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主运大巷轮式巡检机器人摇臂式行走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瑞 鲍久圣 +5 位作者 鲍周洋 阴妍 张磊 潘国宇 杨姣 葛世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 目前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主要采用悬挂轨道式巡检方式,无法巡检位置较低或被遮挡的设备,难以满足井下巷道及设备的全方位巡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摇臂式行走机构,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以满足全方位巡检需求。确定了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结构,重点对其行走系统进行了分析,分别建立了履带式、轮履式、摇臂式3种行走机构的量化模型,利用德尔菲法与网络分析法对行走机构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摇臂式行走机构的机器人移动底盘在井下巷道环境内的行走适应性最佳。对摇臂式行走机构中的关键部件倒V型连杆进行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倒V型连杆满足煤矿井下常见的坡道满载、紧急转弯、紧急制动3种工况下的强度与刚度需求。面向煤矿井下主运大巷地形特点及运输装备环境,开展模拟巷道内的机器人巡检试验,结果表明:摇臂式轮式巡检机器人在坡道、台阶、沟道的行走测试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满足对煤矿井下巷道及其内部主要设备的巡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大巷 轮式巡检机器人 巷道巡检 摇臂式行走机构 履带式行走机构 轮履式行走机构 倒V型连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空巷处置方式与实践研究
2
作者 马辉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38-140,150,共4页
针对赵庄煤业E5313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存在的难题,将工作面内的空巷分为垂直空巷、平行空巷和斜交空巷3种类型。研究得到通过平行空巷最为困难,采用充填方式处置空巷;垂直空巷影响范围较小,采用加强支护方式处置空巷;斜交空巷则... 针对赵庄煤业E5313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存在的难题,将工作面内的空巷分为垂直空巷、平行空巷和斜交空巷3种类型。研究得到通过平行空巷最为困难,采用充填方式处置空巷;垂直空巷影响范围较小,采用加强支护方式处置空巷;斜交空巷则根据与工作面的角度大小确定合理处置方式。确定了E5313工作面内10条空巷不同的处置技术与方案,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空巷充填后对顶板产生了明显的支撑作用,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时间由6 d缩短为1 d,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 平行空巷 垂直空巷 斜交空巷 充填空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渠煤矿大巷间煤柱尺寸确定及支护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路贝 张波 +1 位作者 张浩 解盘石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为研究大巷过剥蚀区时大巷间煤柱合理尺寸及围岩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Ⅱ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建立了煤柱尺寸计算模型,揭示了煤柱在8 m、10 m、12 m、14 m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分布规... 为研究大巷过剥蚀区时大巷间煤柱合理尺寸及围岩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Ⅱ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建立了煤柱尺寸计算模型,揭示了煤柱在8 m、10 m、12 m、14 m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确定了过剥蚀区大巷间煤柱的合理尺寸,并优化了西采区Ⅱ回风大巷的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瑶渠煤矿西采区Ⅱ回风大巷与辅运大巷之间煤柱尺寸由14 m减小至8 m时,巷道围岩内的垂直应力由1.381 MPa增加至1.465 MPa、最大位移量增加了12.52%,塑性区逐渐贯通煤柱。当煤柱尺寸为10 m时,煤柱塑性区处于贯通的临界区域,煤柱内部具有一定的弹性核区域,且煤柱尺寸大于理论计算的9.23 m,能够满足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煤柱最小合理尺寸为10 m。对10 m煤柱尺寸下西采区Ⅱ回风大巷进行支护优化,采用帮部3根锚杆支护后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均显著改善,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区 大巷 煤柱尺寸 围岩支护 塑性区 垂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大巷煤柱释能改性防冲机理及应用
4
作者 朱斯陶 张翔 +8 位作者 姜福兴 马俊鹏 张修峰 夏开文 王超 李士栋 刘金海 朱权洁 曲效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1-3727,共17页
针对当前我国深井高应力大巷煤柱频繁发生冲击地压的现状,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大巷煤柱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与机理,提出了一种高应力大巷煤柱释能改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展了防冲... 针对当前我国深井高应力大巷煤柱频繁发生冲击地压的现状,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大巷煤柱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与机理,提出了一种高应力大巷煤柱释能改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展了防冲原理研究、技术体系设计、井下工业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基于大巷煤柱冲击地压的主导力源类型,结合多起冲击地压典型案例,将我国大巷煤柱冲击地压划分为基础应力叠加型、附加应力诱发型和自身蠕变失稳型3类,分别建立并推导了3类大巷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判据,揭示了3类大巷煤柱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提出一种深井高应力大巷煤柱压裂−注浆协同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其防冲原理体现在“释能”和“改性”2个方面,井下工业试验发现弹核煤体起裂压力约40 MPa,整体最大压裂宽度达19.5 m,现场监测验证该方法能够降低大巷煤柱能量积聚水平,提高大巷煤柱整体冲击阈值。设计了深井高应力大巷煤柱释能改性防冲成套技术体系,包括孤立煤体冲击危险“评估−检验−校核”方法、弹性核水力压裂增缝释能技术和整体注浆加固改性技术。研发了大巷煤柱弹性核压裂“震动−应力−位移”三场监测设备和PS-Z-A/B型无机双组份速凝整体注浆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 冲击地压 深部开采 释能改性 压裂释能 注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卸-让-支”理念的大巷底鼓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桥 赵利安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1期66-70,181,共6页
