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
1
作者 孙伟彬 王晓宁 +3 位作者 郭少华 李岁艳 孙彩娟 栗建军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48-51,共4页
为探索适应本地的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困扰本地的杂交鲟苗种需求,在邯郸市涉县开展了杂交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了杂交鲟繁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杂交鲟人工繁育的准备... 为探索适应本地的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困扰本地的杂交鲟苗种需求,在邯郸市涉县开展了杂交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了杂交鲟繁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杂交鲟人工繁育的准备、流程、人工授精及孵化、苗种的培育、投喂方式、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经过130 d的苗种培育,获得杂交鲟发眼卵74万粒,孵化水花40万尾,培育苗种11.83万尾(平均体长13.3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史♂) 人工繁育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颖 曲秋芝 +3 位作者 王斌 夏永涛 许式见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29,34,共6页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颖 刘晓勇 +1 位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so dauricus) (Acipenser schrenckii) 大杂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养殖达氏鳇的人工繁殖试验
4
作者 于信勇 韩骥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为研究全人工养殖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人工繁殖效果,于2024年5月对鸭绿江人工养殖的5尾雌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在水温16℃~17℃条件下,5尾雌鱼全部顺产。催产药物效应时间最短为18 h,最长为31 h,相差13 h;受精率最高为86%,最低为1... 为研究全人工养殖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人工繁殖效果,于2024年5月对鸭绿江人工养殖的5尾雌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在水温16℃~17℃条件下,5尾雌鱼全部顺产。催产药物效应时间最短为18 h,最长为31 h,相差13 h;受精率最高为86%,最低为10%,相差76%。5尾雌鱼共产出受精卵153.3万粒,孵化率最高为95%,最低为30%,共孵出苗84.8万尾;受精卵历时125 h开始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so dauricus) 人工繁殖 受精率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聃 张颖 +3 位作者 吴文化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鱼在21~24℃时,生长性能、存活率和肥满度较高;然而,高温和低温对4种鲟鱼的生长、存活和肥满度都产生负影响。在最适温度下,4种鲟鱼体质量增加速度由高至低为达氏鳇>施氏鲟(♀)×达氏鳇(♂)>达氏鳇(♀)×施氏鲟(♂)>施氏鲟。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估算出4种鲟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区间分别为18.67~28.00℃、21.51~31.32℃、21.21~29.64℃和17.81~2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温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洋 鲁翠云 +4 位作者 李超 程磊 吴文化 赵元凤 孙效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用3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子代H.dauricus(♀)×A.schrenckii(♂)的遗传差异。其中,28个标记在三个群体中均能得到稳定的扩增产物,1个标记只在施氏鲟中得到扩增产物。利用这些... 用3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子代H.dauricus(♀)×A.schrenckii(♂)的遗传差异。其中,28个标记在三个群体中均能得到稳定的扩增产物,1个标记只在施氏鲟中得到扩增产物。利用这些微卫星标记对三个群体进行分析,发现有5个特异性标记能够有效鉴别出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其中,HLJSX350在施氏鲟扩增出227bp的条带,在达氏鳇扩增出209bp的条带,而其杂交种质扩增出209bp和227bp的杂合条带,扩增出的特异条带能够有效鉴别3个种质;HLJSX226、HLJSX329、HLJSX332和HLJSX351 4个标记在施氏鲟和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扩增出差异显著的条带。本研究鉴别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种的区分,为2种鲟、鳇的种质保护提供了遗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期的抗氧化酶活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颖 徐伟 +4 位作者 孙大江 王斌 许式见 张镜群 胡朝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与胚胎发育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胚胎发育与抗氧化酶含量的关系。... 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与胚胎发育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胚胎发育与抗氧化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达氏鳇与施氏鲟为杂交亲和,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正反交后代,不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出苗率。不同胚胎发育期鲟的4种主导抗氧化酶类型及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在特定发育时期,达氏鳇(♀)与施氏鲟(♂)正交子代(大杂交鲟)的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接近或高于两亲本中较高的一方;而达氏鳇(♂)与施氏鲟(♀)反交子代(小杂交鲟)介于两亲本之间,特别是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其父母本。施氏鲟胚胎心脏搏动期SOD的活性最高,达氏鳇胚胎在卵黄栓期SOD的活性最高,而杂交子代的SOD活性均在囊胚期达最大值。综上所述,4种鲟胚胎发育时期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物种间表型性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子代 胚胎发育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条件下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颖 刘晓勇 +1 位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 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后代 人工养殖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西伯利亚鲟(♂)杂交幼鱼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建魁 李文龙 +2 位作者 石振广 王云山 陈春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so dauricus) 西伯利亚(Acipenser baerii) 杂交幼鱼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和施氏鲟的人工繁殖及其胚胎发育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鑫鑫 骆小年 +4 位作者 符先飞 姜旭 段友健 李姣 刘英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4-774,共11页
