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徐娟
王泽东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但无明显学科差异;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次数离散度较大,但多集中且倾向于1次,不同学术层级、学科间差异较大;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均约9年流动1次,并呈现出流动周期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延长的趋势。项目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动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属性因素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在单位制到聘任制的演进性制度变迁进程中前者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成为流动频率偏低的制度根源;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学术层级之间存在资历惩罚现象。基于此,我国需警惕项目人才称号作为强有力的流动资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消除“双轨制”治理格局中的流动障碍;规范高端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流动规律
项目
人才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经历会影响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吗?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海刚
连洁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1,共9页
大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为关注的议题,但对其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经济与专业发展,而从个体因素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以1999—2014年共计1840名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为例...
大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为关注的议题,但对其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经济与专业发展,而从个体因素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以1999—2014年共计1840名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为例,将“海外经历”视为大学高层次人才重要的群体特征,利用CV分析法和Logit模型,分析其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本土人才,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选择“跳槽”的概率更高;相对于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更可能促进大学高层次人才的职业流动;在流动路径和模式上,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与本土高层次人才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引入年龄、性别、学科和地区GDP,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年龄”亦是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说明,“海外经历”是职业流动的重要资本,亦提升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意愿,部分原因是“海外经历”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学术网络的联系较松散,“流动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经历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人才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书剑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大学人才流动不仅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还在科学知识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分析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利用相关数据从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竞争力等维度对比研判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前后的学术表现。...
大学人才流动不仅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还在科学知识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分析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利用相关数据从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竞争力等维度对比研判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前后的学术表现。结果表明,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后的良好学术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得益于人职匹配效应与学术网络优势,还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学术锦标赛的驱动。对中国大学而言,基于金钱刺激与绩效考核的驱动力难以持久,要更有效地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必须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人才
引进
学术表现
学术生产力
学术网络
学术锦标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府主导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潜在风险及其突破——哲学视角的审思
4
作者
徐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9,共10页
政府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离中进入大学治理的中心,并基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等理性化思维强制给大学设定一套人才竞争的行动准则,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由此被人类理性主观建构为政府主导下的治理行动。然而,理性的自负引致公共权力的扩...
政府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离中进入大学治理的中心,并基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等理性化思维强制给大学设定一套人才竞争的行动准则,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由此被人类理性主观建构为政府主导下的治理行动。然而,理性的自负引致公共权力的扩张从而使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被外部利益嵌套,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将大学高层次人才演绎为符码化存在,知识生产的规训机制意味着大学学术发展陷入严密监控的全景敞视主义。承认理性不及才能实现政府主导下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突破,这就需要在重思科研探索的本质中承认试错的意义,正视价值性问题的价值以转向人才竞争的学术需要,尊重“分散的知识”从而发挥自生秩序的内在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大学高层次人才
竞争
理性自负
理性不及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徐娟
王泽东
机构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GL223)。
文摘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但无明显学科差异;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次数离散度较大,但多集中且倾向于1次,不同学术层级、学科间差异较大;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均约9年流动1次,并呈现出流动周期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延长的趋势。项目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动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属性因素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在单位制到聘任制的演进性制度变迁进程中前者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成为流动频率偏低的制度根源;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学术层级之间存在资历惩罚现象。基于此,我国需警惕项目人才称号作为强有力的流动资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消除“双轨制”治理格局中的流动障碍;规范高端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
关键词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流动规律
项目
人才
“双一流”建设
Keywords
university high-level talents
talent mobility
mobility regularity
project talents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经历会影响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吗?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海刚
连洁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1,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高端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18JHQ089)
文摘
大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为关注的议题,但对其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经济与专业发展,而从个体因素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以1999—2014年共计1840名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为例,将“海外经历”视为大学高层次人才重要的群体特征,利用CV分析法和Logit模型,分析其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本土人才,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选择“跳槽”的概率更高;相对于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更可能促进大学高层次人才的职业流动;在流动路径和模式上,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与本土高层次人才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引入年龄、性别、学科和地区GDP,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年龄”亦是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说明,“海外经历”是职业流动的重要资本,亦提升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意愿,部分原因是“海外经历”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学术网络的联系较松散,“流动成本”更低。
关键词
海外经历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人才
竞争
Keywords
overseas experience
high-level talentsof universities
job mobility
race for talent
分类号
F08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书剑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双循环’战略视野下大学学术精英环流研究”,项目编号:CIA210270
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公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56。
文摘
大学人才流动不仅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还在科学知识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分析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利用相关数据从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竞争力等维度对比研判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前后的学术表现。结果表明,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后的良好学术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得益于人职匹配效应与学术网络优势,还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学术锦标赛的驱动。对中国大学而言,基于金钱刺激与绩效考核的驱动力难以持久,要更有效地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必须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
流动
人才
引进
学术表现
学术生产力
学术网络
学术锦标赛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府主导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潜在风险及其突破——哲学视角的审思
4
作者
徐娟
机构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变迁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BIA200213)”的研究成果。
文摘
政府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离中进入大学治理的中心,并基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等理性化思维强制给大学设定一套人才竞争的行动准则,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由此被人类理性主观建构为政府主导下的治理行动。然而,理性的自负引致公共权力的扩张从而使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被外部利益嵌套,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将大学高层次人才演绎为符码化存在,知识生产的规训机制意味着大学学术发展陷入严密监控的全景敞视主义。承认理性不及才能实现政府主导下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突破,这就需要在重思科研探索的本质中承认试错的意义,正视价值性问题的价值以转向人才竞争的学术需要,尊重“分散的知识”从而发挥自生秩序的内在约束力。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大学高层次人才
竞争
理性自负
理性不及
潜在风险
Keywords
government guidanc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lents competition
rational conceit
rational limit
protential risk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
徐娟
王泽东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外经历会影响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吗?
黄海刚
连洁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对其学术表现的影响研究
郭书剑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政府主导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潜在风险及其突破——哲学视角的审思
徐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