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与富集 被引量:32
1
作者 孙同文 吕延防 +2 位作者 刘宗堡 付晓飞 付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0-707,共8页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内,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T2油源断层"倒灌"进入下伏扶余油层;侧向运移主要有3种类型:源内沿砂体向油源断层上升盘短距离侧向运移;近源沿构造轴向向继承性局部隆起带短距离侧向运移;远源沿砂体沟通的Ⅱ类断裂密集带向朝阳沟阶地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源断层发育部位和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附近、构造轴向与断层走向近一致的鼻状构造为富油区带;因特征不同,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不是主要富油部位,而在朝阳沟阶地为有利储油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油气运移 油气富集特征 断裂密集带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国志 王海涛 +3 位作者 张峰 赵辉 陈国勋 杨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8-601,607,共5页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按点、线、面的对比流程,编制出10条骨架对比剖面和166条辅助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统一的层序对比格架。新建立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层序级次清晰、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未动用储量全面投入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 层序地层学 扶杨油层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付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1,共6页
为了使泥质岩盖层评价更具客观性和通用性,在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提出利用天然气通过泥质岩盖层渗滤速度指数进行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各参数的确... 为了使泥质岩盖层评价更具客观性和通用性,在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提出利用天然气通过泥质岩盖层渗滤速度指数进行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评价流程。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肇深1井芳深4井芳深5井芳深1井汪9 12井汪903井一线井区附近及其以西地区,具有好的封气能力。在肇深3井朝2井三深1井一线及其南侧和青2井五深1井四深1井川3井等井区,具有中等封气能力。在二深1井朝深2井肇深2井南侧,具有差封气能力。在盖层分布的其它地区,具有较好的封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泥岩盖层 渗滤速度 封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永超 傅广 彭仕宓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烃源岩生排气史、断裂活动史,分析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储集层内至少发生过两期天然气充注:早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是主要成藏期;晚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 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烃源岩生排气史、断裂活动史,分析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储集层内至少发生过两期天然气充注:早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是主要成藏期;晚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是次要成藏期。该区天然气勘探实践已证明了上述分析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包裹体 流体历史分析 运聚期次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致密气储层成岩胶结作用及其对物性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51,共9页
针对深层致密气优质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次生孔隙分布等问题,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微观特征资料,开展了致密气砂岩储层孔隙成因、胶结作用类型和特征、胶结物成岩演化序列以及胶结作用与溶蚀... 针对深层致密气优质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次生孔隙分布等问题,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微观特征资料,开展了致密气砂岩储层孔隙成因、胶结作用类型和特征、胶结物成岩演化序列以及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浊沸石致密气储层浊沸石溶孔比例与面孔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致密气储层碎屑石英具有“砾状胶结”现象,“砾状胶结”石英具有较好的抗压实性,对粒间孔隙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致密气优质储层的“原生粒间孔”主要是砂岩在粒间孔基础上,孔隙内浊沸石胶结物(或凝灰质填隙物)被大部分溶蚀后形成“次生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发育带与T4断裂晚期活动部位有关,是深层致密气重要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致密储层 孔隙类型 胶结作用 砾状胶结 浊沸石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特征及成藏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广 刘江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深层 天然气 输导通道 聚集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古隆起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被引量:8
7
作者 付广 曾立智 赵金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由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安达 肇州和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指向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好于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前者已获得了大量工业气流,而后者仅见少量气流或显示。... 由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安达 肇州和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指向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好于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前者已获得了大量工业气流,而后者仅见少量气流或显示。但由于天然气在供气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和运移条件上的差异,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本身天然气显示也存在差异,昌德构造、卫星 升平构造和汪家屯构造天然气显示好于模范屯 肇州西构造天然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储集条件 盖层条件 圈闭条件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深层天然气成藏系统及其形成期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福祥 张秀荣 徐东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研究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以影响天然气成藏系统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气源岩、盖层和运移通道 )为依据 ,将该区深层划分为 4个天然气成藏系统 .根据对气源岩的生烃期、盖层封闭能力的形成时期和区域构造活动期... 研究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以影响天然气成藏系统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气源岩、盖层和运移通道 )为依据 ,将该区深层划分为 4个天然气成藏系统 .根据对气源岩的生烃期、盖层封闭能力的形成时期和区域构造活动期的分析 ,确定了该区深层 4个天然气成藏系统的形成时期 ,即侏罗系 -登二段成藏系统于登三段沉积末期开始形成 ,侏罗系 -泉一、二段和登二段~泉一、二段成藏系统于泉一、二段沉积末期开始形成 ,侏罗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天然气 成藏系统 形成期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椿 于生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分析比较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 .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较大庆长垣以东地区萨、葡、高油层发育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烃、排烃条件均优于以东地... 分析比较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 .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较大庆长垣以东地区萨、葡、高油层发育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烃、排烃条件均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沙河子组 -营城组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气条件优于以西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的油溶气释放条件明显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圈闭条件优于以东地区 .这些成藏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大庆长垣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高油层 油气 成藏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