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英 郑铨 +1 位作者 何翔 周天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共有17题,包括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沟通、移动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移动社交网络依赖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56.393%,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4.057,GFI=0.944,AGFI=0.926,CFI=0.944,NNFI=0.920,IFI=0.932,RMSEA=0.056);总量表和3个因子的Cronbachd系数为0.74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80,表明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移动社交网络 人际交往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平台对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促进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慧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80-83,共4页
本文在对社交网络平台及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基础上,总结当前社交网络平台对该群体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并借鉴相关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社交网络平台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3
作者 张祖品 胡天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57,共3页
在SNS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社会性交往弱化、主流价值观偏离、自我现实角色迷失、网络社交管理失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三是要优化大学... 在SNS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社会性交往弱化、主流价值观偏离、自我现实角色迷失、网络社交管理失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三是要优化大学生家校生活环境,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网络社交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 大学生 人际交往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七十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3,226,共6页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具有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者6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五因素心智觉...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具有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者6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五因素心智觉知量表(FFMQ)、孤独感问卷(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SB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干预过程评估,采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AQPMS)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SQPMS筛查率由100.0%下降到33.3%,且FFMQ总分显著高于干预前,UCLA总分、MSBS总分、IAS总分、AQPMS总分显著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FFMQ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UCLA总分、MSBS总分、IAS总分、AQPM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团体正念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并能降低负性情绪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正念认知 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脱嵌:移动社交网络视域下大学生关系行为与教育引导 被引量:2
5
作者 孟育耀 董小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关系行为的具体样态,从客观、主观、空间、时间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移动社交关系行为进行解读,对学生触媒行为中的平台摇摆与强弱连带转化形成的人际关系可供性结构、价值与认知判断影响、信息...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关系行为的具体样态,从客观、主观、空间、时间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移动社交关系行为进行解读,对学生触媒行为中的平台摇摆与强弱连带转化形成的人际关系可供性结构、价值与认知判断影响、信息圈层中的同质化区隔、私人化媒介时间轴下的镜像交往对象等进行论述,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认知、思维、行为三个维度提出教育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大学生关系行为 教育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