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
王越芬
马超群
王海军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3 |
9
|
|
2
|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考 |
谢晓娟
李丹丹
金国峰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3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疲劳现象初探——基于688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
肖映胜
李策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4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探究 |
娄淑华
罗艳丽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5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 |
娄淑华
马超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6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分析 |
马超
娄淑华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7 |
5
|
|
7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增强对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
洪晓楠
邱金英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7
|
|
8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构建研究 |
李德全
邓多文
杨全海
胡守敏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7 |
6
|
|
9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研究 |
张国顺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0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
窦凌
古继宝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刍议 |
杜凤静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7 |
10
|
|
12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职业观教育探析 |
杨亚凡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3
|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中国梦”教育的若干思考 |
陈爱民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4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辨析 |
叶华松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5
|
研究型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路径 |
巩茹敏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6
|
当代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 |
侯继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7
|
多学科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
陈凤芝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8
|
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的思考 |
李卉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9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初探 |
张民堂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0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与干预 |
刘国华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