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磊 胡明安 +3 位作者 屈文俊 陈开旭 龙文国 杨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42,共14页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Ma(样品CD-30)...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Ma(样品CD-30)、(165.2±2.4)Ma(样品DB-18)和(163.4±2.4)Ma(样品CD-38),与层状铜铅锌矿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64.7±3.0)Ma基本一致;上述4个样品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4.0±2.5)Ma(MSWD=0.16);该成矿年龄与南岭地区其他钼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一致,同属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二阶段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δ18O=-3.75‰~7.0‰,δD=-50.7‰~-56.1‰)和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2.00‰~3.00‰)资料表明,该矿床为与矿区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区各类矿床应为同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存在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叠加成矿,或燕山期两期成岩成矿的观点。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南岭地区后造山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英安斑岩 锆石 辉钼矿 LA-ICP-MSU-Pb定年 RE-OS定年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建标 皮桥辉 +3 位作者 胡云沪 韦朝文 李国 杨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7-550,共14页
以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勘查、室内光学显微观察矿相的基础上,通过高精度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稀散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与主成矿元素的关系,揭示了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In、Cd与Ga主要富集于... 以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勘查、室内光学显微观察矿相的基础上,通过高精度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稀散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与主成矿元素的关系,揭示了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In、Cd与Ga主要富集于铅锌矿中,Ge、Se主要富集于铜铁钼矿中,Te主要以独立矿物碲化铋存在于矿石中,极低含量T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辉钼矿是Re的唯一富集矿物;稀散元素在本区的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种: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元素 赋存状态 类质同象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庄明正 《地质与勘探》 CAS 1986年第5期27-31,共5页
大宝山是一个典型的复成矿床。按成矿条件分两个成矿系列:一是产在次英安斑岩岩墙上盘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地层中的沉积成矿热液改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二是产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斑岩型或夕卡岩型钨钼矿床。本文仅讨论层状多... 大宝山是一个典型的复成矿床。按成矿条件分两个成矿系列:一是产在次英安斑岩岩墙上盘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地层中的沉积成矿热液改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二是产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斑岩型或夕卡岩型钨钼矿床。本文仅讨论层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控制条件及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 次英安斑岩 矿床成因 层状多金属矿床 灰岩 黄铁矿 铁矿物 东岗岭组 层状矿体 成矿条件 花岗闪长斑岩 同生沉积 热液改造 碳酸盐岩 化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7
4
作者 瞿泓滢 陈懋弘 +4 位作者 杨富初 高志辉 王要武 赵海杰 余长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在空间上,与斑岩-矽卡岩型矿体密切相关的层状矿体的成因一直是我国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长期以来有海底喷流成因和斑岩-矽卡岩型成因的两种主要分歧。此次工作发现在粤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中存在辉钼矿和蚀变形成的绢云母,本文通... 在空间上,与斑岩-矽卡岩型矿体密切相关的层状矿体的成因一直是我国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长期以来有海底喷流成因和斑岩-矽卡岩型成因的两种主要分歧。此次工作发现在粤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中存在辉钼矿和蚀变形成的绢云母,本文通过辉钼矿Re-Os等时线测年以及绢云母Ar-Ar测年对该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进行限定,获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9件辉钼矿样品Re-Os等时线年龄为166.0±3.0Ma、模式年龄为165.7±2.3Ma~163.4±2.4Ma(2σ)、加权平均值为164.8±0.8Ma,2件绢云母样品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166.6±1.6Ma和171.7±2.0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7.0±2.0Ma和161.7±1.7Ma,由于Ar过剩,出现一个过高值(171.7±2.0Ma),其他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可以厘定大宝山层状铜矿体的年龄,表明斑岩-矽卡岩与层状铜矿体为同一成矿系统,成因上与侏罗纪花岗质岩浆岩侵位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位于钦杭带边缘的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具有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RE-OS年龄 绢云母Ar-Ar年龄 成矿作用 大宝多金属矿床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14
5
作者 戴塔根 尹学朗 张德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93-2700,共8页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南岭中段粤北中部多金属成矿区带上的重要矿床,对其次英安斑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地层围岩中矿化元素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微量和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O和H和同位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可能的形成过程,建立...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南岭中段粤北中部多金属成矿区带上的重要矿床,对其次英安斑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地层围岩中矿化元素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微量和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O和H和同位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可能的形成过程,建立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次英安斑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地层围岩中矿化元素均为矿化元素的来源;矽卡岩矿体的形成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岩浆作用的影响较大,似层状铜铅锌矿体主要源于当时的海底喷流热液,薄层状菱铁矿体与东岗岭组地层有成因上的联系,亦受斑岩体岩浆活动改造的影响;似层状铜铅锌矿体的形成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有关;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体的硫主要来自与斑岩体相关的深部岩浆;铅的来源较复杂,但主要源于上地壳,少量铅具深源特性;斑岩型钨钼矿体和矽卡岩型钨钼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少量大气降水混合源;似层状铜矿体与铅锌矿体的成矿流体来源不同,薄层状菱铁矿体的成矿流体以海底喷气作用形成的热卤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 成矿物质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矿化元素 流体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