低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甲烷 排放源 温室气体 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WRF-Chem模式优化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江涛 安兴琴 +5 位作者 李清勇 余浩敏 汪巍 周心源 王超 崔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57-5466,共10页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XGBoost结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利用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模拟结果及站点监测数据,构建XGBoost统计预报算法模型,并对两种大气污染物(PM_(2.5)和O_(3))进行优化模拟,同时分析其特征贡献要素.结果表明,该统计预报模...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XGBoost结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利用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模拟结果及站点监测数据,构建XGBoost统计预报算法模型,并对两种大气污染物(PM_(2.5)和O_(3))进行优化模拟,同时分析其特征贡献要素.结果表明,该统计预报模型能够很好地优化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模拟误差,对于北京地区站点模拟浓度优化呈现出城区>近郊>远郊的优化特点,且算法模型对O_(3)浓度优化程度更高,优化后相关系数提高达128%.此外,通过特征要素的贡献量分析表明,CO是影响O_(3)优化的重要特征变量,城郊区特征贡献得分均高达1000以上,Q2(近地面2m比湿)是影响PM_(2.5)优化的重要气象特征变量,城郊区特征贡献得分分别为950和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O_(3)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2
9
作者 朱彬 安俊岭 +1 位作者 王自发 李一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4-749,共6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 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 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 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 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O3m 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 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臭氧 城市臭氧日变化特征 臭氧前体物 大气化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银燕 崔振雷 +2 位作者 张华 辛金元 王莉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5-603,共9页
结合2006年最新的气溶胶排放源资料,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ATCH(Model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Chemistry),模拟了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模拟的气... 结合2006年最新的气溶胶排放源资料,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ATCH(Model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Chemistry),模拟了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黑碳和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结果与CSHNET观测网数据比较分析后发现,基于21个观测站的61组月平均数据与相应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3。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地区硫酸盐气溶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盆地、华北及长江流域等工业较发达地区,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及长江以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1月份浓度高于7月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7月份浓度高于1月份;黑碳气溶胶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等地区,1月份浓度高于7月份;沙尘气溶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沙漠地区,4月份浓度最高,7月份次之,其他月份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黑碳 沙尘 CSHNET观测网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生成的OH自由基可能比原先预期的多
11
作者 江英(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4,共1页
从事大气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大气中OH自由基在大气光化学中的重要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生成的OH自由基可能比原先预期的多.OH自由基通过与大气污染物反应起到了清洁大气的作用.大气化学模式要求比较准确,就需要正确衡最OH自... 从事大气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大气中OH自由基在大气光化学中的重要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生成的OH自由基可能比原先预期的多.OH自由基通过与大气污染物反应起到了清洁大气的作用.大气化学模式要求比较准确,就需要正确衡最OH自由基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由基 大气化学 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污染物 化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 MS/MS负离子模式下环氧烷型环烯醚萜苷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牟德华 胡高爽 李存满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TOF MS/MS)研究4个环氧烷型环烯醚萜苷同系组分(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麻属苷、梓醇)的质谱裂解行为。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负离子(APCI^-)模式下,该类同系组分主要的裂解途径除了常见的母环上取代基... 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TOF MS/MS)研究4个环氧烷型环烯醚萜苷同系组分(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麻属苷、梓醇)的质谱裂解行为。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负离子(APCI^-)模式下,该类同系组分主要的裂解途径除了常见的母环上取代基的断裂,如中性丢失H_2O、CO_2和葡萄糖基等,生成^(1,6)F^-、^(1,4)F^-等特征碎片离子;另外还存在葡萄糖基环的断裂,生成^(0,4)A_1^-、^(1,4)A_1^-及^(2,4)A_1^-等碎片离子。