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里关山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地表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温玉璞 汤洁 +2 位作者 邵志清 张晓春 赵玉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利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方法,在不受人为污染直接影响的瓦里关山进行了大气CO2的连续测量,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观测表明内陆大气CO2随陆地植被的生长而有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的周期变化,其季节变... 利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方法,在不受人为污染直接影响的瓦里关山进行了大气CO2的连续测量,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观测表明内陆大气CO2随陆地植被的生长而有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的周期变化,其季节变化规律与全球大气CO2本底值的地理分布相一致.瓦里关山大气CO2的年增长率在1993年明显偏低,1994年又有较快的“回升”.地表CO2排放的观测研究还给出了冬季高原草甸土壤的排放特征,测量表明在冬季陆地植被光合作用基本停滞的情况下,土壤CO2的排放率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排放 空气污染 大气 浓度变化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莉英 吴海昌 彭少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体系等其它环境因子间接地影响植物入侵。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入侵群落的初级生产量、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群落的可入侵性。今后应当着重从群落水平,结合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植物类群对二氧化碳的响应,为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全球变化 植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韩文军 廖飞勇 何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对在照度为5000lx、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环境下生长3个月的闽楠PhoebebourneiHemsl.Yan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倍增将使闽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28.7%,其中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28.6%、19.8%,类胡萝卜素...  对在照度为5000lx、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环境下生长3个月的闽楠PhoebebourneiHemsl.Yan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倍增将使闽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28.7%,其中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28.6%、19.8%,类胡萝卜素上升2.8%,叶绿素a/b从1.95下降到1.55.长期高体积分数CO2处理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2.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3.91%,暗呼吸速率下降95.6%,光呼吸速率下降43.7%;短期内CO2加倍处理,光合速率上升21.76%;长期处理,则下降89%.这表明,短时CO2体积分数加倍处理使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长期处理明显抑制了闽楠的光合作用,出现了严重的光合适应现象.闽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致使整个代谢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亚热带森林植被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 光合特性 光合适应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志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2年第5期232-233,共2页
近年来,美、英等国的不少科学家对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模式试验工作。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研究成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将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1 大气CO_2浓度的上升趋势 大气中CO_2主要产生于矿... 近年来,美、英等国的不少科学家对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模式试验工作。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研究成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将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1 大气CO_2浓度的上升趋势 大气中CO_2主要产生于矿物物质、生物物质的燃烧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目前,大气CO_2浓度上升主要原因是人类对矿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二氧化碳 浓度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茶树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鑫 侯静怡 韩文炎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16-19,23,共5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变化之一,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尽管CO2浓度升高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对茶树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回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变化之一,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尽管CO2浓度升高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对茶树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回顾和总结了CO2浓度升高对茶树的初级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氮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应对技术,旨在为CO2浓度升高背景下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气候变化 茶树 代谢 应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二氧化碳浓度和通量的梯度变化特征——I浓度与虚温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晓曼 程雪玲 胡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2-1512,共11页
根据北京塔7层涡动系统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区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高度层次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并初步给出不同季节和日变化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垂直廓线.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整体随高度而下降;各... 根据北京塔7层涡动系统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区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高度层次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并初步给出不同季节和日变化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垂直廓线.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整体随高度而下降;各观测层均有浓度的明显日变化,夏季最为明显,冬季相对平缓;近地层浓度直接受城市供暖、地表植被、交通运输等碳源影响,更高观测层浓度则受对流输送和天气过程影响较大;垂直方向上,冬季浓度变化范围最大,夏季层间浓度变化最明显;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近地面层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夏季,50m以上则出现在春季,浓度最高值总是出现在冬季;根据对二氧化碳浓度四季垂直廓线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边界层二氧化碳浓度强烈受到碳源、下垫面植被、大气稳定度、环境温度和天气过程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涡动系统 梯度观测 二氧化碳浓度 北京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晓东 王馥棠 朱启疆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9,共7页