针对晋煤集团岳城矿大巷底鼓现象严重、帮部煤体结构破碎严重威胁大巷稳定性的问题,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卸-让-支”理念的巷道围岩底鼓控制技术体系,从滞后拉底后巷帮支护的锚杆和锚索参数设计及底板反... 针对晋煤集团岳城矿大巷底鼓现象严重、帮部煤体结构破碎严重威胁大巷稳定性的问题,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卸-让-支”理念的巷道围岩底鼓控制技术体系,从滞后拉底后巷帮支护的锚杆和锚索参数设计及底板反底拱支护设计等方面给出了破碎围岩巷道底鼓控制技术措施。采取底鼓控制技术后,有效缓解了大巷底鼓现象,大大降低了底鼓对生产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 底鼓 锚杆 锚索 巷道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煤层大巷群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为防控松软煤层大巷群在非对称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变变形,以赵庄煤业三盘区大巷群受采动影响产生持续性变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新技术。通过开展数值模拟和宽煤柱护巷顶板结构分析,阐明了大巷群应力状态与采空区... 为防控松软煤层大巷群在非对称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变变形,以赵庄煤业三盘区大巷群受采动影响产生持续性变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新技术。通过开展数值模拟和宽煤柱护巷顶板结构分析,阐明了大巷群应力状态与采空区顶板的关联性,揭示了爆破裂隙带在阻隔应力传递的作用机制,明确了回采巷道顶板爆破预裂和盘区大巷多层位预裂的理论依据,构建了深-浅孔联合卸压工艺和以锚固-注浆为核心的内外圈协同加固技术,根据理论推演和现场试验确定了爆破预裂参数和注浆参数。工程实践表明:爆破工艺实现了坚硬顶板的充分预裂,锚固-注浆工艺提升了巷道围岩的整体性,3312工作面回采后大巷群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较小,达到了卸-注-锚协同防控围岩变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顶板预裂 注浆加固 卸压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煤矿煤层大巷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光超 贾海宾 +1 位作者 卢绪涛 赵荣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特征及煤层大巷在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的应力分布及演变规律,阐述了新巨龙煤层大巷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表明:大巷保护煤柱区域应力呈“马鞍形”分布,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应力与超前支承压力叠加逐渐增大。工作面回采末期,采空区连通范围增大也导致支承压力峰值增大。330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180 m,工作面距大巷小于180 m时,受采动垂直应力影响较明显,巷道帮部冲击风险增强。此外,通过优化3303工作面终采线位置,采取巷道加强支护、巷道煤体卸压及顶板爆破卸压等针对性防治方案,工作面回采末期大巷区域矿震少且能量低,冲击地压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大巷围岩裂隙演化机制与控制研究
8
作者 陈海俊 陈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8,共9页
本文以南岭煤业52采区进风大巷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软岩大巷变形破坏特点及裂隙演化机制,以期有效解决软岩大巷面临的剧烈变形、失稳等工程难题。首先,根据软弱岩体应力-应变关系,及其与围岩强度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能够描述圆... 本文以南岭煤业52采区进风大巷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软岩大巷变形破坏特点及裂隙演化机制,以期有效解决软岩大巷面临的剧烈变形、失稳等工程难题。首先,根据软弱岩体应力-应变关系,及其与围岩强度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能够描述圆形巷道破坏分区现象的力学模型,明晰了软岩大巷围岩弹塑性变形分区破坏特征,揭示了深井软岩大巷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其次,基于UDEC-Trigon方法,构建了符合工程尺度的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并提出了针对该模型的参数校正方法。通过模拟研究,探讨了软岩大巷围岩的裂隙扩展特征、应力分布规律、巷道变形规律。最后,提出了深浅部注浆与高强高预紧力锚杆索支护的软岩大巷控制技术及相应参数,并在南岭煤业52采区进风大巷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锚杆索+注浆联合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52采区进风大巷的变形量,提高了巷道稳定性。本文研究成果为软岩大巷围岩变形稳定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大巷 破坏机理 UDEC-Trigon修正模型 裂隙扩展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下煤层大巷群围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虎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1-16,21,共7页
研究余吾煤业N2105工作面回采末期阶段对其停采线前方煤层大巷群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调研,指明了回采扰动影响将会导致煤层大巷群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根据UDEC3D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得到煤柱体上方顶板致裂后能够有效地降... 研究余吾煤业N2105工作面回采末期阶段对其停采线前方煤层大巷群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调研,指明了回采扰动影响将会导致煤层大巷群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根据UDEC3D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得到煤柱体上方顶板致裂后能够有效地降低煤体内的垂直应力峰值,同时根据COMSOL Multiphysics 6.0仿真软件模拟分析得到最佳注浆压力值和水灰比,分别为1.0 MPa和1.5∶1。现场工业性试验阶段,在1号回风大巷内布置测站所监测的矿压数据表明,围岩两帮和顶底板收敛率均控制在5%以内,巷道围岩整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影响 煤层大巷 顶板致裂 注浆加固 收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工程实践与控顶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1-268,共8页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人工假顶施工的工程实践和控顶技术,为近似采场条件盘区近距离煤层群大巷煤柱回收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 综采工作面 柔模泵送支柱支护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家梁煤矿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研究
11
