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面向非平衡数据的邻居词特征选择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霞 郑庆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34-2338,共5页
在非平衡数据情况下,由于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如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IG)和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或者不考虑负特征对分类的作用,或者不能显式地均衡正负特征比例,导致特征选择的结果下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 在非平衡数据情况下,由于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如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IG)和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或者不考虑负特征对分类的作用,或者不能显式地均衡正负特征比例,导致特征选择的结果下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Positive-Negative feature selection,PN),用于邻居词的选择,实现了文本中术语的自动抽取.本文提出的PN特征选择方法和CC特征选择方法相比,考虑了负特征;和IG特征选择方法相比,从特征t出现在正(负)训练文本的文本数占所有出现特征t的训练文本数比例的角度,分别显式地均衡了正特征和负特征的比例.通过计算特征t后面所跟的不同(非)领域概念个数占总(非)领域概念个数比值分别考察正、负特征t的重要性,解决了IG特征选择方法正特征偏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PN特征选择方法优越于IG特征选择方法和CC特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平衡数据 术语抽取 邻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GIS描述性查询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蒲海霞 李佳田 +2 位作者 李锐 何育枫 王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83-2487,共5页
针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属性查询方法对查询语句输入的精度及查询范围的限制,提出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同义词词林》扩展版文本相关度计算为核心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GIS描述性查询方法。基本过程是根据描述性查询语... 针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属性查询方法对查询语句输入的精度及查询范围的限制,提出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同义词词林》扩展版文本相关度计算为核心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GIS描述性查询方法。基本过程是根据描述性查询语句计算其与地理要素所关联的文本的相关度,进而以相关度值得出概括性查询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描述性查询方法不但支持查询语句输入的多样化,而且能够有效地得出与输入的描述性查询相关联的地理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 描述性查询 结构化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国 解虎涛 杨岸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术演变,重点总结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其在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康复等领域的疗效和发展潜力;探讨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的融合趋势,指出闭环神经调控技术已成为脑机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精准治疗和个性化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指明神经调控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拓展新适应证、创新靶点探索模式、更新治疗理念及开展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展望未来,我国神经调控事业应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脑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mesh) 神经外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东东 束旭俊 +4 位作者 赵恺 丛小均 周星宇 夏鹰 孙国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额峡部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17例患者,均未累及壳核,术中采用自行组建的低压水流系统水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包括Sanai-Berger分区Ⅰ区2例、Ⅰ区+Ⅳ区6例、Ⅰ区+Ⅳ区+Ⅲ区+Ⅱ区9例,均较易分离,未损伤豆纹动脉;术后24 h内经MRI证实精准分离肿瘤与壳核外侧面,肿瘤均近全切除,壳核外侧面锐利规整,分离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水分离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失语商均> 93.80分,手术相关侧别肌力均>4+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90(90,100)分。结论 对于存在壳核外侧面“泾渭分明征”的低级别岛叶胶质瘤,水分离技术可以精准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界限,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水分离(mesh)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侵犯程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星 王治超 +2 位作者 李华宁 王协锋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测试集用于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估。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_(1)WI、增强T_(1)WI和T_(2)WI),图像经预处理和分割后确定脑膜瘤感兴趣区,构建厚度为0.80、1.00和1.20 cm的脑-肿瘤界面。从3个序列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单一值筛除、稳定性筛选组内相关系数[ICC(2,k)> 0.90]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特征,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侵犯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656例脑膜瘤患者中152例(23.17%)存在脑侵犯,训练集有123例(23.47%)、测试集有29例(21.97%)。通过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比较18个模型-厚度组合(6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脑-肿瘤界面厚度)的预测效能,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表现优异,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6~0.937,P=0.000),准确度为0.86、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8;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1~0.961,P=0.0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95;Delong检验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所有模型(均P <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87)和测试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94)中均表现出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展现出优异的预测效能,为脑膜瘤脑侵犯的术前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对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mesh) 机器学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靳海涛 干智超 +5 位作者 许多朵 郎胜坤 梁岚青 徐兴华 俞伟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区的实时监控。使用前先采用模拟试验记录视频信号串流延迟时间,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开始前记录术前系统准备时间,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麻醉医师使用满意度。结果 共23例次的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过程中成功应用该术中监测系统。定量延迟测试模拟试验测得视频信号串流延迟中位时间为160 ms,术前系统准备时间由初期的32 min降至4~5 min,共14名麻醉医师接受问卷调查,满意度达30.43分。结论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辅助麻醉医师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区环境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很好的推广和转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mesh) 多模态头戴式监测系统(mesh)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Kinect V2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整合研究
7
