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航空重磁资料对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岩浆岩分布规律的认识
1
作者 曹安琪 刘燕戌 +5 位作者 赖燕玲 孟维棣 高姗 王宁 蔡锦 蒋哲欣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圈定了其空间分布...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圈定了其空间分布范围,揭示了区域岩浆岩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迥然不同的航磁异常特征;本次采用的突出局部重磁异常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酸性、中酸性、中基性等岩浆岩;本次系统圈定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岩浆岩百余处,多数岩浆岩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及其两侧分布,尤以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说明断裂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航空重磁揭示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隐伏中基性火山岩,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火山岩盆地油气藏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磁异常 火山岩 侵入岩 分布规律 大杨树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志宏 吴相梅 +3 位作者 朱德丰 崔敏 柳行军 李晓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3,共7页
大杨树盆地是叠置于大兴安岭造山带的东部,与松辽盆地紧邻,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大杨树盆地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具有以伸展构造为主、并被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叠加的构造特征。早白垩世龙江期主要受到了NWW... 大杨树盆地是叠置于大兴安岭造山带的东部,与松辽盆地紧邻,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大杨树盆地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具有以伸展构造为主、并被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叠加的构造特征。早白垩世龙江期主要受到了NWW—SEE向的拉伸作用,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控陷犁式正断层组合,在控陷断层的上盘发育小型箕状断陷;早白垩世九峰山期,大杨树盆地受挤压作用控制,使早期形成的断陷盆地发生反转作用,形成正反转构造,同时在某些地段形成逆冲断层和断层传播褶皱;早白垩世甘河期,大杨树盆地再次受到伸展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小型断陷。早白垩世晚期(甘河期之后)—晚白垩世早期,大杨树盆地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早期控陷正断层出现正反转作用,在盆地的浅部形成大型断层传播褶皱,使大杨树盆地全面隆升遭受剥蚀。第四纪大杨树盆地具有伸展的特征,发育一系列小型伸展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变形期次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大杨树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2
3
作者 齐玉林 李景坤 +2 位作者 徐喜庆 凤晓云 宁晓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对大杨树盆地杨参 1井甘河组、九峰山组和龙江组钻遇的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评价 ,并对甘河组的 3个玄武岩抽提物 (原油 )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生油岩评价结果表明 ,杨参 1井暗色泥岩为中等~非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 对大杨树盆地杨参 1井甘河组、九峰山组和龙江组钻遇的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评价 ,并对甘河组的 3个玄武岩抽提物 (原油 )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生油岩评价结果表明 ,杨参 1井暗色泥岩为中等~非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Ⅳ型 ,九峰山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 ,龙江组烃源岩已经达到生油高峰或裂解气阶段。油源对比证实 ,杨参 1井甘河组含油玄武岩中萃取出来的原油与该井九峰山组生油岩关系不密切 ,可能来自于浅部成熟度更低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烃源岩 评价 油源对比 干酪根 有机质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大杨树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佟卉 李桂范 +1 位作者 向淑敏 田庆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3,140-141,共3页
根据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特征,中生代大杨树裂陷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划分为4个阶段,由早到晚分别为:①断陷初期火山强喷发伴随粗碎屑快速堆积阶段;②断陷中期火山弱喷发较稳定湖盆沉积阶段;③断陷晚期火山强喷发阶段;④断陷后整体抬升剥... 根据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特征,中生代大杨树裂陷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划分为4个阶段,由早到晚分别为:①断陷初期火山强喷发伴随粗碎屑快速堆积阶段;②断陷中期火山弱喷发较稳定湖盆沉积阶段;③断陷晚期火山强喷发阶段;④断陷后整体抬升剥蚀阶段.大杨树盆地是发育于中国板块东北端的一个晚中生代裂陷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和充填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背景具有受深部地幔热柱和西伯利亚板块、库拉—太平洋板块作用明显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中生代 盆地演化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原油显示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子辉 宗瑞 王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5,共3页
根据原油的正烷烃、族组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项参数分析,研究大杨树盆地杨D1井原油显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杨D1井原油的族组成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含量低,正烷烃分布显示原油具成熟... 根据原油的正烷烃、族组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项参数分析,研究大杨树盆地杨D1井原油显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杨D1井原油的族组成饱和烃含量高,芳烃、非烃含量低,正烷烃分布显示原油具成熟油特征,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偏重,尤其是芳烃和非烃组分碳同位素比松辽盆地原油重05%左右。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值一般在-29‰左右,其中 nC21以前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具有菌藻类母质的生油特征,nC22。以后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具有高等植物为主要母质的生油特征。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见长侧链三环萜烷,但γ-蜡烷丰度较低。成熟度参数C2920S/20( S+ R)值与C29ββ/ (αα+ ββ)值分别为0.46和 0.49,属成熟原油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杨D1井原油是偏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成熟原油,并有明显的运移效应。结合盆地烃源岩的地质地化特征推断,杨D1井原油潜在的烃源岩可能是上侏罗统九峰山组。图4表3参7(冯子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油气勘探 原油显示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在大杨树盆地深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汪在君 唐金生 郑桂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由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中、深层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T5)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在GM-SYS重磁拟合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在地震解释的基础... 