根据国内外小麦生长模拟研究成果,借鉴荷兰学者的模拟思路,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人手,综合考虑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修正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使得模式能够对CO2浓... 根据国内外小麦生长模拟研究成果,借鉴荷兰学者的模拟思路,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人手,综合考虑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修正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使得模式能够对CO2浓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经资料检验,在当前CO2浓度下,冬小麦总干重和穗干重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其它器官干重及叶面积指数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运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试验了未来气候变暖和CO2倍增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冬小麦 数值模拟 生长 发育 大气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历史顶点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英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共4页
2019年5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监测到一个惊人的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了415 ppm,创造了过去300万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责任在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2019年5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监测到一个惊人的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了415 ppm,创造了过去300万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责任在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大自然的惊人索取,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纵观古今中外,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展望未来,需要各国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低碳发展模式,共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限度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历史记录 大气 人与自然的关系 顶点 人类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 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核算看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问题
9
作者 宋伟 《生态经济》 1990年第3期54-56,共3页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后究竟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清楚的。有人说极地冰帽因此会融化,海平面要上升;有人说这纯属子虚乌有。不管怎样,人们在呼吁设法制止继续砍伐燃烧热带雨林,呼吁用核电代替煤电,希望用这些措施来减少二...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后究竟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清楚的。有人说极地冰帽因此会融化,海平面要上升;有人说这纯属子虚乌有。不管怎样,人们在呼吁设法制止继续砍伐燃烧热带雨林,呼吁用核电代替煤电,希望用这些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计算表明这些呼吁其实并无实际意义。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工业国家的矿物类燃料的燃烧,制止继续砍伐燃烧热带雨林有什么用!让我们来评价一下“植树造林”这个建议。假定一家1000MW级的发电厂以木材为燃料,并取材于一座永生不灭的森林,每年森林的一部分被砍伐,供发电厂燃烧,另一部分又生长出等量的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 经济核算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嘉祖 陆鼎煌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1年第4期32-38,57,共8页
二氧化碳由于对人类并不构成直接危害,国内很少重视它、监测它,因此资料极少. 在20—30千米以下的低层干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只有0.03%,按质量计为0.05%,可谓含量极微。然而,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必不可少的原... 二氧化碳由于对人类并不构成直接危害,国内很少重视它、监测它,因此资料极少. 在20—30千米以下的低层干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只有0.03%,按质量计为0.05%,可谓含量极微。然而,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必不可少的原料。光合作用所进行的能量转化和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大气污染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树造林未必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美国密西西比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对海洋造成严重危害
12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年第1期82-82,共1页
除了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之外,水体富营养化也能造成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将对渔业资源,特别是贝类资源造成严重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美国化学学会 海洋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 科学与技术 渔业资源 贝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加速增长
13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5-685,共1页
关键词 地球 大气 二氧化碳含量 二氧化碳浓度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技术
14
作者 洪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89年第4期51-53,共3页
二氧化碳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以1ppm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的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人们担心其发展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浓度 测定技术 大气监测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强化植物光合作用
15
《种业导刊》 2016年第2期33-33,共1页
