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环流形势下京津冀臭氧区域输送特征
1
作者 洪文洁 茅宇豪 +1 位作者 廖宏 尚永杰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5,共12页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解析不同大尺度环流特征下2014—2017年和2018—2020年两个时段北京地区O_(3)区域输送特征和潜在源区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O_(3)重污染期间,主要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类型为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短距离轨迹对北京地区O_(3)污染的贡献较大,2014—2017年北京地区O_(3)重污染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而2018—2020年的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可见,相比前一时段,在2018—2020年,重污染来自西北方向的中长距离轨迹占比显著减少,来自偏南方向的短距离轨迹占比增多。因此,除控制本地排放外,有针对性的区域协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鉴于来自南方的短距离轨迹贡献增加,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排放上升,应考虑在京津冀南部、山东和江苏加强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重污染 区域输送 大尺度环流形势 后向轨迹模式 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甘南州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涛 马金虎 +1 位作者 赵惠珍 张艳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受西北气流和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2022年5月12日14:00至13日8: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州出现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多站出现冰雹和短时强降水。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重点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探空特征、物理量特征、强对流... 受西北气流和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2022年5月12日14:00至13日8: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州出现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多站出现冰雹和短时强降水。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重点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探空特征、物理量特征、强对流过程对流单体的演变及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低涡后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鞍形场发展使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并缓慢东移;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大气层结不稳定;中层600~700 hPa附近有逆温层存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堆积,午后近地面层增温,导致对流不稳定进一步增大;CMA-GFS和ECMWF模式对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对低层中尺度切变移速预报偏快,对物理量场的预报ECMWF模式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大尺度环流形势 探空特征 物理量特征 模式检验 甘肃甘南 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一次大雨—暴雨天气过程中小尺度成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邢纪元 赵光美 +2 位作者 边智 张艳 王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514-14517,14520,共5页
2009年夏季泰安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1.1%,其中6月份偏少50.7%,7月18日第一场大范围强降水减弱了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同时初步缓解了渐露的旱情,由于雨势强劲,亦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由天气图形势常规资料和物理量的综合分... 2009年夏季泰安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1.1%,其中6月份偏少50.7%,7月18日第一场大范围强降水减弱了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同时初步缓解了渐露的旱情,由于雨势强劲,亦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由天气图形势常规资料和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位置与以往夏季天气过程有所不同,出现在低压的北侧,加快了北方冷空气和水汽的输送;此外,低空急流出现和消失都早于风场辐合区,是低压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由热源和水汽汇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积雨云对流活跃,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形势 自动站风场资料 尺度切变系统 物理量诊断分析 山东泰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场特征与暴雨之间的关系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晓燕 过仲阳 +1 位作者 苏君毅 顾星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40,共8页
利用2002年6~7月香港天文台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的物理量预报资料,通过对暴雨发生时的平均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经向及纬向风速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南方形成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物理条件.通过对暴雨带附近的热... 利用2002年6~7月香港天文台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的物理量预报资料,通过对暴雨发生时的平均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经向及纬向风速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南方形成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物理条件.通过对暴雨带附近的热力场和动力场的研究表明:温度场上,在大气中低层,暴雨带处于高温区南侧相对的冷区,且温度梯度较小,而在暴雨区北侧,温度梯度较大;湿度场上,暴雨区落在高湿度带中,并且在大气低层,暴雨带位于南北相对湿度对比带的南侧;而在风速场上,在大气低层,暴雨带附近为东西风及南北风的复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尺度环流形势 热力场 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春季罕见的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明 张智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对吉林省2005年春季(4月19—22日)罕见的降水天气过程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其逐时自动站风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逐时自动站风场分析的中尺度切变对强降水落区、降水强度和强降水发生的时间都具有很好... 对吉林省2005年春季(4月19—22日)罕见的降水天气过程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其逐时自动站风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逐时自动站风场分析的中尺度切变对强降水落区、降水强度和强降水发生的时间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中尺度切变的形成也与地形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形势 自动站风场 尺度切变 地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03”东北暴雪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秦华锋 金荣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的模拟结果,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地区罕见暴雪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和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产生和维持是强暴雪...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的模拟结果,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地区罕见暴雪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和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产生和维持是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干冷空气侵入是产生暴雪的触发因素;北上低涡东侧的偏南气流携带来自东海和南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直抵东北地区,是产生东北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大尺度环流形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雪过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効碧鸿 宋长远 +1 位作者 张晶 张凯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54-3558,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风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和500 hPa南北两支高空槽的合并。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风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和500 hPa南北两支高空槽的合并。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正涡度和200 h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同时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大尺度环流形势 影响系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延边州一次雨雪天气预报偏差成因分析
8
作者 冯景瑜 潘舸 +1 位作者 张莹莹 于明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170-172,共3页
2022年10月9—11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 2022年10月9—11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中,ECMWF、CMA-GFS与实况最接近,ECMWF模式稳定性更高,两种模式均以最近时次的预报更准确。降水相态的预报离不开气温的预报,ECMWF气温预报与实况偏差较小,CMA-GFS预报的850 hPa气温和2 m气温均较实况偏高,在今后的气温预报中要更多参考ECMWF的预报。通过检验雷达ROSE 2.0降水预报产品发现,降水最强时刻,距离雷达较近处,降水会被过高估计;在距雷达80 km以外地区的降水被过低估计,其他估计的强降水区域对实际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形势 模式预报偏差 降水量级 降水相态 降水产品 吉林延边 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