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浩杰 杨维芳 +1 位作者 李小刚 李得宴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针对当前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青海省各地区的适用性较差,气象要素顾及较少等问题,提出一种青海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优化方法:利用青海省4个探空站2014—2018年5 a的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适用于青海省西宁、... 针对当前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青海省各地区的适用性较差,气象要素顾及较少等问题,提出一种青海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优化方法:利用青海省4个探空站2014—2018年5 a的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适用于青海省西宁、都兰、郭勒木得及玉树4个地区的本地化单因子T_(m)模型和多个气象因子参与的本地化多因子T_(m)模型;并通过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WV)与贝维斯(Bevis)模型和龚绍琦全国模型反演的PW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精度均优于现有模型,在反演PWV精度方面也要优于现有模型,可为提高青海地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气象学 精密单点定位(PPP) 大气可降水量(PWV) 模型区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地区顾及高度改正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2
作者 陈明 陈天伟 +3 位作者 韦海福 刘鹏 刘晋 贾相苹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针对云贵地区地形起伏特点,分析T_(m)与高程、Ts的关系,利用2016—2018年的ERA5数据,建立两种顾及高度改正的T_(m)模型——YGTrop-T_(m)和YGMete-T_(m)。以2019年ERA5和探空数据为参考值,结合Bevis公式、GPT2w和CTrop模型,对新模型精度... 针对云贵地区地形起伏特点,分析T_(m)与高程、Ts的关系,利用2016—2018年的ERA5数据,建立两种顾及高度改正的T_(m)模型——YGTrop-T_(m)和YGMete-T_(m)。以2019年ERA5和探空数据为参考值,结合Bevis公式、GPT2w和CTrop模型,对新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ERA5数据为参考值,YGTrop-T_(m)和YGMete-T_(m)模型的年均RMS分别为2.72和2.16 K,相较于Bevis公式、GPT2w-5和GPT2w-1模型,YGTrop-T_(m)模型RMS减少了20%、28%、9%,与CTrop模型相当,而YGMete-T_(m)模型RMS相较于Bevis公式、GPT2w-5、GPT2w-1和CTrop模型减少了36%、43%、28%和20%;以探空数据为参考值,YGTrop-T_(m)模型年均RMS与Bevis公式和CTrop模型相当,分别为2.88、2.93和2.80 K,而YGMete-T_(m)模型的年均RMS最小,为2.45 K,相较于Bevis公式、GPT2w-5、GPT2w-1和CTrop模型,减少了16%、21%、20%和12%。此外,将YGTrop-T_(m)和YGMete-T_(m)模型用于GNSS水汽计算,对应的水汽理论RMS误差分别为0.25和0.21 mm,相对误差分别为1.01%和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Gtrop-t_(m)模型 YGmete-t_(m)模型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GNSS大气水汽 云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周期性变化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
3
作者 曹小双 杨维芳 +2 位作者 李得宴 高墨通 闫香蓉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针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是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变量,其精度会影响地基GNSS水汽反演精度,同时T_(m)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差异的现状,研究建立地区的T_(m)模型:利用兰州市榆中探空站气象数据和欧洲中... 针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是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变量,其精度会影响地基GNSS水汽反演精度,同时T_(m)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差异的现状,研究建立地区的T_(m)模型:利用兰州市榆中探空站气象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分别建立单因子、顾及年周期变化、顾及年和半年周期变化的T_(m)模型;并对2种气象数据所建的3类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同时顾及周期性变化模型的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贝维斯(Bevis)模型和单因子模型;利用顾及周期变化的模型预测的T_(m)偏差中大于5 K和大于10 K的值占比明显减小且预测残差的周期趋势明显减弱,具有零均值的正态分布特性,仅表现出误差的随机性。总体而言,ERA5气象数据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探空站气象数据所建模型;用ERA5气象数据建立的顾及周期性变化的T_(m)模型可用于兰州市GNSS大气水汽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 周期性误差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气象数据 探空站气象数据 区域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分层格网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祥 蒋春华 +2 位作者 陈少妮 刘广盛 王帅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综合考虑T_(m)的季节性变化及长期线性趋势,构建T_(m)的分层格网模型(CT_(m)S);然后以74个无线电探空站提供的2020年气象数据为参考,评估CT_(m)S的精度及可用性,并利用第三代全球T_(m)模型(GT_(m)-III)及全球气压温度(GPT3)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CT_(m)S模型的均方根偏差(RMSE)均值为4.0 K,较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提升21.6%及8.0%,且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精度优势;CT_(m)S模型的PWV不确定度均值为0.32mm,相比于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减少16.6%及6.5%,且在中国西北地区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的模型可为中国地区GNSS实时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t_(m)) 可降水量(PWV) 垂直分层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无线电探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多因子影响的中国西部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化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莫智翔 黎杏 +3 位作者 黄良珂 刘立龙 韦欣怡 周清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等情况,分析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 m)与测站高程、地面温度的关系,利用2014~2016年探空数据,在Bevis模型基础上建立一种与地面温度、高程和季节变化有关的新T m模型。以2017年探空数据为参考值,对新模型进行...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等情况,分析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 m)与测站高程、地面温度的关系,利用2014~2016年探空数据,在Bevis模型基础上建立一种与地面温度、高程和季节变化有关的新T m模型。