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童龙 王玲 +3 位作者 谢锦忠 陈丽洁 张玮 耿养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 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钩梢 生物量分配 大小枝 单叶特征 商品竹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