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西大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含气性控制因素
1
作者 王馨佩 刘成林 +7 位作者 蒋立伟 冯德浩 邹辰 刘飞 李君军 贺昱搏 董明祥 焦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地区深层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和黏土质/硅质混合质页岩相,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发育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可见有机质充填缝、黏土矿物层间缝和构造应力缝。②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主要为介孔(2~50 nm)和宏孔(>50 nm)。TOC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2 nm)和宏孔发育,硅质矿物含量增加促进宏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促进介孔发育。③深层页岩含气性与TOC、硅质矿物含量成正相关,宏孔体积增大页岩气含气量增加;高硅质含量的页岩相含气性最好,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岩相。④中浅层页岩主要发育微孔和介孔,以吸附气为主。深层页岩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以游离气为主。深层页岩中宏孔的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增加了深层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大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大安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岩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舒红林 章超 +4 位作者 程青松 苏展鸿 张涵冰 郭宁 孟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8,共12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钻探过程中普遍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烃源岩评价层面,未对煤岩气的地质条件开展评价。基于此,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的取心实测数据和相关钻井资料... 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钻探过程中普遍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烃源岩评价层面,未对煤岩气的地质条件开展评价。基于此,通过对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的取心实测数据和相关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龙潭组煤岩的分布特征、烃源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渝西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研究认为:大安地区位于龙潭组煤岩沉积有利相带,煤岩广泛分布,单层厚度薄,发育较为集中;煤岩结构以原生结构为主,具有中低灰分特征,割理和孔隙发育;煤岩含气性好,游离气含量高,具有高孔隙度、高地层压力和高含气量的特征;煤岩顶底板发育泥岩,保存条件好。综合评价表明,大安地区龙潭组煤岩孔渗性好、含气量高且埋深适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地区 龙潭组 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姚一段层序地层格架与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庆斌 张继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是控制砂体形态、准确预测储层的关键。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小波系数曲线和时频色谱图建立姚一段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分析各层序单元内的沉积特征,明确基准面升降对沉积演化...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是控制砂体形态、准确预测储层的关键。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小波系数曲线和时频色谱图建立姚一段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分析各层序单元内的沉积特征,明确基准面升降对沉积演化、砂体形态的控制。结果表明:姚一段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可分为3个中期旋回,MSC1主要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的泥岩,MSC2和MSC3则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的砂岩;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分为2个亚相和4个微相,以三角洲前缘沉积最发育,仅东南部见少量前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是研究区主要的砂体类型,呈片状展布的席状砂厚度薄、含油性差;姚一段在总体水进的背景下经历了早期基准面缓慢下降、中期基准面快速上升和晚期基准面缓慢上升3个演化阶段,基准面周期性升降形成的季节性河流控制了沉积相演化,是造成各层序单元内沉积相类型、砂体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姚一段难采储量的整体动用和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小波分析 层序地层格架 姚一段 大安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英台—大安地区泉四段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英台—大安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种微相。通过... 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英台—大安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种微相。通过对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台-大安地区 沉积相 测井相 砂体类型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岩性油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强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形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决定了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具有发育大面积错叠分布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本区岩性油藏具有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等特征。寻找储层物性好... 在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形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决定了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具有发育大面积错叠分布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本区岩性油藏具有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等特征。寻找储层物性好的含油砂体已经成为制约该区评价工作瓶颈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反应岩性油藏特征的有效厚度、试油产量、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运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优选Ⅰ、Ⅱ类区块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台-大安地区 葡萄花油层岩性油藏评价区块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符勇 李忠诚 +6 位作者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分布控制因素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主要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3种滑塌型重力流,这3种重力流在垂向上相邻或相间分布,平面上依次演化。坡折带和基准面变化对这3种重力流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分别分布于斜坡坡脚、斜坡与盆地平原。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流体性质。基准面上升期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有利时期,砂质碎屑流呈席状分布,发育完整的重力流沉积序列;基准面下降早期重力流砂体发育规模较小,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了河道的分布形态,且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流体性质。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砂层厚度较薄,但因其常与湖相烃源岩伴生而形成岩性圈闭,单井产量往往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型重力流 流体性质 青山口组 上白垩统 大安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地区黑帝庙油层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田腾飞 毛成栋 惠红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3-54,84,共3页