以2017年探空数据为参考值,对新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并与广泛使用的Bevis模型和GPT2w模型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以探空数据为参考值,新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08 K和3.89 K,相比Bevis模型、GPT2w-5模型和GPT2w-1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14.3%、20.6%和9.3%。此外,将新T m模型用于GNSS水汽计算,其水汽计算理论RMS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22 mm和1.43%,新模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t m模型 中国西部地区 GNSS大气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部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发圣 黄良珂 +3 位作者 刘立龙 黄玲 郭希 刘喆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针对中国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沿海与内陆存在差异等情况,分析中国南部地区T_(m)与地面温度、测站高度、季节变化以及纬度的关系,利用中国南部地区19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在Bevis公式的基础上建立只考虑地面温度的线性模型(... 针对中国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沿海与内陆存在差异等情况,分析中国南部地区T_(m)与地面温度、测站高度、季节变化以及纬度的关系,利用中国南部地区19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在Bevis公式的基础上建立只考虑地面温度的线性模型(T_(m)-SC1模型)和与地面温度、高程、季节变化以及纬度有关的新T_(m)模型(T_(m)-SC2模型)。以2018年的探空数据为参考值,对T_(m)-SC1模型和T_(m)-SC2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Bevis公式和GPT3模型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T_(m)-SC1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76 K和2.57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13.8%和2.2%;T_(m)-SC2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10 K和1.64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44.9%和37.6%。T_(m)-SC2模型用于GNSS水汽计算导致的理论RMS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6 mm和0.43%。因此,T_(m)-SC2模型更适用于中国南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以及气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中国南部地区 t_(m)-SC模型 GNSS大气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时空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劭峰 张继洪 +1 位作者 王义杰 熊思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3-599,共7页
考虑到已有全球T_(m)模型无法实时获取全球区域高精度T_(m),利用ECMWF提供的2014~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全球区域T_(m)垂直递减率的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_(m)垂直递减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日变化相对较弱,且存在明显... 考虑到已有全球T_(m)模型无法实时获取全球区域高精度T_(m),利用ECMWF提供的2014~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全球区域T_(m)垂直递减率的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_(m)垂直递减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日变化相对较弱,且存在明显的海陆差异和地形差异,不同地区周期变化差异明显。T_(m)垂直递减率与经度的相关性极小,但与纬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绝对值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t_(m)垂直递减率 ERA5 时空特性 全球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气候类型的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涛 吕伟才 +1 位作者 肖星星 卢福康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复杂,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易受气候类型、纬度和海拔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气候类型的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根据中国区域内分布广泛的5种气候类型,利用中国境内73个探空站2007—2015年的探空数... 针对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复杂,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易受气候类型、纬度和海拔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气候类型的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根据中国区域内分布广泛的5种气候类型,利用中国境内73个探空站2007—2015年的探空数据,分区域建立顾及气候类型及地面气温(T_(s))、饱和水汽压(E_(s))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ET-TM模型;并用2016年的探空数据结合贝维斯(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共同验证ET-TM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ET-TM模型整体精度高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分区域建立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有利于减少纬度和高程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对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ET-TM模型更适用于中国区域内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PWV)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 气候类型 水汽反演 残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多因子影响的中国区域T_(m)模型精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浩杰 刘立龙 +2 位作者 黄良珂 莫智翔 蔡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397,共5页
利用中国区域2015~2017年探空数据,建立一种顾及地表温度、地表水汽压、高程和纬度的中国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BET模型)。以2018年探空站T_(m)数据为参考值,分析BET模型精度,并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T... 利用中国区域2015~2017年探空数据,建立一种顾及地表温度、地表水汽压、高程和纬度的中国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BET模型)。以2018年探空站T_(m)数据为参考值,分析BET模型精度,并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T模型年均RMSE与bias分别为3.15 K和0.04 K,相比于Bevis模型、1°×1°分辨率的GPT3模型和5°×5°分辨率的GPT3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29.2%、32.8%和39.1%,年均bias分别降低96.4%、96.7%和97.4%,且该模型在中国区域不同高程和纬度上的精度与稳定性优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水汽压 多因子t_(m)模型 GPt3模型 中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