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亲大学生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考与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国安 赵鸿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前,高校很多单亲大学生在成长进程中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政治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扭曲、法制观念淡薄、心理素质脆弱等突出问题。从发展趋势上看,单亲大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增强,但心理压力会持续... 目前,高校很多单亲大学生在成长进程中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政治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扭曲、法制观念淡薄、心理素质脆弱等突出问题。从发展趋势上看,单亲大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增强,但心理压力会持续增大,心理素质会更加脆弱,在一定时期内违法犯罪率仍将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因素涉及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解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主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三个方面入手,将和谐家庭建设、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为单亲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化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大学生 社会化 政治信仰 价值观念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形势的大学生就业研究——基于大学生自身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秋 耿冬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金融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就业成了今天全球性的焦点和难题,而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更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来研究他们应如何理性看待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充...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金融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就业成了今天全球性的焦点和难题,而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更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来研究他们应如何理性看待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能力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就业挑战。也希望大学新生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为以后的求职之路早早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大学生 就业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身努力与就业机会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敬宝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3-197,共5页
回归分析表明,由于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影响到就业机会的多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应认真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灵活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积极主动寻找工作,以... 回归分析表明,由于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影响到就业机会的多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应认真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灵活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积极主动寻找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身努力 就业机会 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俊彪 史曙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一个以认知态度为前导变量,以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以课外体育锻炼意愿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认...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一个以认知态度为前导变量,以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以课外体育锻炼意愿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态度对情感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锻炼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情感态度作为中介,对锻炼意愿产生间接作用;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课外体育锻炼 锻炼意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逻辑、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玉庆 史曙生 潘月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58,共8页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度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模式框架。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厚植包容性教育理念,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内容;深耕全面发展导向,创新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方法;恪守公平普惠原则,完善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评价;嵌入数字信息技术,打造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数字化教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弱势大学生 学生态系统 体育教学 包容性发展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参与能激发大学生创业吗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伟 臧小森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志愿服务参与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志愿服务参与通过提升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经济资本,实现对创业意愿的促进;(3)志愿服务参与对创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女性、高年级以及人力资本状况较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志愿服务参与具有显著的长期培育效应,不仅能提升创业意愿,还能影响毕业后的实际创业行为。上述发现为构建“志愿服务—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创业意愿 创业资本 大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略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梁 胡劲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3,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断加强劳动素养培育课程建设、锻造劳动素养培育优质师资和打造劳动素养培育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素养 课程内容 师资队伍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1,共4页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模式,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情感表达、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模式,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情感表达、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多地把握数字技术、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培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数字赋能为牵引,以日常生活为载体,以价值观培育所达到的育人目标为追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意识,积极借助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化技术,赋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价值引领,以数字化呈现并表达大学生日常生活化的需要,以数字化的活动方式与交往方式为载体,注重发挥大学生应对数字异化的能动性,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构建日常生活化的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赋能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而不群:数媒时代大学生“孤独社交”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教育反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伴随着数媒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态、时空次序和心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嵌入”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媒介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交往空间,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 伴随着数媒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态、时空次序和心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嵌入”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媒介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交往空间,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一起”的情景错觉,使其情绪转化能力和精神融合能力不断降低,最后形成“身心分离”的社会孤立现象。由于媒介技术的诸多特性造成了大学生社交的表面化,进一步引发了依赖性社交与亲密关系的商品化,最后使大学生在自我表现与数字形象完善化的追求中陷入了孤独“循环”。为此,需在指导方向上引导学生转变关注以降低依赖,提供支持以增强自信;进一步优化管理,规范网络平台以缓解群体性孤独;创建和谐生态,提供社会支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以缓解和弱化孤独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社交 数字媒体 孤独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在线学习数字韧性框架构建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鹏泽 狄璇 李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1,共12页
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超载、技术风险、伦理冲突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字韧性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在线学习数字韧性作为一种特定... 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超载、技术风险、伦理冲突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字韧性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在线学习数字韧性作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数字韧性,强调学生克服技术障碍、识别潜在风险,并通过情绪调节和人际支持等策略持续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基于对已有韧性理论、数字韧性框架的观照,面向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数字韧性框架包含风险理解力、问题解决力、逆境恢复力、自我提升力4个一级维度及相应的12个二级维度。该框架经过两阶段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持续监测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韧性水平,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数字韧性普遍存在能力结构性失衡、知行脱节、发展非持续等典型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其在线学习数字韧性,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技术风险联防体系,形成数字素养教育闭环;二是同步加强技术干预与韧性训练,促进心理与行为协同发展;三是分群体定制韧性培养方案,构建持续提升学生数字韧性的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数字韧性 框架构建 培育路径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逻辑理路、应用场域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青 谢嘉珣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数据技术不断发展,赋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以更大的能量和行动空间。