作者 鲁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3-260,共8页
以榆家梁煤矿43312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研究方法,对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传统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为5.28~10... 以榆家梁煤矿43312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研究方法,对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传统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为5.28~10.38 m;煤柱宽度为8~10 m时,煤柱中出现应力集中,表明煤柱结构完整且能够实现有效承载;煤柱宽度为8~10 m时,煤柱承载能力增强,煤柱侧巷道变形量逐渐变大,同时由于应力转移,实体煤侧应力降低,实体煤侧巷帮变形量减小。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留设10 m煤柱后工作面矿压在可控范围内,能够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 煤柱合理留设宽度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大巷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12
作者 李建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134-137,共4页
针对矿井开拓大巷时有出现支护失效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以潞安集团某矿开拓大巷出现的变形破坏工程概况为例,应用现场钻孔窥视法与数值计算法,找出了造成该大巷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联合支护方案,应... 针对矿井开拓大巷时有出现支护失效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以潞安集团某矿开拓大巷出现的变形破坏工程概况为例,应用现场钻孔窥视法与数值计算法,找出了造成该大巷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联合支护方案,应用该联合支护方案后,发现围岩的移近量显著减少,原支护失效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更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可为类似工况下开拓大巷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 变形破坏 围岩 联合支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超前应力演化及动压大巷围岩变形研究
13
作者 王相仁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0期53-57,62,共6页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采动超前侧动压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某矿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超前动压大巷为研究对象,建立近距离煤层开采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前侧动压巷道围岩受重复采动超前叠加应力影响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到...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采动超前侧动压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某矿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超前动压大巷为研究对象,建立近距离煤层开采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前侧动压巷道围岩受重复采动超前叠加应力影响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到停采线时,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发生改变;下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30 m时,超前叠加应力影响到大巷附近;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到停采线,下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30 m期间,大巷围岩应力不断增大,而后不断减小,当保护煤柱为60 m,峰值应力达到最小,而后再次增大;动压大巷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原因是工作面超前叠加应力较高、巷道围岩强度较低、支护密度较低、支护能力较差等。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超前应力 动压大巷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煤开拓大巷煤柱宽度优化模拟研究
14
作者 温慧 娄杰 +1 位作者 张迎春 张燕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281-286,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层开拓大巷进行煤柱宽度优化研究,分析变采动应力、变煤柱宽度下大巷稳定性(应力、变形和塑性区)。结果表明,煤柱宽度小于30 m、采动应力系数≥3.0时,开拓大巷铅直应力远高于煤柱宽度40 m时。相同采动应力系数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层开拓大巷进行煤柱宽度优化研究,分析变采动应力、变煤柱宽度下大巷稳定性(应力、变形和塑性区)。结果表明,煤柱宽度小于30 m、采动应力系数≥3.0时,开拓大巷铅直应力远高于煤柱宽度40 m时。相同采动应力系数下,大巷顶板及两帮位移均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采动应力系数越大减小量越大。采动应力系数≤2.5时,各煤柱宽度下大巷的顶板及两帮位移变化不大;采动应力系数>2.5时,大巷顶板及两帮位移在煤柱宽度40 m以后变化较小,即大巷间煤柱宽度40 m时相互影响较小。采动应力系数≤1.5时,围岩体的塑性区均处于锚杆锚索支护范围内;采动应力系数≥2.5时,塑性区超过锚杆锚索支护区域(变形量≥120 mm,塑性区分布形态呈“蝶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煤开拓大巷 采动应力 煤柱宽度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运大巷护巷煤柱留设尺寸优化
15
作者 王志乾 白小军 李光柱 《煤炭科技》 2024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为解决煤柱留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以高家梁煤矿40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辅运大巷煤柱留设尺寸进行优化研究。从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角度进行模拟分析,煤柱留设尺寸减小5~25 m均可行。根据理论... 为解决煤柱留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以高家梁煤矿40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辅运大巷煤柱留设尺寸进行优化研究。从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角度进行模拟分析,煤柱留设尺寸减小5~25 m均可行。根据理论分析,以核区率为75%以上作为安全判断标准,优化方案中仅方案1符合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确定了煤柱留设尺寸宽度为55 m。研究成果为辅运大巷护巷煤柱尺寸优化提供了借鉴,有助于煤炭资源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尺寸优化 辅运大巷 数值模拟 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大巷支护参数优化技术研究