由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中、深层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T5)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在GM-SYS重磁拟合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建立重磁模型,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做约束条件,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在消除高位玄武岩的重力干扰效应后,反演了基底深度,揭示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区基底形态为两断阶(西部断阶、东部断阶)夹两凹一凸(太平川断陷、玉林屯断陷及格泥乡凸起)的构造格局。经综合分析认为,玉林屯断陷为有利勘探目标区,预测了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为该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盆地 重磁—地震联合反演解释 重磁拟合 基底深度 大杨树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中生代岩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廷海 佟卉 +1 位作者 李桂范 向淑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1,28,共4页
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表明,大杨树盆地中生界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地层主要由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组成,根据龙江组、九峰组和甘河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了相应的沉积模式... 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表明,大杨树盆地中生界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地层主要由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泥岩、油页岩及煤层组成,根据龙江组、九峰组和甘河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其岩相类型可归纳为火山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冲积相和湖沼相,以及其间的过渡类型.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相带分布具有相似性,盆地内各拗陷的西部以溢流相的火山熔岩和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为主,东部以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和冲积相的砾岩、砂岩及泥质岩为主,中部为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和湖沼相的砂、泥岩及煤层.九峰山组冲积相和湖沼相占优势.甘河组以溢流相和爆发相为主.由于不同时期火山活动强度和湖盆发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沉积模式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中生代 岩相特征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大杨树盆地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活动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佟卉 李桂范 +1 位作者 金会苓 田庆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5,141,共2页
为查明大杨树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特征,采集了48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中生代形成的火山岩类型多样,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其次为流纹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少见粗面岩、... 为查明大杨树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特征,采集了48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中生代形成的火山岩类型多样,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其次为流纹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少见粗面岩、粗面玄武岩和碱玄岩.从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火山岩发育特征来看,大杨树盆地发育时期,大兴安岭超壳断裂带对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的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且岩浆活动,在垂向上,表现为强—弱—强的演化规律,在横向上,大兴安岭断裂带附近岩浆活动强,远离该断裂方向岩浆活动逐渐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中生代 火山岩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孢粉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雷 王成龙 +5 位作者 卞雄飞 张健 陈树旺 苏飞 汪博 张海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3,110,I0003,I0004,共13页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雏囊粉Parcisporites组合。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建立的孢粉化石组合以三...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雏囊粉Parcisporites组合。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建立的孢粉化石组合以三缝类孢子和双气囊类花粉为主,Schizaeoisporites属、Cyathidites属和被子植物花粉的质量分数较低,Classopollis属未见,组合特征与以往建立在松辽盆地的嫩江组孢粉组合明显不同。Lytharites、Penta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Consolid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和Borealipollis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出现,明确大杨树盆地嫩江组的沉积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大杨树盆地嫩江组沉积时期古植被以松柏类、真蕨类和石松类为主,古气候环境属于湿润的亚热带。该结果对大杨树盆地地层及古气候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嫩江组 孢粉组合 Campanian期 晚白垩世 古植被与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沉积期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雷 卞雄飞 曾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5-86,共2页
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盆地西接大兴安岭,东依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西缘紧邻,为在晚侏罗世褶皱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面积约为15600 km... 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盆地西接大兴安岭,东依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西缘紧邻,为在晚侏罗世褶皱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面积约为15600 km^2,主要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成,盆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上白垩统嫩江组以及新近系中新统金山组和第四系(刘志宏等,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甘河地区 嫩江组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火山岩重力场影响消除和基底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春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大杨树盆地为火山建造盆地,由于浅部甘河组火山岩发育,使得在大杨树盆地难以取得反映沉积层特征较好的地震资料。通过采用匹配滤波,提取甘河组火山岩磁异常,进行岩性重力校正,剥离甘河组重力响应,提取剩余重力异常,较好地反映了九峰山... 大杨树盆地为火山建造盆地,由于浅部甘河组火山岩发育,使得在大杨树盆地难以取得反映沉积层特征较好的地震资料。通过采用匹配滤波,提取甘河组火山岩磁异常,进行岩性重力校正,剥离甘河组重力响应,提取剩余重力异常,较好地反映了九峰山组沉积地层引起的重力异常,计算的基底深度与钻井实际深度吻合较好。大杨树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2组断裂,由玉林屯、太平川和大库木3个凹陷组成,玉林凹陷面积最大,大杨树盆地南部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重磁异常 岩性校正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九峰山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1015,共15页
