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背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 被引量:37
1
作者 包云轩 徐希燕 +3 位作者 王建强 王翠花 缪启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27-4535,共9页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收的气象数据对2个典型的白背飞虱南、北迁降落过程的大气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等压面上气压场的配置及其随时空的演变是控制和影响白背飞虱迁入的最重要的大气环流因素。(2)850hPa高度上的偏南气流有利于白背飞虱种群的北迁,925hPa等压面上的偏北气流有利于其南迁,这两个高度上风场的气旋式风向切变区有利于白背飞虱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切变区有利于其迁入降落。(3)降水对白背飞虱的降落有着十分重要的动力胁迫作用,但其在北迁降落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南迁。(4)垂直气流场中强下沉气流可迫使白背飞虱大量降落,表明气流胁迫是风载迁飞性害虫灾变性迁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气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入 GIS MM5 大气动力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动力模型的多风电场出力场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湃 管晓宏 吴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581-4590,共10页
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未来出力的场景,在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日前、日内滚动经济调度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基于物理机理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生成多风电场未来时段出力场景的方法。该方法以大气运动方程和风速降尺度方程为基础,... 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未来出力的场景,在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日前、日内滚动经济调度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基于物理机理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生成多风电场未来时段出力场景的方法。该方法以大气运动方程和风速降尺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描述风电场群高空大气与地表风运动关系的随机动态系统。结合地面实时量测风速信息,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并对各风电场未来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预测。再利用蒙特卡洛仿真、风电功率曲线和场景约简技术生成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各风电场未来时段的出力场景。算例中以美国密苏里州四个风电场为例进行仿真测试,并将该方法与高斯连接函数法进行对比和评价,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风电场出力场景 时空相关性 风速联合概率分布 大气动力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动力学理论的迁飞性害虫迁入峰实时预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严明良 缪启龙 包云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33-10036,10038,共5页
[目的]为设计昆虫迁飞的物理模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方法]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数值预报方程或数值预报模式等输出的风场网格化处理结果,利用运动学方法、散度推算法、涡度推算法、实际资料订正法、升降法等对不同时间、不同范围、不同层... [目的]为设计昆虫迁飞的物理模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方法]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数值预报方程或数值预报模式等输出的风场网格化处理结果,利用运动学方法、散度推算法、涡度推算法、实际资料订正法、升降法等对不同时间、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四维散度、涡度和垂直运动速度场进行计算或模拟,将计算或模拟得到的散度场、涡度场、垂直运动速度场与昆虫迁飞的三维气流场联系起来,得到该类昆虫所具有的迁飞速度、方向、上升区和下降区,从而对昆虫的迁入峰进行实时预警。[结果]设计了一个实时预警系统,系统分为5个功能模块,即参数设置模块、害虫迁飞环流背景分析模块、MICAPS数据预处理模块、轨迹计算模块、数据输出模块。[结论]在考虑上升条件时需要加上主动升空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动力 迁飞性害虫 迁入峰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大气动力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廖洞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8-245,共8页
文章提出了当前大气动力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垂直离散问题、提高分辨率的问题、极地流场的预报问题、间断问题、非线性混淆问题和高纬地区纬向差商的计算问题等.在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时,也提出了可能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垂直... 文章提出了当前大气动力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垂直离散问题、提高分辨率的问题、极地流场的预报问题、间断问题、非线性混淆问题和高纬地区纬向差商的计算问题等.在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时,也提出了可能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垂直离散静力方程,在等距情况下,用1nσ坐标比用σ坐标会使计算误差显著减小;非线性混淆在用球谐函数作基函数时是存在的,但如参加乘积运算的函数足够光滑,非线性混淆作用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大气动力模式 垂直离散 平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演大气动力系统与中小尺度天气预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韧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大气动力 尺度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东南缘大气近地层湍能特征与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相关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祥德 王寅钧 +1 位作者 赵天良 姚文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5-1173,共9页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ayer,SBL)顶高度,通过计算获取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湍流动能、切变项以及浮力项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垂直相关特征综合分析,可发现湍能方程中浮力项、感热、潜热通量与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获取的大气视热源相关特征显著,这某种程度反映了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大气湍流动量、热量输送对低层大气视热源Q_1的重要贡献。低层视热源Q_1亦表现出与湍能方程分量类似的日变化周期,此特征反映了高原东南缘大气热源变化与下垫面水热过程及其湍流输送日变化密切相关;浮力项与湍能等项对大气低层热源与涡动特征、热力混合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低层大气视热源、水汽汇均与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某种程度描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湍流动量、热量输送状况与低层大气热源,热力混合边界层结构的综合相关物理图像,初步探索了高原东南缘对流活跃区大气湍流运动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表明近地层湍流通量变化某种程度可反映未来局地大气视热源垂直结构变化的"强信号"特征。