16
作者 邓兵 王沉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197-202,207,共7页
针对煤层大巷支护形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以某矿3-2煤层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对其原支护形式进行初次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3-2煤层回风大巷开挖后和首采32101工作面回采至终采线时,两种支护形式下的大巷最大... 针对煤层大巷支护形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以某矿3-2煤层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对其原支护形式进行初次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3-2煤层回风大巷开挖后和首采32101工作面回采至终采线时,两种支护形式下的大巷最大主应力和位移量相差不大,但初次优化后锚杆间排距减小,支护成本减少。由于煤层埋深浅和顶底板条件较好,在初次优化支护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最终优化,优化后的支护方式中去掉锚索支护,最终优化后的支护形式现场应用后效果较好,实现了该条件下的煤层大巷支护形式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巷道支护 支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末采期间煤层大巷群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常浩 《煤》 2024年第4期20-23,28,共5页
N2105工作面末采期间所形成的超前支承应力和采空区上方覆岩运移所形成的动载扰动均会对停采线前方的煤层大巷群造成影响,基于此工程采用UDEC^(3D)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揭示了对顶板内厚硬关键层进行充分致裂后,煤柱体内所承载的垂直应力... N2105工作面末采期间所形成的超前支承应力和采空区上方覆岩运移所形成的动载扰动均会对停采线前方的煤层大巷群造成影响,基于此工程采用UDEC^(3D)离散元软件模拟分析揭示了对顶板内厚硬关键层进行充分致裂后,煤柱体内所承载的垂直应力在“双峰值”位置处降幅分别为21.1%和16.0%.同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仿真软件模拟确定了1号回风大巷围岩注浆加固的最佳的水灰质量比和压力值分别为1.5∶1和1.0 MPa.在1号回风大巷内实施工业性应用后的60 d内,围岩顶底板和两帮收敛率分别为3.3%和1.4%,煤层大巷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采 煤层大巷 数值模拟 定向致裂 注浆 矿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探测技术
18
作者 邓辉 王铁宏 马文涛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了探明胡家河煤矿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利用CT探测技术原位探测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并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密集巷道群、采空区支承压力相互叠加... 为了探明胡家河煤矿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利用CT探测技术原位探测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并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密集巷道群、采空区支承压力相互叠加使中央大巷区域冲击危险性升高;中央大巷探测区域内煤岩层总体处于弱冲击危险等级,进一步确定危险区域,提出针对性防冲技术措施,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巷 采空区影响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源 原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压茬开采大巷破坏机理及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19
作者 郭斌 《煤》 2024年第8期53-55,共3页
为解决东峰煤矿同一区域煤层压茬开采后大巷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岩层控制理论等方法,开展大巷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并以安全生产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为标准确定大巷保护煤柱的合理性宽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致... 为解决东峰煤矿同一区域煤层压茬开采后大巷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岩层控制理论等方法,开展大巷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并以安全生产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为标准确定大巷保护煤柱的合理性宽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致大巷破坏的原因为大巷处于上覆遗留煤柱形成的“压力泡”影响范围之中所承受较大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及工作面开采动压影响,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63~90 m,建议大巷保护煤柱留设宽度为95~110 m之间。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保护煤柱 “压力泡” 厚煤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煤矿西三盘区大巷煤柱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王江波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1期122-129,共8页
以寺河煤矿西三盘区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工作面在回采推进速度、工作面采高以及工作面长度等因素下,大巷保护煤柱内的超前支撑应力分布特征与塑性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回采推进速度的增加,工作面前方煤体... 以寺河煤矿西三盘区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工作面在回采推进速度、工作面采高以及工作面长度等因素下,大巷保护煤柱内的超前支撑应力分布特征与塑性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回采推进速度的增加,工作面前方煤体内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应力集中系数逐渐增大,压力峰值距煤壁距离不断减小,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范围减小;随着工作面采高的增加,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应力峰值与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工作面长度的增加,会导致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峰值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塑性区范围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