通过对上述环氧烷型同系组分的质谱裂解行为进行归纳总结,依据其裂解规律,利用UPLC/Q-TOF MS/MS对胡黄连提取物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进行表征,共初步鉴定出10个环烯醚萜苷,其中包括8个环氧烷型环烯醚萜苷(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黄金树苷、梓苷、婆婆纳苷和Piscroside B)和2个环戊烷型环烯醚萜(Boschnaloside和Mussaenosidic acid)。该方法有助于推动胡黄连在物质基础表征、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上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烷型环烯醚萜苷 裂解行为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 大气化学电离源负离子模式 胡黄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氮氧化物光化学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彬 孙照渤 安俊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5,共9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光强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NOx转化率。温度和初始臭氧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次之。相对湿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NMHC/NOx比值下,NOx转化特征和产物有很大区别。NMHC/NOx比值高时,产物中PAN>HNO3。NMHC/NOx比值中(低)时,产物主要是HNO3,PAN等有机氮不到10%(1%)。最后初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NOy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大气化学模式 氮氧化物转化率 反应性奇氮化合物 非甲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过氧化氢观测及生成途径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亚茹 郭佳 +1 位作者 张逸 张晓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7-1404,共8页
大气过氧化氢是大气光化学的重要产物,在大气污染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污染状况下大气过氧化氢的主要生成和消耗途径,本研究于2018年秋季开展了北京大气过氧化氢(H_(2)... 大气过氧化氢是大气光化学的重要产物,在大气污染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污染状况下大气过氧化氢的主要生成和消耗途径,本研究于2018年秋季开展了北京大气过氧化氢(H_(2)O_(2))的观测。观测期间H_(2)O_(2)的平均体积浓度为(0.29±0.36)×10^(−9),H_(2)O_(2)日变化明显,日间最高峰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观测期间夜间偶尔出现H_(2)O_(2)上升的现象,并常伴随O_(3)的同时上升,H_(2)O_(2)与O_(3)的夜间高值似与污染气团的区域传输有关。本研究利用气相RACM化学机理,模拟了基于实测前体物浓度下H_(2)O_(2)浓度和生成速率、不同大气气相反应途径对H_(2)O_(2)的源、汇贡献以及H_(2)O_(2)对光化学前体物变化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气相中HO_(2)与HO_(2)自由基结合反应是H_(2)O_(2)已知生成途径中最主要源,H_(2)O_(2)干沉降为主要的H_(2)O_(2)汇。H_(2)O_(2)生成速率对光化学前体物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烯烃对H_(2)O_(2)的生成最为敏感。与实测值相比,模式倾向于低估H_(2)O_(2)的浓度水平,研究中认为除了高NOx条件下模式中HO_(2)自由基源的缺失的原因以外,气溶胶颗粒物上H_(2)O_(2)的非均相生成也可能是大气H_(2)O_(2)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过氧化氢 化学污染 大气化学模式 气溶胶非均相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变化与辐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卫国 吴涧 +3 位作者 刘红年 郭世昌 陈新梅 罗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4-746,共13页
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 研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人为污染排放引起对流层臭氧变化和产生的辐射强迫.结果表明, 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对北方的影响不如南方显著, 西部的季节变化稳定... 利用双向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 研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人为污染排放引起对流层臭氧变化和产生的辐射强迫.结果表明, 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对北方的影响不如南方显著, 西部的季节变化稳定且小于东部, 内陆污染地区各季节臭氧柱含量的变化量均较高.对整个模拟区域而言, 臭氧变化量的年平均值为30.928 DU, 春季最大为32.168 DU, 而空间分布变化在12~38 DU之间.臭氧变化量对北方地区辐射的影响较小, 而对低纬和华东地区影响较大, 臭氧变化量引起的晴空地气系统短波辐射强迫、长波辐射强迫的平均值分别是0.185 W·m-2和0.464 W·m-2, 标准化短波辐射强迫与净辐射强迫值为0.006 W·m-2·DU-1和0.021 W·m-2·DU-1.气候反馈过程对对流层臭氧含量的影响范围在-0.470~0.752 DU之间, 包含气候反馈过程的区域年平均臭氧变化量是30.942 DU.在气候反馈条件下, 臭氧变化量的短波和长波辐射强迫分别是0.249 W·m-2及 0.482 W·m-2, 标准化的短波与净辐射强迫值为0.008 W·m-2·DU-1和0.024 W·m-2·DU-1.臭氧变化量导致地表温度的变化范围在±0.80 K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污染排放 对流层臭氧 辐射强迫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流层臭氧增加对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2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王卫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利用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分布和对辐射传输、地表温度、气温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模拟发现:对流层中臭氧的增加基本使大气顶晴空辐射强迫为正;对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变化能影响云量且进一步影响温度。由... 利用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分布和对辐射传输、地表温度、气温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模拟发现:对流层中臭氧的增加基本使大气顶晴空辐射强迫为正;对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变化能影响云量且进一步影响温度。