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驱储层内驱油剂性能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彦霞 卢祥国 +3 位作者 孙学法 张德富 王宝江 王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9-504,共6页
三元复合驱化学驱油剂在储层内滞留和由此引起的色谱分离现象等问题是石油科技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依据矿场实际需求,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首次在18 m长含天然油砂人造岩心上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储层内驱... 三元复合驱化学驱油剂在储层内滞留和由此引起的色谱分离现象等问题是石油科技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依据矿场实际需求,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首次在18 m长含天然油砂人造岩心上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储层内驱油剂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较,碱和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可及孔隙体积较小,波及体积较大,滞留量较大,突破时间较晚,导致三者间出现色谱分离现象,进而减弱三元复合驱油的协同效应。在强碱三元复合体系注入过程中,当注入段塞尺寸达到0.482数0.543 PV时,整个岩心长度区域内油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2m N/m数量级,局部区域可以达到10-3m N/m。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内传输运移过程中,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受到孔隙剪切作用而减小,溶液黏度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采出端黏度损失率高达69%。后续水驱结束时,岩心内残余油饱和度和表面活性剂滞留量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出口端处残余油饱和度58%,表面活性剂滞留量0.646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喇嘛甸油田 强碱三元复合驱 驱油剂性能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洗油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结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彩丽 冯德成 +2 位作者 高恒达 何龙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题示油井增产技术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砂岩油藏,实施步骤如下:①高压注水入油井,使中低渗层压力升高;②注入高效洗油剂;③依次注入成冻时间tG递减的选择性堵水剂;④注入过顶替液;⑤关井候凝后开井生产.叙述并图示了技术原理.由目的油田... 题示油井增产技术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砂岩油藏,实施步骤如下:①高压注水入油井,使中低渗层压力升高;②注入高效洗油剂;③依次注入成冻时间tG递减的选择性堵水剂;④注入过顶替液;⑤关井候凝后开井生产.叙述并图示了技术原理.由目的油田条件下的等界面张力图并考虑损耗,确定0.8%的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洗油剂,注入量为80m3/m高渗层.所选3种堵水剂分别为聚合物/有机铬体系(tG=5 d,45℃、7.34 s-1初始粘度η0=10.2 mPa·s)和聚合物/无机铬体系(3 d,20.5 mPa·s和1 d,28.6 mPa·s),三者体积比50:30:20,总用量按处理半径18 m计算.过顶替液为η=32.9 mPa·s的聚合物溶液,将堵剂推至距井筒3 m以远.在大庆喇嘛甸油田一聚合物驱后水驱至含水98%、采出程度>50%的区块,在6口油井成功试用该技术,单井平均注入工作液1383 m3,实施较早的4口井增产油减产水,初期含水下降幅度2.6%~21.8%,有效期170~665 d,经济上可行.图2表1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增产综合技术 封堵高渗层 表面活性剂吞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铬冻胶堵水剂 堵剂筛选 界面张力等值线图法 水淹油藏 聚合物驱后油藏 大庆喇嘛甸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