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运动与超链接机制——基于重庆地面及地铁交通流量数据的大尺度范围空间句法实证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盛强 杨滔 侯静轩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本文基于重庆市2010-2013年地面机动车流量数据及2014年地铁各站客流量数据,应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分析了重庆城市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地面及地铁流量与空间线段地图分析结果的关联,验证了空间句法工具对城市大尺度范围流量分析的适用性。... 本文基于重庆市2010-2013年地面机动车流量数据及2014年地铁各站客流量数据,应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分析了重庆城市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地面及地铁流量与空间线段地图分析结果的关联,验证了空间句法工具对城市大尺度范围流量分析的适用性。另外,基于地铁流量的实证数据,本研究重点对比测试了用空间句法分析地铁的两种建模方式:将地铁线路独立处理的"分离式"模型和将地铁线路纳入线段地图分析的"一体化"模型,发现"一体化"模型在分析站间截面流量时效果明显更好,但在分析进出站客流量时仅比"分离式"模型略好。作为结论,本文对地面和地铁两个问题的研究分别引出了连续运动和超链接两种空间机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空间句法得以在超出视线和步行范围的大区域尺度上对城市进行有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大尺度范围分析 地铁客流量 地面机动车流量 山地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隧道下存在车辆遮挡的V2V信道测量与分析
2
作者 宋吉婷 王威 +2 位作者 孙郁哲 姜苏英 张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车对车(V2V)通信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考虑到隧道壁反射、车辆衍射以及隧道附属设施布置密而复杂的问题,研究隧道场景下的V2V信道传播特性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车对车(V2V)通信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考虑到隧道壁反射、车辆衍射以及隧道附属设施布置密而复杂的问题,研究隧道场景下的V2V信道传播特性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测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宽带信道探测器对隧道环境下的V2V信道进行了测量。测量所使用的载波频率和带宽分别为5.2 GHz和120 MHz。根据不同的情况,将测量分为3种类型:可视距(LOS)、部分视距(OLOS)和不可视距(NLOS)。基于实际测量数据,建立不同场景的路径损耗模型和接收信号幅值衰落分布,进而分析信道衰落特性。结果表明,NLOS场景下的路径损耗指数、阴影衰落均大于LOS、OLOS情况,LOS、OLOS之间阴影衰落没有显著变化。LOS和OLOS场景下接收信号的幅度衰落均服从莱斯分布,NLOS场景下接收信号的幅度衰落服从瑞利分布;3种场景下均方根延迟扩展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NLOS引起了更大的阴影衰落和时域弥散;随着距离的增大,K因子逐渐减小,表明K因子对距离具有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V 无线信道 隧道 车辆遮挡 大尺度分析 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的一、二维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8-53,共6页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非线性模型能反映出盆地基岩起伏对地震动的聚焦效应及土层分布的局部横向非均匀性对地震波的聚集效应;一维分析给出的土层PGA放大系数随深度单调递减,二维分析给出的盆地土层峰值加速度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非单调递减的特征;较之一维等效线性波动模型,大尺度二维非线性模型对地震波低频放大特性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应充分重视盆地微地形和土层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导致的地震效应特殊现象的存在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 大尺度场地二维分析 地表基岩起伏 非均匀场地 聚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