瑞典科学家通过对比100年前植物标本和现代植物的新陈代谢发现,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增加使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有所增加。这是世界第一个根据历史样本来推导植物新陈代谢生化调控的研究,将对今后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模型... 瑞典科学家通过对比100年前植物标本和现代植物的新陈代谢发现,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增加使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有所增加。这是世界第一个根据历史样本来推导植物新陈代谢生化调控的研究,将对今后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模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 植物标本 净光合作用 浓度增加 强化 新陈代谢 生化调控 浓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扬稻6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晓茜 蔡创 +4 位作者 宋练 周伟 杨雄 顾歆悦 朱春梧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目的】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以扬稻6号(籼稻)作为测试品种,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2℃(2021年为夜间... 【目的】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以扬稻6号(籼稻)作为测试品种,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2℃(2021年为夜间-白天温升,ENDT;2022年为白天温升,EDT)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及其相关的淀粉合成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未来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共同升高不会影响籼稻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31.57%,有助于改善食味品质。而大气CO_(2)浓度升高或/和温度升高均降低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从而改善籼稻的外观品质。在未来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同时升高条件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25.98%和34.8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籽粒垩白度与蔗糖合成酶活性和细胞壁转化酶活性正相关,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负相关。水稻籽粒垩白降低的可能机制包括:大气CO_(2)浓度升高增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保证了灌浆过程充足的底物供应;温度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共同作用主要在灌浆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和细胞壁转化酶活性,可能减缓了灌浆速率。【结论】在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同时升高背景下,扬稻6号水稻籽粒的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水稻品质 垩白 淀粉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捍卫绿色家园
17
作者 Virginia 《绿色中国》 2013年第9期34-37,共4页
长久以来,人类为了物质水平的提高,肆意改变自然界的面貌,以日益复杂的人类活动如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吸收阳光并留在大气层内,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对... 长久以来,人类为了物质水平的提高,肆意改变自然界的面貌,以日益复杂的人类活动如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吸收阳光并留在大气层内,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在大气停留的期限长达200年以上。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极大地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到人类依存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绿色家园 人类活动 控制 全球生态环境 大气层内 工业革命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好氧甲烷氧化菌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适应规律
18
作者 曹伟伟 严陈 +3 位作者 钟文辉 朱春梧 朱建国 贾仲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5-1065,共11页
CH4是仅次于CO_(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稻田是CH4的主要排放源,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情景下(elevatedCO_(2),eCO_(2)),水稻土好氧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适应规律尚不清楚。依托中国FACE(FreeAir CO_(2) Enrichment)水稻田试... CH4是仅次于CO_(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稻田是CH4的主要排放源,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情景下(elevatedCO_(2),eCO_(2)),水稻土好氧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适应规律尚不清楚。依托中国FACE(FreeAir CO_(2) Enrichment)水稻田试验平台,通过13C-CH4示踪的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甲烷氧化活性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大气CO_(2)浓度(ambient CO_(2),aCO_(2))相比,eCO_(2)条件下的甲烷氧化活性显著增加,从243 nmol·g^(-1) d.w.s·h^(-1)增加至302 nmol·g^(-1) d.w.s·h^(-1),增幅高达24.3%,甲烷氧化菌数量则增加了1.1倍~1.2倍。通过超高速离心获得活性甲烷氧化菌同化13CH4后合成的13C-DNA,高通量测序发现,未来大气CO_(2)升高情景下水稻土活性好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极可能发生明显演替,与对照相比,类型I甲烷氧化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相对丰度增加16.2%~17.0%,而甲基八叠球菌属Methylosarcina的相对丰度下降4.7%~11.1%;同时刺激了食酸菌属Acidovorax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非甲烷氧化菌的活性。综上所述:未来大气CO_(2)升高情景下,水稻土好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分异,促进了甲烷氧化通量,而甲烷氧化的代谢产物可能引发土壤中微生物食物网的级联反应,是土壤碳储存和周转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水稻土 甲烷氧化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直接影响热带地区环流和降水
19
作者 邓彦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2-1152,共1页
目前,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仍面临很大挑战.研究者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大气水汽含量的增加,并最终影响水文循环.但区域降水也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 目前,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仍面临很大挑战.研究者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大气水汽含量的增加,并最终影响水文循环.但区域降水也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将逐渐减弱.Bony等用一系列先进的气候模式耦合天气预报模式,模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热带地区环流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类不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情景下,到21世纪末,大约一半的热带环流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大部分的降水变化都与地球表面变暖无关;然而,这些显著的环流和降水变化却是由减弱的大气辐射冷却引起的:升高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会引起大气辐射冷却的减弱,从而影响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热带地区环流和降水变化.这也表明,旨在减弱全球暖化趋势却不考虑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地球工程方案是不能改善热带地区降水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热带地区 大气环流 区域降水 大气水汽含量 降水变化 天气预报模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20
《种业导刊》 2010年第2期45-45,共1页
据德国约翰一杜能研究所网站报道,该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令人“头痛不已”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问题,对于农作物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减少水的消耗,甚至减弱干旱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作物抗旱能力 农作物生长 研究所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