为研究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施氏鲟的繁殖特性,于2021年3—5月,采用注射外源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_(2)+地欧酮DOM)、剖腹取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人工催产了5批10组杂交鲟... 为研究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施氏鲟的繁殖特性,于2021年3—5月,采用注射外源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_(2)+地欧酮DOM)、剖腹取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人工催产了5批10组杂交鲟和1批2组施氏鲟A.schrenckii,并通过显微观察比较了两种鲟胚胎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繁殖获杂交鲟卵379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9%,平均孵化率为70.44%,获仔鱼217.6万尾,获施氏鲟卵87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2%,平均孵化率为63.20%,获仔鱼54.2万尾;水温为16~17℃时,杂交鲟经123~155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2102~2445℃·h,相同条件下,施氏鲟经116~138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1856~2108℃·h;根据胚胎发育的形态特点,杂交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32个时期,而施氏鲟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28个时期;杂交鲟和施氏鲟胚胎发育有相似之处,受精卵均为沉黏性卵,胚胎发育时序相似,卵裂方式均为辐射卵裂;杂交鲟和施氏鲟的典型区别是胚胎发育至心脏形成搏动期时,杂交鲟的心管呈“C”型,而施氏鲟的心管则呈“S”型,二者的差异还表现在心脏开始规律搏动时,前者胚胎尾末端已接近心脏,而后者还未接近心脏,出膜期杂交鲟仔鱼的尾末端超过头部,而施氏鲟刚达到或略超过头部。研究表明,杂交鲟可获得较高的繁殖效率,受精率最高达97.8%,孵化率最高达89.8%,杂交鲟的胚胎发育与母本达氏鳇更相似,并呈现出偏母遗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石振广 董双林 +2 位作者 鲁宏申 王云山 李文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了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种(达氏鳇♂×天然杂交种♀(达氏鳇♀×史氏鲟♂))的生长特性,在水温11~22℃时,对达氏鳇杂交种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进行实验研究。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 为了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种(达氏鳇♂×天然杂交种♀(达氏鳇♀×史氏鲟♂))的生长特性,在水温11~22℃时,对达氏鳇杂交种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进行实验研究。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全长为33.32cm、平均体重为145.83g的139日龄幼鱼经75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8.79cm、平均体重为437.36g的个体,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3.2927t+30.517,R^2=0.959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2.06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0763,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119.74e^0.2346t,R^2=0.956;体重日均增长量为3.8871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0.2197;体重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EwL=0.0056L^2.8929,R^2=0.9982,幂指数接近于3,表明该鱼体重与全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属于等比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幼鱼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和达氏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卢彤岩 王荻 赵吉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7-10,共4页
首先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此基础上使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对所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进行了酶... 首先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此基础上使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对所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进行了酶解,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了所获得的水解片段。结果显示,2种鲟鱼的免疫球蛋白均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后均可得到两个完全分离的、均一的蛋白峰。SDS-PAGE检测两个水解片段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4KD和66KD,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66KD的片段可以在硝酸纤维素杂交膜上被各自的兔抗鲟IgM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而44KD片段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这表明,2种鲟科鱼类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特性相同,提示鲟科鱼类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及生化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免疫球蛋白 木瓜蛋白酶 水解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成达氏鳇与欧洲鳇的杂交繁殖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华 兰大华 蓝泽桥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为掌握人工饲养的达氏鳇和欧洲鳇的杂交繁殖技术,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人工驯养达氏鳇和欧洲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于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与1尾欧洲鳇雄鱼进行杂交,获得受精卵41.8万粒,... 