本文上述研究结论也可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近地层湍流通量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局地降水过程大气热源结构演变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湍能分量 大气动力 热力结构 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山东的台风暴雨天气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赵宇 杨晓霞 孙兴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0,共6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由台风和台风减弱的低压引发的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这两场暴雨都产生在θe 陡立密集区附近 ,θe 陡立密集区附近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 ;对流层中低层MPV1 <0 ,850hPa上MPV2 >0 ,...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由台风和台风减弱的低压引发的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这两场暴雨都产生在θe 陡立密集区附近 ,θe 陡立密集区附近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 ;对流层中低层MPV1 <0 ,850hPa上MPV2 >0 ,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发展 ;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使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台风 暴雨过程暴雨过程 大气动力 热力 水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丽娟 刘晶淼 任立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19,共6页
基于DEM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安江模型作径流计算。利用陆面模式SSIB中大气动力阻抗法计算蒸散发的方法改进新安江模型的蒸散发计算,从而改进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出流量的模拟,得到更为合理的陆面水文模型。以安徽水阳... 基于DEM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安江模型作径流计算。利用陆面模式SSIB中大气动力阻抗法计算蒸散发的方法改进新安江模型的蒸散发计算,从而改进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出流量的模拟,得到更为合理的陆面水文模型。以安徽水阳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前后的新安江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提高了模型对径流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蒸散发 大气动力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位涡理论及其应用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伯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位涡理论能非常有效地解释天气现象、预测天气系统的变化。合理应用该理论的关键是对其原本思路和原理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本文试图对此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位涡理论 可反演性 暴雨 诊断 大气动力 涡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福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大气稳定度是反映湍流活动的主要指标,恰当地选择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常用的P-C法(根据P-T法修改成适合我国应用的形式)有较强的经验性,分类精度不高。大气稳定度实质上是大气热力和动力过... 大气稳定度是反映湍流活动的主要指标,恰当地选择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常用的P-C法(根据P-T法修改成适合我国应用的形式)有较强的经验性,分类精度不高。大气稳定度实质上是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对湍流产生、发展或抑制能力的一种客观量度,因此理查逊数和莫宁-奥布霍夫长度等指标将比P-C法能更客观地表征大气稳定度状况。本文利用野外实测资料,给出总体理查逊数划分大气稳定度级别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分类方法结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稳定度 湍流活动 理查逊数 大气热力 发生机制 大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大气探测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强 胡永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0-901,共12页
我国计划在2030年发射木星探测飞船,相关工程技术、科学目标论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为了更好地规划我国木星探测的科学目标,我们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美欧在过去几十年所进行的历次木星探测项目及其大气探测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成... 我国计划在2030年发射木星探测飞船,相关工程技术、科学目标论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为了更好地规划我国木星探测的科学目标,我们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美欧在过去几十年所进行的历次木星探测项目及其大气探测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发射的有关木星的探测飞船共有9次,其中7次为飞越探测(飞船在飞越木星时顺带进行了木星的探测),另外2次为专门探测(专门为了探测木星而发射的飞船),分别为伽利略号和朱诺号飞船。这些飞船携带了大量的探测仪器,对木星大气的动力、物理和化学性质,磁层、电离层和内部结构等进行了综合探测。我们在本文中将主要集中在木星大气探测方面,对7次飞越探测做简要的介绍,对两次专门的探测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一部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 木星大气 行星 深空探测 大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辐射与气候》
12
作者 张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8-1188,共1页
云可以将大气动力、辐射、水分循环和下垫面等多个物理过程相互耦合、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气候系统,是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之一。该书首先结合地面与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分别给出全球和东亚地区云与太阳辐射的变化... 云可以将大气动力、辐射、水分循环和下垫面等多个物理过程相互耦合、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气候系统,是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之一。该书首先结合地面与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分别给出全球和东亚地区云与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归因,研究了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地面气温的影响程度。其次,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模式中描述云辐射过程的关键物理参数(抗相关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于提高气候模式对云辐射物理过程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物理过程 大气动力 卫星观测 气候模拟 气候系统 不确定因子 水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架
13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36,共1页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边界层动力学特征,城市大气动力一化学过程三维结构模型,城市气溶胶空间结构与相关模型,城市大气污染周边源影响域与源追踪模型,城市热岛多尺度与山谷风效应,城市雾过...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边界层动力学特征,城市大气动力一化学过程三维结构模型,城市气溶胶空间结构与相关模型,城市大气污染周边源影响域与源追踪模型,城市热岛多尺度与山谷风效应,城市雾过程特征与模拟,城市沙尘气溶胶与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模型 动力学特征 城市环境 沙尘气溶胶 书架 城市大气污染 大气动力 环境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