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敏感设计与大数据伦理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贵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当前的应用伦理学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信息技术、医学伦理和计算伦理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应用伦理学尤其是信息伦理学正逐渐发生设计转向。这种转向的主要体现就是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兴起,这种观点主要来自伦理学层面的"理论-应用-设... 当前的应用伦理学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信息技术、医学伦理和计算伦理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应用伦理学尤其是信息伦理学正逐渐发生设计转向。这种转向的主要体现就是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兴起,这种观点主要来自伦理学层面的"理论-应用-设计"和信息技术层面的"技术-社会心理背景-道德价值"的理论变化。价值敏感设计建立在概念、经验和技术三个层面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基础上,同样的分析在大数据领域内同样具有可行性。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概念分析层面的数据伦理概念分析、技术分析层面的算法伦理分析,以及经验分析层面的实践分析。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发展能够推动大数据伦理的进步,并且能够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一定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敏感设计 信息伦理 价值 大数据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校教师的图书馆“大数据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胜 周兵 +2 位作者 李仁璞 熊太纯 郭丹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88,共5页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海量的数据资源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是该领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首先综述了数据素养研究现状,结合大数据特征讨论"大数据素养"的内涵并给出其定义;接着依据高校教师的特点,提出...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海量的数据资源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是该领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首先综述了数据素养研究现状,结合大数据特征讨论"大数据素养"的内涵并给出其定义;接着依据高校教师的特点,提出以图书馆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在大数据意识培养、大数据能力提高和大数据伦理内化三个层面上对应开展教育培训,实践服务和虚拟互动三方面服务的"大数据素养"教育策略。基于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方案能够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深入融合到数据素养教育中,帮助高校教师尽快适应当前大数据技术变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媒体在技术伦理传播中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伦理传播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雯熙 王国豫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2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在技术伦理的传播与发展中,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的技术伦理研究、技术伦理思想传播都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以德国媒体中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伦理问题的讨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德国主流媒... 在技术伦理的传播与发展中,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的技术伦理研究、技术伦理思想传播都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以德国媒体中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伦理问题的讨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德国主流媒体在技术伦理传播中的自动、主动、联动的特点;进一步从信息接受的客体——公众的视角出发,分析媒体在公众对技术伦理认知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未知阶段时的“启蒙”、浅尝阶段时的“斡旋”、认知后的“调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相应的效应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伦理 大数据伦理 人工智能伦理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新的“个人决定”与“知情同意”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柏恒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的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在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的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的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的"互... 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的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在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的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的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的"互联状态"(the condition of interconnectedness)及其可能对道德责任带来的根本转化(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是未来大数据伦理的重点;如"个人决定"及"知情同意"这两种行为,它们在大数据技术时代从"涉己行为"(selfregarding acts)转化成"涉他行为"(other-regarding acts),这一转变使它们成为一种新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伦理 个人决定 知情同意 道德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