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次大柴旦Mw6.3地震间地表形变的InSAR观测及与同震破裂的联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洋 许才军 温扬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4,119,共6页
基于2008-11-10、2009-08-28两次大柴旦Mw6.3地震期间的6景Envisat 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技术提取相应的InSAR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周缘区域未观测到显著的震后形变空间模式,6个特征点区域的形变序列也未显示由快到慢的时变特征。... 基于2008-11-10、2009-08-28两次大柴旦Mw6.3地震期间的6景Envisat 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技术提取相应的InSAR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周缘区域未观测到显著的震后形变空间模式,6个特征点区域的形变序列也未显示由快到慢的时变特征。基于震后形变理论对获取的地表形变进行余滑解释,分析两次地震同震破裂的主要参数,建立震时及期间地下断层滑移过程。两次地震分别在不同深度发生破裂且平均滑移量差异较大,前次地震未产生显著的浅层震后余滑。地震区域岩石圈8.2~23.7km深度内在同震阶段的滑移亏损可能以震间无震滑动的形式予以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旦mw6.3地震 INSAR 小基线集技术 地表形变 同震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年大柴旦6.3级、6.4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及前兆异常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玉虎 刘文邦 +2 位作者 王培玲 杨晓霞 陈玉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析了近10年来两次8级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并结合青海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前兆异常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2009年大柴旦6.3级、6.4级地震 地震序列活动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