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焦天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储量大、原井网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的难题,以长垣油田北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方式。在深刻剖析原井网原流线化学驱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流线含油饱...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储量大、原井网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的难题,以长垣油田北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方式。在深刻剖析原井网原流线化学驱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流线含油饱和度数学模型优化设计流线转变方式,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现场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聚驱后原井网原流线二次化学驱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主流线部位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理论上确定最佳布井方式应在原井网滞留区处,即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处加密或重构布井,室内物理模拟及现场试验表明流线转变后滞留区处剩余油得到了有效动用,提高采收率幅度为8.3百分点。为此,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井网优化应重点考虑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加密或重构布井的流线转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北部
聚驱后化学驱
变流线
原井网旋转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杜娟
杨树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水驱前缘
压裂裂缝监测
大庆长垣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焦天宇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提高采收率项目部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0207)。
文摘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储量大、原井网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的难题,以长垣油田北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方式。在深刻剖析原井网原流线化学驱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流线含油饱和度数学模型优化设计流线转变方式,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现场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聚驱后原井网原流线二次化学驱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主流线部位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理论上确定最佳布井方式应在原井网滞留区处,即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处加密或重构布井,室内物理模拟及现场试验表明流线转变后滞留区处剩余油得到了有效动用,提高采收率幅度为8.3百分点。为此,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井网优化应重点考虑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加密或重构布井的流线转变方式。
关键词
大庆长垣北部
聚驱后化学驱
变流线
原井网旋转45°
Keywords
north Daqing Placanticline
chemical flooding after polymer flooding
streamline variation
original pattern rotating 45°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杜娟
杨树敏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2,共3页
文摘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地震
水驱前缘
压裂裂缝监测
大庆长垣北部
Keywords
microseismic
waterflood front
induced fracture monitoring
northern part of Daqing Placanticline
分类号
TE35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
焦天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杜娟
杨树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