作者 张世宇 陈国荣 +3 位作者 买买提阿布拉·赛买提 徐兴华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障碍患者(步态障碍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以Right Gait&Posture步态分析系统(RGP)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KS与RGP系统所获步态参数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计算平均差和95%一致性界限、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健康组和步态障碍组受试者通过DKS系统所获总步速、左侧步速、右侧步速、左侧步频、右侧步频、步幅、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支撑相、摆动相、支撑相与RGP系统所获各相应步态参数均呈正相关(r> 0,P <0.05)。健康组通过两个系统获取的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72)、摆动相(CCC=0.603)、支撑相(CCC=0.569)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2≤CCC≤0.882);步态障碍组除总步速、右侧步速、步幅和双支撑相外,其余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24)、摆动相(CCC=0.352)和支撑相(CCC=0.421)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6≤CCC≤0.943)。结论 基于双Kinect V2的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且成本低、软件易获取、易携带,可协助临床医师在门诊、病房甚至家庭环境下进行步态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Kinect V2(mesh)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步态分析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利用临床数据资料和智能化影像学分析技术,提高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水平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任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3-614,共2页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中,很多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必定要问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是不是某种...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中,很多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必定要问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是不是某种疾病?需不需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如何?手术之后能不能保住生命和功能?肿瘤会不会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mesh)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靖芷 史可梅 +3 位作者 马文庭 李全波 付强 郑宝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37例非典型面痛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37例非典型面痛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计算完全缓解率、优良率和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失访,36例完成随访。36例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84,P=0.000),术后1 d(Z=-5.255,P=0.000)、7 d(Z=-5.258,P=0.000)、1个月(Z=-5.255,P=0.000)、3个月(Z=-5.249,P=0.000)和6个月(Z=-5.121,P=0.000)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9/36)、22.22%(8/36)、19.44%(7/36)、19.44%(7/36)和16.67%(6/36),优良率分别为80.56%(29/36)、77.78%(28/36)、72.22%(26/36)、69.44%(25/36)和63.89%(23/36),有效率分别为88.89%(32/36)、88.89%(32/36)、86.11%(31/36)、86.11%(31/36)和80.56%(29/36)。术后2例(5.56%)出现短暂性恶心、呕吐,3例(8.33%)出现面部肿胀,2例(5.56%)出现轻度面部麻木,均逐渐自行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非典型面痛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节 脉冲射频(mesh)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辅助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翌朔 张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疗策略在胶质瘤治疗中的转化应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多组学技术在胶质瘤药物研发中的最新进展,通过揭示胶质瘤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及代谢重编程等特征,辅助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性和微环境复杂性研究,并为新药靶点的挖掘、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物筛选提供重要支持,推动胶质瘤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多组学技术(mesh)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11
作者 陈鹏 马汛杰 +3 位作者 唐白茶 翁志坚 简智恒 陈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和邻近结构的全息图像,导入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同时投影至患者头部,进行术前手术切口规划并指导术中肿瘤切除;通过评估导航注册时间、导航应用时间和配准次数分析该系统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评估骨窗范围、肿瘤灶与全息图像重叠效果、建模时间、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该系统的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建模,平均建模时间(25.20±1.60)min,注册时间(3.20±0.05)min,术前导航应用时间(12.74±1.09)min,术中导航应用时间(8.17±0.81)min,所有患者均1次配准成功,肿瘤均位于骨窗范围内,骨窗显露良好。全息投影定位的肿瘤与术中所见完全重叠,肿瘤切除分级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72 h KPS评分(94.00±4.90)分。结论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便捷性、稳定性、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为幕上肿瘤开颅手术提供帮助,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混合现实(mesh)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自发性脑出血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艾孜买提江·艾尼瓦尔 帕热哈提江·依孜木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6,共7页
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更趋向微创、精准及安全,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及围手术期监测愈发重要。3D Slicer作为医学影像学后处理软件,已经逐渐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诊疗中,可实现血肿相关病理改变精准量化、协助术前手术路径规划、辅助术... 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更趋向微创、精准及安全,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及围手术期监测愈发重要。3D Slicer作为医学影像学后处理软件,已经逐渐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诊疗中,可实现血肿相关病理改变精准量化、协助术前手术路径规划、辅助术中精准定位等,极大地丰富自发性脑出血的评估、监测和治疗手段。本文就3D Slicer软件在自发性脑出血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术前手术路径规划与模拟手术、术中定位与穿刺引导、术后脑保护装置设计与使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3D Slicer软件(mesh)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打印 三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液体容量负荷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临床结局分析: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3
