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造山带中古海山残片的识别——以拉脊山缝合带青沙山和东沟地质填图为例
被引量:
14
1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1 位作者
王秉璋
牛漫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0,共10页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在青沙山和东沟地区识别出连续的由洋岛型枕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凝灰岩和灰岩组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呈构造窗和构造残片产出,是拉脊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内海山残片。这些海山残片的识别不仅表明拉脊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缝合带,同时为造山带古洋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缝合带
古洋盆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拉脊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山带中古海山残片的识别——以拉脊山缝合带青沙山和东沟地质填图为例
被引量:
14
1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王秉璋
牛漫兰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拉脊山古洋盆初始俯冲的地质记录和时限研究》(批准号:42072266)、《拉脊山增生楔结构、组成与古洋盆重建研究》(批准号:4187224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中央山系都兰、天水等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0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统筹科研项目《共和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编号:S2007)。
文摘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在青沙山和东沟地区识别出连续的由洋岛型枕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凝灰岩和灰岩组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呈构造窗和构造残片产出,是拉脊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内海山残片。这些海山残片的识别不仅表明拉脊山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缝合带,同时为造山带古洋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海山
缝合带
古洋盆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拉脊山
Keywords
seamount
suture zone
paleo-ocean basin
large-scale geological mapping
Lajishan
分类号
P62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58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造山带中古海山残片的识别——以拉脊山缝合带青沙山和东沟地质填图为例
付长垒
闫臻
王秉璋
牛漫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