由于对流层臭氧增加导致的晴空辐射强迫在4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臭氧 气温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地表温度 紫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排放变化对SO2和NOx及其二次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伟铿 王雪梅 张毅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在2000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2003年工业能源消耗量,结合文献和实测排放系数,建立了珠江三角洲2003年工业排放清单.比较2个工业排放清单发现,2003年珠江三角洲SO2,NOx的工业总排放量比2000年分别增加60%与50%;排放增加主... 在2000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2003年工业能源消耗量,结合文献和实测排放系数,建立了珠江三角洲2003年工业排放清单.比较2个工业排放清单发现,2003年珠江三角洲SO2,NOx的工业总排放量比2000年分别增加60%与50%;排放增加主要在东莞、佛山、广州和珠海.利用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分别对2个工业排放清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ρ(SO2),ρ(NOx)变化趋势与污染源排放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ρ(SO2)在东莞、广州和佛山增加最多,最大增值分别为180,150和150μg/m3;ρ(NOx)增加最多的地区也在东莞、广州和佛山,最大增值分别为60,30和30μg/m3.SO42-与NO3-和一次污染物的高值中心不对应且变化趋势有差异,表明二次污染物的分布不仅受排放影响,同时也受污染物输送与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在线大气化学模式 硫酸盐和硝酸盐 SO2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2 位作者 刘红年 王卫国 罗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92,共7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许多地区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更显著 ,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较为明显 ,是不能被忽略的 ;结果显示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差异 ,说明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模拟方法有关 ,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气溶胶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地表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ZART-2对欧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茜霞 王斌 张美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O3浓度(注:本文中浓度均指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欧洲两个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四个站点的O3探空... 运用新建立的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与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CAM2的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地面和对流层O3浓度(注:本文中浓度均指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欧洲两个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四个站点的O3探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欧洲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除了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地面观测站O3浓度略微高估和荷兰Kollumerwaard地面观测站O3浓度有些低估外,基本上能反映所在地区地面O3和C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结果与德国Lindenberg和芬兰Sodankyla两个站点O3探空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能较为成功地再现对流层O3浓度的大小和垂直梯度特征,特别是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两站点秋季对流层中部O3浓度的大小.另外,该模式系统也基本上能够反映该地区对流层O3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特征,对德国Hohenpeissenberg站点和挪威Ny Alesund站点对流层上层O3浓度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欧洲地区对流层O3浓度的大小和分布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这为进一步运用该模式系统探讨欧洲地区的污染排放物对亚洲的输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 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 对流层O3 CO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工业面源更新及其对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宇飞 吴其重 +1 位作者 王自发 朱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35,共12页
基于北京奥运会实时空气质量预报所用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卫星影像资料提高京津冀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空间分辨率,并考虑加强污染控制措施对排放源的影响,生成新的污染排放清单。更新排放清单的基础后,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 基于北京奥运会实时空气质量预报所用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卫星影像资料提高京津冀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空间分辨率,并考虑加强污染控制措施对排放源的影响,生成新的污染排放清单。更新排放清单的基础后,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奥运会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大气化学模拟,以评估奥运会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排放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更新后的排放清单能够较好体现奥运会期间的污染排放状况。另外,情景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脱硫脱硝等一系列减排措施以及紧急污染控制措施,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排放清单 大气化学模式 区域污染 污染减排措施 北京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