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的民众化:发展战略与大学目标人群的扩大
1
作者 格扎维埃.夏皮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5-74,共10页
演讲者介绍了法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概况 ,阐述了法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历史关系及其演变趋势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战略 大学目标 大学教育 教育质量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材出版融合创新之路--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饶国慧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5,共3页
混合式学习是指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混合式学习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材出版如何抓住契机,顺应时代需求,实现纸质媒介与数字资源、线下课堂与线上... 混合式学习是指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混合式学习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材出版如何抓住契机,顺应时代需求,实现纸质媒介与数字资源、线下课堂与线上课程、课内管理与课外学习的衔接配合,从而为混合式学习提供有力保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材出版融合创新之路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教材出版 融合创新 “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发展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申雪寒 李忠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185,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发挥着引导、规范、凝聚和检验作用。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应当促进目标总体指向一致性和具体内涵创新性相统一,观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发挥着引导、规范、凝聚和检验作用。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应当促进目标总体指向一致性和具体内涵创新性相统一,观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国家人才培养规格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等核心点位,以"有理想信念"、"有核心价值"、"有中国精神"、"有能力素养"为"四有新人"内涵创新方向,构建全覆盖、有重点、分阶段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并根据认知—认同—内化—外化"新四有"模式来展开目标体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内涵发展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兼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顾世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实证研究,证明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和技能的要求有别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教学目标,主张高师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实证研究,证明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和技能的要求有别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教学目标,主张高师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社会需求存在多元化的现实,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多元化的主张,反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作出统一硬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反思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开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7-100,共4页
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局限性日渐突显。它以提升英语技能为核心,以语言技能的训练替代语言能力培养;语言仅被看成交际工具,认知功能... 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局限性日渐突显。它以提升英语技能为核心,以语言技能的训练替代语言能力培养;语言仅被看成交际工具,认知功能被忽略,造成教学中思辨能力缺席;教学内容"幼稚化"、非系统化,大学英语不能挑战智力、激发创造力,反而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英语课程成了削减对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除了语言技能,还应该涵盖三个层面:(1)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语言知识、语篇能力、语用能力、语体能力和策略能力;(2)综合认知能力,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等;(3)以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和国际交往能力为内容的多元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认知能力 多元文化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精神的逻辑建构与培育方略:基于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
6
作者 张敏珠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33,共4页
大学教育目标的内容构成、要素表达和实践路径体现了大学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决定了大学精神的逻辑建构与培育方略。因此,基于大学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要通过优化教育目标的内容构成、要素表达和实践路径来培育大学精神。
关键词 大学教育目标 价值追求 大学精神 逻辑建构 培育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孔子的思想释新世纪的大学教育目标
7
作者 杜作润 《复旦教育》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大学教育目标 孔子思想 儒家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三个导向”为核心推进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祥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63-64,共2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以"精英型人才、国际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引导大学生确立和实施大学目标规划,是当...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以"精英型人才、国际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引导大学生确立和实施大学目标规划,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本文将从实效性角度出发,探讨以"三个导向"推进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导向 精英型人才 国际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大学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之道的比较与发展
9
作者 王义遒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2,共7页
大学的宗旨和目标代表着大学的内涵。对比中西方大学的宗旨与目标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成为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大学》中所言“亲民”,还是《学记》中的... 大学的宗旨和目标代表着大学的内涵。对比中西方大学的宗旨与目标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成为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大学》中所言“亲民”,还是《学记》中的“化民易俗”,都强调“爱国”“为国”的观念,作为维持宗法亲情社会秩序的“礼”也就成为了大学的核心理念。中国近代大学虽然是“舶来品”,但坚持了中国的人文传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西方大学更看重知识与科学,强调纯粹理性的观念,尤其是大学被移植到美国后,又发展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学之道”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有了两点新的重大发展: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强调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此两点与传统大学之道之间具有包容性与逻辑合理性,也是当下我国必须坚持的“大学之道”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大学宗旨 大学目标 大学文化 中西方差异 发展与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曼大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春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74,共8页
吉尔曼是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者。他认为,大学是为年轻人提供高层次教育和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的使命在于增进真理与传播知识;大学的功能在于教育、研究与服务社会;大学是一个自由的所... 吉尔曼是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者。他认为,大学是为年轻人提供高层次教育和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的使命在于增进真理与传播知识;大学的功能在于教育、研究与服务社会;大学是一个自由的所在,其学术自由不容侵犯;大学与社会是动态且良性互补的系统,需要与社会保持有距离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曼 大学的使命 大学目标 大学与社会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历程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严燕 徐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关系到排行榜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引导。《中国大学评价》虽然强调的是为学生填报志愿做参考,但客观上推动了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影响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决策。因此,大学评价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正确引导高等教育朝着健康... 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关系到排行榜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引导。《中国大学评价》虽然强调的是为学生填报志愿做参考,但客观上推动了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影响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决策。因此,大学评价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正确引导高等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也正确引导学生。建议将一级指标构建成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校声誉和办学资源"五个部分组成;三级指标充分增加毕业生质量权重和降低论文指标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评价 指标体系演变 大学评价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