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1
作者
曲福海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18-121,共4页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由生理的发育状况,社会环境因素,主观能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不同时期大学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教育大学生就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发展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利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由生理的发育状况,社会环境因素,主观能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不同时期大学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教育大学生就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发展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利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笔者对在校四个年级216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经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生不同心理发展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
发展过程
心理
发展水平
能动因素
发展阶段
自我教育能力
发育状况
非正式群体
政治观念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心理特点四议
2
作者
李淑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1期28-29,共2页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按着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把大学生渴望真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理引导到为祖国振兴,为人民造福上来。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上作者的崇高责任。1.探索心理...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按着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把大学生渴望真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理引导到为祖国振兴,为人民造福上来。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上作者的崇高责任。1.探索心理:大学生的个性是发展着的个性。在刚从中学转为大一的学生身上,身上带点土气,脸上带点稚气,头抬的高高的,东瞧瞧西望望,看那付“精力过剩”的样子就知道是新生。他们在一片赞扬声中“挤”进了大学校门,觉得一切都新奇。花是那么美,天是那么蓝。做着色彩斑斓的梦,开始对大学校园这座神奇世界进行探索。他们了解着新同学,观察着新集体,探索着老教授的授课方式。每晚“卧谈”,使他们知道世界还有更多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
引导
学校门
四有新人
赞扬声
人生观教育
正面教育
自尊
心理
争强斗胜
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控析
3
作者
车林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女
大学生心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松
《思想战线》
1981年第6期18-23,共6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在相同的时代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不同的人的思想、言行发生直接影响和支配作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必须充分重视他们心理因...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在相同的时代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不同的人的思想、言行发生直接影响和支配作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必须充分重视他们心理因素的作用,认识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为此,本文试图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主要指大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一简略的分析,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形成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客观条件人们的心理活动,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使人们行动起来的一切,都必然要经过他们的头脑;但是这一切在人们的头脑中采取什么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情况决定的。”根据科学的心理学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直接影响
大学生心理特点
青年
学生
主客观条件
独立性
心理
学
知识分子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大学生的特点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增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6,共6页
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倾向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客观因素看,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影响和时代背景;从青年本身内部因素看,则还有正处于发展过渡期所独具的积极与消极特点和自我意识矛盾;第三因素是教育者是否根据有关青年发展的内、...
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倾向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客观因素看,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影响和时代背景;从青年本身内部因素看,则还有正处于发展过渡期所独具的积极与消极特点和自我意识矛盾;第三因素是教育者是否根据有关青年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合理组织、引导他们的问题。所以,要真正了解青年并正确对待他们,绝不能只从外部因素看,必须同时考虑其发展过渡期的特点,而且在教育、引导中,也不能忘记他们正在发展这一内部因素.但是一些机械的客观论者总是看不见青年发展期的内部因素,也不返顾自己怎样对待这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关系,而总是把青年在某一时期的表现(积极的或消极的),统统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影响和时代背景;另一些纯粹内因论者,则把一切都看做青年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当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前些年(现在也还有)人们一谈起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
青年初期
青年
大学生
发展
心理
学
正确对待
时代背景
内部因素
大学生心理特点
积极与消极
消极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6
作者
蔡有法
柯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我们所谈的“不成熟”时期,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是:其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从中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这是多数大学生所经历的社会迁徙。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眼...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我们所谈的“不成熟”时期,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是:其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从中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这是多数大学生所经历的社会迁徙。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社会现象映入眼帘,社会问题植入脑海,思考的对象由自我扩展到社会,逐步成为社会角色中的一员。这种突入其来的社会大环境,使他们在对社会的理解和评价上难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沟通
教育者
思想政治工作者
大学生心理特点
道德观念
道德行为
报告会
教育对象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知识结构自我调整与教学改革
7
作者
迟刚毅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59,共3页
改革的时代浪潮冲击着我国的高等院校,竞争机制引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倾向和行为选择的一系列变化。面临就业前途的挑战,大学生中学外语、学打字的热情在高涨,选修涉外经济、管理和广告学、公关学等课程的...
改革的时代浪潮冲击着我国的高等院校,竞争机制引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倾向和行为选择的一系列变化。面临就业前途的挑战,大学生中学外语、学打字的热情在高涨,选修涉外经济、管理和广告学、公关学等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实用和谋职的需要,一些基础专业的学生纷纷要求转系、转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价值倾向
毕业生分配
学生
知识结构
专业思想
基础专业
机制引入
广告学
教学改革
时代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 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8
作者
傅素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10期54-55,50,共3页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傅素贞由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青年大学生经常处于利益调整与个人承受能力、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金钱诱惑,追求平等竞争与...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傅素贞由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青年大学生经常处于利益调整与个人承受能力、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金钱诱惑,追求平等竞争与党内腐败现象等诸多矛盾之中,促使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观念变化
学生
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
人生价值观
集体主义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认知·沟通·诱导”方式
9
作者
乔树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67,共2页
一、“认知·沟通·诱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思想品德课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政治方向教育,二是人生观教育,三是道德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思想品德课教材上的理论距离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较远。...
