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1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史长军 樊建武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0,共5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格局下一种高级形态的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设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畅通国内大...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发展格局下一种高级形态的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设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应,以及营商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的外部条件,能够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对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作用较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内大循环 营商环境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3
作者 梅静龙 张静 +1 位作者 刘小利 施星雨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32,共3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治理体系是我国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其中,乡村地区由于拥有广大尚未开发和使用的市场和资源,已经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选...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治理体系是我国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其中,乡村地区由于拥有广大尚未开发和使用的市场和资源,已经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需要我们找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和全局性谋划,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乡村振兴战略 路径选择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何以推动地区技术创新?
4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共18页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贸易促使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表现出贸易活动、贸易结构、创新成果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通过影响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中间品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发本土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在“双循环”背景下,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增强区域间贸易的核心技术创新效应。因此,各地区应大力发展区域间贸易,畅通技术创新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中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深远且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区域间贸易 技术创新 市场一体化 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大循环与共同富裕
5
作者 韩晞婷 牛康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7,共10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升贸易利得水平,夯实“富裕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本文借助我国2013—2023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升贸易利得水平,夯实“富裕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本文借助我国2013—2023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在沿海城市更为显著。中介效应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可通过国内大循环赋能共同富裕。门槛效应证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据此,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立足比较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共同富裕成果的建议,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共同富裕 国内大循环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强在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6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共1页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思想 国内大循环 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国内大循环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向书坚 姚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7-42,共6页
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是我国在当前新环境下的主要战略任务,二者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首先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测算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分析影响其发展的障碍因素;其次,通过耦合协调... 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是我国在当前新环境下的主要战略任务,二者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首先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测算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分析影响其发展的障碍因素;其次,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乡村振兴与国内大循环的耦合协调度;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趋势良好,但各省份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乡村治理和生产分别是影响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障碍因素;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省份之间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科技创新、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是提高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从间接效应来看,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发展会抑制本地区乡村振兴与国内大循环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内大循环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发展进路探究
8
作者 孙明月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0-13,共4页
中国广大乡村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梳理国内大循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发展战略的相互促进。研究发现,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乡村... 中国广大乡村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梳理国内大循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发展战略的相互促进。研究发现,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农村生产、投资、消费、就业等层面激活乡村发展内生潜力,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内大循环为乡村振兴全面实现提供机遇,同时也引导乡村振兴对发展进路进行新探索,使乡村振兴更好地内嵌并助力国内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密 王威华 李月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67,共20页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循环能力 国内大循环 内生动力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构...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界定消费和经济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当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对策建议,包括增强消费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消费基础性作用 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国内大循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华 韩彩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9,共13页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新业态,对国内大循环具有赋能作用。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国内大循...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新业态,对国内大循环具有赋能作用。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国内大循环,这一推动作用主要来自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与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是数字金融发展赋能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从多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市场成熟度较高及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的国内大循环参与度促进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从数字金融视角,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国内大循环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国内大循环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霆 郭娟 向川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31-135,共5页
在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交汇的关键时期,减少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潜在经济问题,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人口负增... 在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交汇的关键时期,减少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潜在经济问题,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局来看,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未对国内大循环带来负面影响;从局部来看,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逐渐出现抑制国内大循环发展的趋势。此外,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交互作用会显著抑制我国国内大循环水平的提升。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影响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 国内大循环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劲 王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16,共6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2012—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机制、异质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门槛效应。结果...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2012—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机制、异质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建设,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作用在南方地区和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来畅通国内大循环。此外,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畅通本地区的国内大循环,还能畅通相邻地区的国内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内大循环 实体经济 区域创新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与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朝鲜 冉莉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大循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程度和产业链韧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大循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亚洲开发银行编制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程度和产业链韧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大循环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强化产业关联是国内大循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第三产业、非制造业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更大。因此,应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建设,并积极提升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有效路径,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产业链韧性 产业关联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间关系与国内大循环:理论逻辑及中国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峰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8,共12页
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博弈显著影响着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关键条件:内生能力提升、供需两端有效衔接及国内循环系统运行高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经历了由物资交流、市场竞争到分工合作的嬗变,地方政府间... 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博弈显著影响着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关键条件:内生能力提升、供需两端有效衔接及国内循环系统运行高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经历了由物资交流、市场竞争到分工合作的嬗变,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显著影响着国内生产、消费及流通环节的整合。透过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发现在“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省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区域内资源整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同时存在发展定位不明,开展内部“小循环”,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准、规则冲突等隐忧。构建地方政府新型竞合关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应统筹区域发展、提升分工合作水平,加强东中西部地区跨区域合作、杜绝各类“小循环”,有序引导国内资源整合、避免恶性竞争,制订全国统一的市场建设标准和规则、推动地区间规制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竞合关系 国内大循环 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逻辑·路径:统一大市场视域下畅通“国内大循环”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玉辉 李晶晶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我国过去出口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遇阻,“国内大循环”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基础条件看,“国内大循环”具备生产基础牢固、制度规则完善、发展方向正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我国过去出口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遇阻,“国内大循环”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基础条件看,“国内大循环”具备生产基础牢固、制度规则完善、发展方向正确三大优势;从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看,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助于在生产环节实现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分配环节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交换环节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有效供给、消费环节挖掘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潜力。尤须重视的是,新时代应科学依托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其中的关键路径包括:通过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统一规则制度,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统一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统一大市场 相互融合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畅通国内大循环
18
作者 郝夏珍 宋跃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1,共15页
基于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强度指标,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推动国内大循环形成,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 基于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强度指标,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推动国内大循环形成,并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区分前后向嵌入模式发现,以前向参与度为表征的前向嵌入模式有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而以后向参与度为表征的后向嵌入模式不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深入分析全球价值链作用渠道发现,在消费能力提升效应、产出规模效应以及生产率提升效应三种作用机制下,全球价值链不同嵌入模式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国内大循环 前向参与度 后向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视域下区域间贸易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
19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选取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CEADs数据库中的城市尺度投入产出表测度区域间贸易,实证分析区域间贸易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与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通过资源配置... 选取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CEADs数据库中的城市尺度投入产出表测度区域间贸易,实证分析区域间贸易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与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双重路径产生影响。东部地区、超特大城市以及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城际贸易促使产业协同集聚向空间非一体化方向转变,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处于边际递增阶段。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积极发展国内贸易,畅通国内大循环,利用区域间贸易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产业协同集聚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 产业协同集聚 国内大循环 生产性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的产业链韧性测度法
20
作者 潘欣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98,共24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维护产业链安全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指明了方向。对双循环影响产业链韧性的理论机理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了双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果、异质性表现、作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维护产业链安全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指明了方向。对双循环影响产业链韧性的理论机理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了双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果、异质性表现、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特征,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双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卡脖子”行业中,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还未产生显著效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特征;在其他行业中,国内大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呈现“U形”特征,国内国际双循环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水平提升。双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沿海地区双循环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水平提升;在非沿海地区双循环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国内大市场和技术创新是国内大循环影响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路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韧性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