吉林油田在大安地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下部扶杨油层,而对上部黑帝庙油层储层研究较少。以钻井、测井、岩心、地震、化验分析、试油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黑帝庙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对主要含气层系的岩性特... 吉林油田在大安地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下部扶杨油层,而对上部黑帝庙油层储层研究较少。以钻井、测井、岩心、地震、化验分析、试油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黑帝庙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对主要含气层系的岩性特征、展布特征、沉积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确定其沉积特征,为大安地区浅层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帝庙油层 浅层气 储层特征 吉林油田 大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玥 汤济广 +2 位作者 胡美玲 秦德超 冯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6,共9页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性能、资源丰度和“甜点”的重要因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联合...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性能、资源丰度和“甜点”的重要因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联合表征研究区青一段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半径分布、连通性及流体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储层属于黏土质页岩相及混合质页岩相,平均孔隙度为5.95%,平均渗透率为0.0416 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超低孔超低渗致密型及超致密型储集空间。划分出8种储集空间类型,微裂缝、喉道连通了储集空间,改善了储层物性,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比为27%~47%。结合储层含油性特征,预测研究区I类有利储层面积约为300 km 2,Ⅱ类有利储层面积约为650 km 2,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青山口组 微观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大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线扩能改造引入大安地区方案研究
9
作者 刘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2,36,共4页
通过概述长白线现状和大安地区现状,根据机车交路设计和客货列车对数预测,研究长白线扩能改造引入大安地区方案,提出进大安北站方案和取直不进大安北站方案,综合比较2个方案的优缺点后建议采用取直不进大安北站方案。考虑在取直不进大... 通过概述长白线现状和大安地区现状,根据机车交路设计和客货列车对数预测,研究长白线扩能改造引入大安地区方案,提出进大安北站方案和取直不进大安北站方案,综合比较2个方案的优缺点后建议采用取直不进大安北站方案。考虑在取直不进大安北站方案中,新建长白二线双线长度较长,进一步研究了取直加站方案(新设曹家窝铺站),通过综合比较取直加站和取直不加站2个方案,建议采用取直不进大安北站、加曹家窝铺站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线 大安地区 扩能改造 增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致密化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志鹏 胡望水 +1 位作者 李相明 曹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4-47,4,共4页
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为深入了解其致密化的原因,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剖析,讨论了致密化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与储层致... 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为深入了解其致密化的原因,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剖析,讨论了致密化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的关系较为密切。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储层的分布,碎屑颗粒中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及杂基含量较高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储层的致密化;区内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地区 扶余油层 致密化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安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 被引量:20
11
作者 舒红林 何方雨 +7 位作者 李季林 张介辉 李明隆 芮昀 邹辰 姚秋昌 梅珏 李延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3,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1亚段连续获得多口高产工业气井,展示了该区块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由于该区块页岩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深层优质页岩段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不清... 近年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1亚段连续获得多口高产工业气井,展示了该区块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由于该区块页岩埋藏深,勘探程度低,深层优质页岩段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不清,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依据不充分,制约了该区页岩气的深化勘探与开发。为此,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地球化学与物性测试、含气量测定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分析,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了大安区块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地质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建立了深层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优选了深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碳硅质页岩微相和高碳含黏土硅质页岩微相是最优质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发育于五峰组—龙一13小层。②龙一11—龙一14小层孔隙度平均超过4%,储集性好;五峰组—龙一13小层超大孔和裂缝较发育,所占比例分别为66%和25%。③五峰组—龙一13小层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55%,可压性好;含气量平均值不低于4.0 m^(3)/t,含气条件较好;龙一11—龙一13小层各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超过3.0%,生烃条件好;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大于1.90。结论认为:①五峰组—龙一13小层页岩储层品质最优;②Ⅰ类、Ⅱ类和Ⅲ类页岩气有利区资源量分别为3775.78×10^(8) m^(3)、2970.05×10^(8) m^(3)、599.83×10^(8) m^(3);③该区深层页岩气勘探潜力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能接替区,其中临江向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西地区大安区块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地质特征 储层特征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