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异常与五类主要大尺度环流型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伟灿
张小雨
+1 位作者
赵海坤
沈新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利用Yoshida and Ishikawa(2013)提出的一套客观分类方法对1979—2013年夏季(5—10月)共796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型,主要包括了季风切变线型(monsoon Shear Line,SL)、季风涡旋区(monsoon G...
利用Yoshida and Ishikawa(2013)提出的一套客观分类方法对1979—2013年夏季(5—10月)共796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型,主要包括了季风切变线型(monsoon Shear Line,SL)、季风涡旋区(monsoon Gyre,GY)、季风辐合区(monsoon Confluence Region,CR)、东风波(Easterly Wave,EW)和热带气旋生成诱发的罗斯贝波扰动(Preexisting Tropical Cyclone,PTC)五大类大尺度环流型,其中SL、CR、GY与季风环流型紧密相关联。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热带气旋生成与季风槽环流有关,并分析了五类环流型扰动下TC生成的位置及强度特征。基于分型结果可知,PTC环流型的异常增强和季风槽环流型的异常减弱是导致TC异常增加和异常减少的主要因素。并初步给出了可能的物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异常
西北太平洋
大尺度环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器学习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前期大尺度环流场分型与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宇慧
陈光华
+1 位作者
王紫清
方荻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1-686,共16页
基于1979~2020年6~11月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IBTrAC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ERA5)资料,本文根据以热带气旋(TC)生成位置为中心的850 hPa水平风场特征,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M)将西北太平洋TC生成前期的低层大尺度环流场...
基于1979~2020年6~11月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IBTrAC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ERA5)资料,本文根据以热带气旋(TC)生成位置为中心的850 hPa水平风场特征,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M)将西北太平洋TC生成前期的低层大尺度环流场分为5型:季风辐合型(MC)、季风涡旋型(MG)、强季风槽型(SMT)、弱季风槽型(WMT)及东风波型(EW)。MC型TC生成于副热带高压南侧辐合带中,占比最高;MG、SMT与WMT三型的TC生成受季风槽相关的气旋性切变或辐合区影响;EW型TC由东风波增幅发展生成,占比最小。在对历史资料分型的基础上,为选取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TC环流型的自动识别,本文还对比分析了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及随机森林(RF)三种方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SVM的准确率达0.965,对五类环流型识别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均达到0.94以上,对样本不均衡问题不敏感,并且对样本量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其在有限样本量下即可充分学习各型的环流场特征,识别效果明显优于KNN和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型
自组织映射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2 位作者
杨修群
沈新勇
胡开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75,共19页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部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部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DOE AMIP-II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OLR资料分析并比较了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境要素场及天气尺度波动对TC生成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7~9月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的平均位置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异。2004年季风槽的槽线不明显,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呈现一显著的气旋式环流;而2006年季风槽的槽线非常明显,槽线南北两侧呈现平直的水平气流,具有明显的水平切变特征。2004年和2006年对流层低层的相对涡度、高层辐散和垂直风切变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差异,这是这两年TC生成的位置具有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本文还分析对比了2004年以及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3~8 d周期的天气尺度波动的活动,其结果表明:2004年和2006年TC的生成大多数与天气尺度波列的活动有关。2004年的天气尺度波列强度比较强,其活动的位置位于西北太平洋中、东侧上空;而2006年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天气尺度波列相对较弱,主要活动于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部。纬向基本气流的切变与辐合所引起的瞬变扰动动能倾向的水平分布差异是天气尺度波动活动具有以上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西北太平洋大尺度环境场与天气尺度波动活动的区别共同造成了2004年7~9月的TC生成位置偏东、而2006年7~9月TC的生成位置偏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尺度环流型
天气
尺度
波列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异常与五类主要大尺度环流型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伟灿
张小雨
赵海坤
沈新勇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武警陕西省总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5072
41790471
+2 种基金
415304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3201)。
文摘
利用Yoshida and Ishikawa(2013)提出的一套客观分类方法对1979—2013年夏季(5—10月)共796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型,主要包括了季风切变线型(monsoon Shear Line,SL)、季风涡旋区(monsoon Gyre,GY)、季风辐合区(monsoon Confluence Region,CR)、东风波(Easterly Wave,EW)和热带气旋生成诱发的罗斯贝波扰动(Preexisting Tropical Cyclone,PTC)五大类大尺度环流型,其中SL、CR、GY与季风环流型紧密相关联。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热带气旋生成与季风槽环流有关,并分析了五类环流型扰动下TC生成的位置及强度特征。基于分型结果可知,PTC环流型的异常增强和季风槽环流型的异常减弱是导致TC异常增加和异常减少的主要因素。并初步给出了可能的物理成因。
关键词
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异常
西北太平洋
大尺度环流型
Keywords
anomalous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
分类号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器学习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前期大尺度环流场分型与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宇慧
陈光华
王紫清
方荻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1-686,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1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73、41975071。
文摘
基于1979~2020年6~11月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IBTrAC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ERA5)资料,本文根据以热带气旋(TC)生成位置为中心的850 hPa水平风场特征,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M)将西北太平洋TC生成前期的低层大尺度环流场分为5型:季风辐合型(MC)、季风涡旋型(MG)、强季风槽型(SMT)、弱季风槽型(WMT)及东风波型(EW)。MC型TC生成于副热带高压南侧辐合带中,占比最高;MG、SMT与WMT三型的TC生成受季风槽相关的气旋性切变或辐合区影响;EW型TC由东风波增幅发展生成,占比最小。在对历史资料分型的基础上,为选取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TC环流型的自动识别,本文还对比分析了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及随机森林(RF)三种方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SVM的准确率达0.965,对五类环流型识别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均达到0.94以上,对样本不均衡问题不敏感,并且对样本量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其在有限样本量下即可充分学习各型的环流场特征,识别效果明显优于KNN和RF。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型
自组织映射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热带气旋
Keywords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Self-organizing Map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
Tropical cyclone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杨修群
沈新勇
胡开明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75,共1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4172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527
+2 种基金
41375065
4140506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620140339~~
文摘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部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DOE AMIP-II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OLR资料分析并比较了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境要素场及天气尺度波动对TC生成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7~9月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的平均位置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异。2004年季风槽的槽线不明显,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呈现一显著的气旋式环流;而2006年季风槽的槽线非常明显,槽线南北两侧呈现平直的水平气流,具有明显的水平切变特征。2004年和2006年对流层低层的相对涡度、高层辐散和垂直风切变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差异,这是这两年TC生成的位置具有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本文还分析对比了2004年以及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3~8 d周期的天气尺度波动的活动,其结果表明:2004年和2006年TC的生成大多数与天气尺度波列的活动有关。2004年的天气尺度波列强度比较强,其活动的位置位于西北太平洋中、东侧上空;而2006年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天气尺度波列相对较弱,主要活动于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部。纬向基本气流的切变与辐合所引起的瞬变扰动动能倾向的水平分布差异是天气尺度波动活动具有以上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西北太平洋大尺度环境场与天气尺度波动活动的区别共同造成了2004年7~9月的TC生成位置偏东、而2006年7~9月TC的生成位置偏西。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尺度环流型
天气
尺度
波列
西北太平洋
Keywords
Tropical cyclon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
Synoptic-scale wave tra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异常与五类主要大尺度环流型的关系
周伟灿
张小雨
赵海坤
沈新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机器学习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前期大尺度环流场分型与识别中的应用
赵宇慧
陈光华
王紫清
方荻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冯涛
黄荣辉
杨修群
沈新勇
胡开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