以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优化实践育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国内外实践样态来看,数据技术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中的... 数据技术不断发展,赋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以更大的能量和行动空间。以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优化实践育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国内外实践样态来看,数据技术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应用,集中表现在确定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规范服务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然而,面对数据技术的快速迭代所产生的困境,要从思想、技术、机构和制度四个层面建立“四维”路径,以提升数据技术赋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技术 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治理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创新、绿色创业与大学生就业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华晶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亟须突破传统技能的行动框架。根据结构功能主义和技术文化理论,数智创新作为技术素养,支撑大学生就业力的技术结构;绿色创业蕴含文化价值,发挥大学生就业力的价值功能。具体而言...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亟须突破传统技能的行动框架。根据结构功能主义和技术文化理论,数智创新作为技术素养,支撑大学生就业力的技术结构;绿色创业蕴含文化价值,发挥大学生就业力的价值功能。具体而言,数智创新的技术素养结构,包括工具应用、复杂认知和伦理责任三个维度;绿色创业的文化价值功能,体现在生态文明、低碳理念、循环模式三个方面。数智创新与绿色创业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质增效,技术素养结构能够适应环境、整合资源,文化价值功能达成目标、潜力永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是数绿协同重要途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绿色就业力,亟待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夯实技术素养根基、激发文化价值活力,为数绿协同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力 数智创新 绿色创业 技术结构 价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兴超 田芳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207,共12页
以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短视频成瘾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大学生学习投入在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 以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短视频成瘾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大学生学习投入在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即大学生短视频成瘾导致学习投入减少,进而引起学业成绩下降;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调节了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即学习投入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在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群体中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成瘾 学业成绩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教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学链条与人才链条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强化特色专业,深化职业教育以及普通高等... 随着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渐加大。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学链条与人才链条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强化特色专业,深化职业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创业 普通高等教育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型教育模式 有效融合 培养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B模型的大学生现在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志敏 仲学锋 +2 位作者 李喆 许德 谢建嵘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基于COM-B模型分析大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某院校3个学院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基于COM-B模型分析大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某院校3个学院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2179名大学生,其现在吸烟率为1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249,95%CI:0.120~0.518)、知晓烟草危害知识(OR=0.471,95%CI:0.361~0.613)、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OR=0.575,95%CI:0.425~0.777)、具备吸烟行为的反思动机(OR=3.165,95%CI:1.260~7.955)、具备吸烟行为的社会机会(OR=5.084,95%CI:3.775~6.845)是影响大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芜湖市某院校大学生的现在吸烟率较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健康科普、建设无烟学校以及树立优秀典型等干预措施,降低大学生现在吸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模型 大学生 吸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影响新生适应的中介机制研究——基于某顶尖大学医学生数据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栗晓红 杨歌 +1 位作者 郑兰斌 张莉娟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利用某顶尖大学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2023级新生基线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对于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适应、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一代大学生,但是... 利用某顶尖大学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2023级新生基线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对于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适应、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一代大学生,但是在控制个人特质、家庭经济资本和高中经历等变量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只对学习适应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虽有负面影响,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后者更多是通过家庭经济资本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匮乏之所以导致学习适应劣势至少存在三条作用渠道:大学与专业了解不足、未来学习与生活规划不够清晰、专业选择内在动机较弱。要切实提升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需要更多的主体和资源投入,积极构建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信息差;加强高中阶段的制度化支持能力,提升第一代大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能力;创新高校新生适应教育的时间管理与内容供给,增强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构建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支持网络,服务第一代大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学生 新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的汉语句子阅读中的促进作用
18
作者 王永胜 韩洋 +1 位作者 李馨 何立媛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探讨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汉语阅读中的作用,本研究使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操纵了文本呈现方向(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词切分线索(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和目标词的词频(高频和低频)。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 为探讨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汉语阅读中的作用,本研究使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操纵了文本呈现方向(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词切分线索(无空格和词间空格)和目标词的词频(高频和低频)。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阅读词间空格句子的效率显著高于阅读无空格的句子,从右向左阅读时词间空格条件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少于无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无空格条件,但词切分线索与词频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词间空格作为词切分线索可以提升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阅读效率与词汇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切分 维吾尔族大学生 汉语阅读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敏感对大学生焦虑症状与特质正念关系的作用
19
作者 孙洪礼 李明欣 +1 位作者 康楠 王汉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症状与特质正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78名大学生,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焦虑分量表(DASS-A)、特质正念量表(MAAS)、简式韧性量表(BRS)、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症状与特质正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78名大学生,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焦虑分量表(DASS-A)、特质正念量表(MAAS)、简式韧性量表(BRS)、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IPS)进行调查。使用SPSS PROCESS3.5宏程序检验中介效应。结果:DASS-A得分与MAAS、BRS得分均负相关(r=-0.38、-0.33),与IPS得分正相关(r=0.40);MAAS得分与BRS得分正相关(r=0.40),与IPS得分负相关(r=-0.39);BRS得分与IPS得分负相关(r=-0.42),均P<0.01。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敏感在特质正念与焦虑症状之间分别起到了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分别是-0.06、-0.07、-0.03,分别占总效应的15.79%、18.42%、7.89%。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与特质正念相关,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敏感在两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心理韧性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校到职场:场域视角下女大学生地位落差的机制分析
20
作者 王伟宜 谭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4,共7页
高等教育空间赋予当代中国女性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主体形象乃至自我意识,但女大学生的教育成功经历和体验在拓展到职业领域时仍面临重重障碍。从场域视角对女大学生教育与就业境遇进行比照后发现,教育场域和职业场域分别有其自主性和... 高等教育空间赋予当代中国女性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主体形象乃至自我意识,但女大学生的教育成功经历和体验在拓展到职业领域时仍面临重重障碍。从场域视角对女大学生教育与就业境遇进行比照后发现,教育场域和职业场域分别有其自主性和规定性。受到制度规则、筛选方式、角色定位、社会支持和再生产结构等多重机制影响,女大学生在学校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不总能顺利转化为职场优势。基于场域间资本具有转化性,通过全面实施性别平等的职业保障政策、培育性别平等的职场文化与社会意识、强化女大学生的职业性社会支持、提升教育场域与职业场域的整合度等,有助于将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经验借鉴至职业场域,提升两性社会层面的平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差异 教育场域 职业场域 地位落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