作者 胡海洲 李胜德 倪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1-389,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液体容量管理对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BAD⁃study)中20所综合性卒中中心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与治疗的345例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 目的探讨急性期液体容量管理对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BAD⁃study)中20所综合性卒中中心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诊断与治疗的345例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患者,记录入院后3 d内日均入量和日均净入量,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发病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获得极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均入量<2000 ml(OR=0.345,95%CI:0.133~0.897;P=0.029)、日均净入量>500 ml(OR=0.457,95%CI:0.222~0.940;P=0.033),以及高龄(OR=0.961,95%CI:0.929~0.994;P=0.021)、糖尿病(OR=0.494,95%CI:0.245~0.995;P=0.048)、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OR=0.159,95%CI:0.037~0.684;P=0.014)、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OR=0.688,95%CI:0.613~0.772;P=0.000)、入院后抗凝治疗(OR=0.416,95%CI:0.203~0.850;P=0.016)、早期神经功能恶化(OR=0.142,95%CI:0.059~0.343;P=0.000)是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患者未获得极好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相关卒中患者急性期保持日均入量2000~2500 ml及日均净入量0~500 ml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提示此类患者急性期液体容量管理应平衡避免低血容量与预防容量超负荷的双重目标,个性化指导补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容量管理(mesh)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多中心研究 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共同数据元编制及其在表型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峰 黄雨 陈向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7,共14页
共同数据元是描述疾病特征的标准化数据元素,旨在促进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以减少对重要数据的遗漏及缩小数据获取过程中不同收集者之间的差异。疾病表型的多样性和异质性需在研究中合理编制共同数据元以从多维度反映疾病表型。本文介... 共同数据元是描述疾病特征的标准化数据元素,旨在促进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以减少对重要数据的遗漏及缩小数据获取过程中不同收集者之间的差异。疾病表型的多样性和异质性需在研究中合理编制共同数据元以从多维度反映疾病表型。本文介绍并讨论重症肌无力共同数据元编制中的特殊问题和相关事项,回顾国内外重症肌无力共同数据元的编制,探讨共同数据元在重症肌无力表型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共同数据元(mesh) 表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mesh) 泛血管医学(mesh) 血管重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锐 陶永丽 +3 位作者 蒋晨阳 刘凯 许予明 宋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计算用药前和用药1年时年化复发率(ARR)、复发例数、复发次数和时间、复发症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估神经功能,记录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法妥木单抗治疗1年时3例(12%)复发,A组1例患者复发2次,分别为用药后1和5个月;B组2例患者复发,1例复发2次,为用药后2和6个月,1例复发1次,为用药后2个月。两组用药1年时与用药前仅ARR变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61,P=0.000),A组用药1年时ARR较用药前下降(t=13.215,P=0.001),B组用药1年时ARR亦较用药前下降(t=19.259,P=0.000)。有8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3例注射后发热、1例注射后头痛,其中1例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14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1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肺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无残疾、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EDSS评分均未增加。结论奥法妥木单抗定期给药或依据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均可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改善EDSS评分;早期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需警惕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奥法妥木单抗(mesh) 复发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雷雷 赵建斌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球囊导引导管(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矿化胶原颅骨修补术:儿童颅骨修补的新方法
18
作者 陈拓宇 张玉琪 +1 位作者 王硕 王秀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7-833,共7页
目的探寻颅骨缺损患儿行颅骨修补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方法与结果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颅骨修补术的40例颅骨缺损患儿,根据颅骨缺损原因、部位和面积,采用清华大学自行研发的3种同源异构的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即... 目的探寻颅骨缺损患儿行颅骨修补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方法与结果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颅骨修补术的40例颅骨缺损患儿,根据颅骨缺损原因、部位和面积,采用清华大学自行研发的3种同源异构的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即多孔材料(pMC)、致密材料(cMC)和双相复合材料(bMC)修补颅骨,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儿头部外形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复查CT显示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植入体均无移位,部分实现影像学融合,pMC CT值为300~400 HU,cMC CT值为700~900 HU,且随时间推移CT值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通过不同类型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进行个体化颅骨修补术,验证这种材料可模仿天然骨成分及仿生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骨代用品 仿生矿化胶原(mesh) 颅骨修补术(mesh) 骨再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长期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源 佟志勇 +2 位作者 余冠东 赵旭东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2-643,共12页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实施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累及大脑前动脉A2段,3...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实施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累及大脑前动脉A2段,3例累及大脑中动脉M2段。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ICGA)、术后采用CTA或DSA评估动脉瘤闭塞和血流重建情况;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术后第1天、1周和3个月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评估是否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本组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均孤立确切,2例行A3-A3侧侧吻合术;3例行M2-M2侧侧吻合术,其中1例在M2-M2侧侧吻合术基础上获取桡动脉(RA)作为桥血管,联合M1-RA-M2嵌入桥接式血管搭桥术。术中经ICGA证实,5例侧侧吻合口和1例M1-RA-M2桥血管均通畅。术后随访时间为23(14,71)个月,5例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CTA或DSA检查、3例术后9~12个月DSA检查均未见动脉瘤显影,5例侧侧吻合口和1例M1-RA-M2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周mRS评分较术前升高0~3分(1例手术前后均为4分、1例增加2分、1例增加3分),2例未破裂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无变化(均为1分);术后3个月mRS评分均下降(0分2例、2分1例、3分2例);末次随访时1例失访,余4例mRS评分进一步下降(0分2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无脑出血或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侧侧吻合术的短期和长期通畅性良好,长期疗效稳定,是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颅内-颅内(mesh) 侧侧吻合(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感染神经病学学科建设新纪元
20
作者 王佳伟 刘磊 冯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控与诊疗特点。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后病原体不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因此提出应重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题的感染神经病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开展专科培训以提高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控与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神经病学(mesh) 神经系统疾病 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