为掌握人工饲养的达氏鳇和欧洲鳇的杂交繁殖技术,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人工驯养达氏鳇和欧洲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于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与1尾欧洲鳇雄鱼进行杂交,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共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为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人工驯养 杂交繁殖 工厂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鲟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
14
作者 王毅 《内陆水产》 2006年第8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水库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技术 软骨鱼类 杂交品种 营养丰富 研究所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岳华梅 吴金平 +2 位作者 陈细华 阮瑞 李创举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1,共7页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达氏鳇GDH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序列一致性较高。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达氏鳇GDH与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鳇gdh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分布,并且在肠中转录水平最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粕对达氏鳇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gdh、氨肽酶N apN、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应激反应相关的热休克蛋白(hsp 90)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肝脏中,不同饲料投喂组gdh和hsp90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肠中,菜粕组gdh及apN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菜粕组pepT1基因的转录水平也高于基础饲料组,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原料菜粕添加可引起达氏鳇肠道中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升,而不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so dauricus) 鱼粉 菜粕 谷氨酸脱氢酶 基因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达氏鳇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阮瑞 吴金平 +5 位作者 李营 岳华梅 李创举 乔新美 熊伟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73个OTUs隶属于7个门,其绝对优势菌群在门、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分别为厚壁菌门(98.253%)、梭菌目(98.216%)、梭菌科(98.137%)、狭义梭菌属(92.892%)。序列注释发现,梭菌属中绝大部分为具有降解糖类为短链脂肪酸功能的Clostridium colicanis。此外,还分布有少量的分节丝状菌(3.99%)、鲸杆菌属(1.22%)等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so dauricus)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梭菌属(Clostrid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驯养达氏鳇与欧洲鳇繁殖技术研究
17
作者 任华 蓝泽桥 兰大华 《河北渔业》 2011年第6期44-45,53,共3页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欧洲鳇亲本,经过多年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和1尾欧洲鳇雄鱼杂交成功,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82%...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欧洲鳇亲本,经过多年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和1尾欧洲鳇雄鱼杂交成功,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驯养 、欧洲 杂交 繁殖技术 工厂化车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及其杂交种大杂(达氏鳇♀×施氏鲟♂)肌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18
作者 穆珑丹 李森 +1 位作者 徐睿 沈钦一 《中国水产》 2025年第8期60-63,共4页
达氏鳇雌鱼与施氏鲟雄鱼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通过遗传性状重组集成了亲本快速生长、高抗逆性等优良特性,已逐步发展为鲟鱼养殖产业的优势品种。本文通过对1龄达氏鳇与大杂(达氏鳇♀×施氏鲟♂)肌肉营养成分检测与分析,发现大杂具有较... 达氏鳇雌鱼与施氏鲟雄鱼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通过遗传性状重组集成了亲本快速生长、高抗逆性等优良特性,已逐步发展为鲟鱼养殖产业的优势品种。本文通过对1龄达氏鳇与大杂(达氏鳇♀×施氏鲟♂)肌肉营养成分检测与分析,发现大杂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以期为大杂的养殖与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营养成分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幼鱼饲养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玉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饲养试验 黑龙江省 研究价值 经济价值 室内条件 幼鱼培育 5000 技术要点 培育池 玻璃钢 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陆基杂交鲟养殖技术
20
作者 梁顺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83-785,共3页
文章结合贵州省贞丰县实际,详细介绍了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养殖在选址、场地建设、养殖池消毒、苗种放养、水温控制、溶氧管理、pH值调控、饲料投喂和鱼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山区 陆基 杂交(huso dauricus♀×施Acipenser schrencki♂)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