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智化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
- 1
-
-
作者
闫广芬
王涵颖
余静
-
机构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天津大学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6-112,共7页
-
基金
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国际视野下的新工科改革实践与成效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D01,项目主持人:李家俊)。
-
文摘
数智化时代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出了多维挑战。聚焦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四大挑战——技术迭代加速职业结构调整、跨界融合催生复合型人才需求、人机协同引发岗位核心价值偏移以及新就业形态冲击传统职业稳定性,并梳理出大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四大核心要素:技术适配力、跨界融合力、价值锚定力与自我管理力。基于此,为应对数智化转型的需求,高校亟待构建适应数智技术动态变化的教学框架,培养大学生的技术适配力;打造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其跨界融合力;创设人机协同的价值锚定训练系统,增强其价值锚定力;建立风险应对导向的弹性发展支持网络,提升其自我管理力。
-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大学生职业素养
技术迭代加速
跨界融合
人机协同
-
Keywords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ies
accelerated technological iteration
cross-sector integration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
分类号
G71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36
- 2
-
-
作者
董睿
-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法学系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113-116,119,共5页
-
文摘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养
意识能力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以大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教育本土化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侯冬梅
-
机构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0,共3页
-
基金
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语本土化与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Z132005
课题主持人:侯冬梅)
-
文摘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英语教育兼具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特点,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学科优势。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分重视语言基础、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核心、缺少本土文化输入等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问题,文章着重从树立本土化理念、教学环节本土化和教材本土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养
英语教育
本土化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职业素养教育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杨丽琴
-
机构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19-I0019,共1页
-
文摘
产教融合对于教育和产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但与此同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也暴露了当前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如果高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对大学生求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的消费体验,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恰当的客运礼仪、高度的职业素养、周到的服务,能够为乘客带来良好的乘坐体验,可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美誉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亚茹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职业素养与客运礼仪》一书,具体研究了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礼仪的培养方法,弥补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领域的空白。
-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
消费体验
高等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
存在的不足
-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57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 5
-
-
作者
王艳辉
张淑娟
汤艳玲
孙希强
-
机构
黑龙江职业学院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第2期21-23,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职业学院课题“《宠物繁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J2020011。
-
文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对“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以学校所有课程为育人载体,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从而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专业教师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肩负起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启蒙的使命,教师应承载立德树人的职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长效机制
学生专业技能
大学生职业素养
背景和意义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