大杨树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但近年来在其南部坳陷九峰山组部署的多口探井中获得了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远景。目前对研究区九峰组烃源岩及油气来源缺乏系统地研究和认识,本文利用有机碳、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 大杨树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但近年来在其南部坳陷九峰山组部署的多口探井中获得了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远景。目前对研究区九峰组烃源岩及油气来源缺乏系统地研究和认识,本文利用有机碳、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评价了九峰山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了原油性质,并探讨了油气来源。结果表明:九峰山组一段(九一段)和九峰山组三段(九三段)发育一般—优质的烃源岩,w(TOC)分别平均为1.76%和2.59%,w(S1+S2)分别平均为4.44 mg/g和7.36 mg/g,w(氯仿沥青“A”)分别平均为0.21%和0.09%;九一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其次为Ⅰ型,而九三段以Ⅱ1型为主,其次为Ⅱ2型;九一段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为0.70%~1.60%,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而九三段Ro主要为0.50%~1.10%,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成熟生烃门限深度约为1 300 m,生烃高峰约为1 750 m,具有生烃早的特点。原油为轻—中质原油,具有高黏、高蜡、低硫、高饱和烃特点。原油富集碳的轻同位素,δ13C油为-30.40‰~-29.38‰,δ13C饱和烃为-30.78‰~-29.07‰,δ13C芳烃为-29.73‰~-27.91‰,具有以湖相腐泥型有机质为母质的特点。原油分子标志化合物的主峰碳为nC19和nC21,OEP(奇偶优势)为1.07~1.08,Pr/Ph为0.83~1.10;利用甾萜类标志物将原油划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为YC1和Y3井原油,具有相对高的三环萜烷、C30D、Ts/Tm、C29Ts/C29藿烷、甾烷C27R/C29R、规则甾烷/藿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C29甾烷20S/20(S+R)、C29甾烷ββ/(ββ+αα)及低的β-胡萝卜烷特点,第二类为YX4和Y6井原油,具有高β-胡萝卜烷及相对低的甾萜烷值,表明第一类原油成熟度高于第二类,二者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上略有差异。油岩对比反映出第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九一段源岩,第二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九三段源岩,反映该地区存在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种类型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南部坳陷 九峰山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气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秀琦 孙蓓蕾 +5 位作者 樊金云 王志民 贾宏伟 柳玉杰 郝胜发 曾凡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16-422,共7页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九峰山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聚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北部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秀琦 孙蓓蕾 +4 位作者 樊金云 李彬 柳玉洁 王志民 贾宏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71,8,共10页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心发育小范围的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物源来自北部及东侧的盆地边缘隆起带;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及大兴安岭隆起影响,湖泊体系整体向南退却,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体系范围逐渐扩大,为九峰山组最主要的聚煤时期,物源来自盆地两侧及北部隆起地带.该研究为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九峰山组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目标优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依据杨参1井和杨1井钻探成果及重磁电震资料,开展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对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烃源岩的厚度及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下白垩统九峰山组上部和下部湖相泥岩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分布... 依据杨参1井和杨1井钻探成果及重磁电震资料,开展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对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烃源岩的厚度及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下白垩统九峰山组上部和下部湖相泥岩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分布在深坳陷中及其两侧断裂带附近的火山爆发相及火山沉积相是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甘河组和九峰山组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玉林屯凹陷为有利勘探区带,六合屯鼻状构造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火山岩储层 生储盖组合 大杨树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龙江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激光全熔^(40)Ar/^(39)Ar测年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永飞 卞雄飞 +2 位作者 郜晓勇 陈树旺 丁秋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2-1223,共12页
现龙江组与光华组作为大兴安岭北段龙江盆地中的主要地层单元,二者的时代与含义仍存有争议。通过对二者的建组剖面进行野外调查,采用最新的激光全熔40Ar/39Ar测年对剖面及周边的7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精细的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现龙江组年... 现龙江组与光华组作为大兴安岭北段龙江盆地中的主要地层单元,二者的时代与含义仍存有争议。通过对二者的建组剖面进行野外调查,采用最新的激光全熔40Ar/39Ar测年对剖面及周边的7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精细的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现龙江组年龄为125.1Ma±1.5Ma~117.0Ma±9.0Ma;光华组为125.4Ma±1.8Ma~121.6Ma±1.4Ma;甘河组为123.1Ma±1.1Ma~82.0Ma±4.0Ma。本区晚白垩世火山岩信息揭示龙江盆地可能发育大兴安岭北段晚白垩世弧山镇期火山岩。野外地质调查结果表明,现龙江组和光华组具有基本相同的火山喷发旋回,结合2个岩组相同的年龄结果,建议合并现龙江组与光华组,恢复为原龙江组,而不再使用从原龙江组上部划分出的光华组。从火山-沉积地层出露特征分析,龙江盆地与其北部的大杨树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个盆地具有相同的地质演化历史,表明龙江盆地可能是潜在的油气调查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盆地 大杨树盆地 激光全熔40Ar/39Ar年代学 龙江组 光华组 甘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总目次
17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十屋断陷 贝尔凹陷 松辽盆地 大杨树盆地 大庆石油学院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