一、“认知·沟通·诱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思想品德课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政治方向教育,二是人生观教育,三是道德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思想品德课教材上的理论距离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较远。简单的灌输、说教等传统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因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人们面临着多种思想认识,青年学生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教育
学生
思想实际
道德教育
青年
学生
教学效果
经济体制改革
大学生心理特点
品德课教师
学生
自我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1
作者
曲福海
机构
阜新矿业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18-121,共4页
文摘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由生理的发育状况,社会环境因素,主观能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不同时期大学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教育大学生就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发展层次,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利用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笔者对在校四个年级216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经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生不同心理发展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发展阶段。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
发展过程
心理
发展水平
能动因素
发展阶段
自我教育能力
发育状况
非正式群体
政治观念
自我意识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心理特点四议
2
作者
李淑范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按着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把大学生渴望真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理引导到为祖国振兴,为人民造福上来。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上作者的崇高责任。1.探索心理:大学生的个性是发展着的个性。在刚从中学转为大一的学生身上,身上带点土气,脸上带点稚气,头抬的高高的,东瞧瞧西望望,看那付“精力过剩”的样子就知道是新生。他们在一片赞扬声中“挤”进了大学校门,觉得一切都新奇。花是那么美,天是那么蓝。做着色彩斑斓的梦,开始对大学校园这座神奇世界进行探索。他们了解着新同学,观察着新集体,探索着老教授的授课方式。每晚“卧谈”,使他们知道世界还有更多的奥秘。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
引导
学校门
四有新人
赞扬声
人生观教育
正面教育
自尊
心理
争强斗胜
以行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控析
3
作者
车林岩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21,共4页
文摘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女
大学生心理特点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松
出处
《思想战线》
1981年第6期18-23,共6页
文摘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在相同的时代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不同的人的思想、言行发生直接影响和支配作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必须充分重视他们心理因素的作用,认识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为此,本文试图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主要指大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一简略的分析,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形成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客观条件人们的心理活动,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使人们行动起来的一切,都必然要经过他们的头脑;但是这一切在人们的头脑中采取什么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情况决定的。”根据科学的心理学的观点。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直接影响
大学生心理特点
青年
学生
主客观条件
独立性
心理
学
知识分子
自我意识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大学生的特点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增杰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6,共6页
文摘
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倾向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客观因素看,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影响和时代背景;从青年本身内部因素看,则还有正处于发展过渡期所独具的积极与消极特点和自我意识矛盾;第三因素是教育者是否根据有关青年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合理组织、引导他们的问题。所以,要真正了解青年并正确对待他们,绝不能只从外部因素看,必须同时考虑其发展过渡期的特点,而且在教育、引导中,也不能忘记他们正在发展这一内部因素.但是一些机械的客观论者总是看不见青年发展期的内部因素,也不返顾自己怎样对待这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关系,而总是把青年在某一时期的表现(积极的或消极的),统统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影响和时代背景;另一些纯粹内因论者,则把一切都看做青年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当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前些年(现在也还有)人们一谈起青年。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
青年初期
青年
大学生
发展
心理
学
正确对待
时代背景
内部因素
大学生心理特点
积极与消极
消极面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6
作者
蔡有法
柯扬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文摘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我们所谈的“不成熟”时期,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是:其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从中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这是多数大学生所经历的社会迁徙。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社会现象映入眼帘,社会问题植入脑海,思考的对象由自我扩展到社会,逐步成为社会角色中的一员。这种突入其来的社会大环境,使他们在对社会的理解和评价上难以把握。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沟通
教育者
思想政治工作者
大学生心理特点
道德观念
道德行为
报告会
教育对象
世界观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知识结构自我调整与教学改革
7
作者
迟刚毅
机构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59,共3页
文摘
改革的时代浪潮冲击着我国的高等院校,竞争机制引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倾向和行为选择的一系列变化。面临就业前途的挑战,大学生中学外语、学打字的热情在高涨,选修涉外经济、管理和广告学、公关学等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实用和谋职的需要,一些基础专业的学生纷纷要求转系、转专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特点
价值倾向
毕业生分配
学生
知识结构
专业思想
基础专业
机制引入
广告学
教学改革
时代浪潮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 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8
作者
傅素贞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10期54-55,50,共3页
文摘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傅素贞由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青年大学生经常处于利益调整与个人承受能力、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金钱诱惑,追求平等竞争与党内腐败现象等诸多矛盾之中,促使他...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观念变化
学生
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
人生价值观
集体主义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认知·沟通·诱导”方式
9
作者
乔树生
机构
佳木斯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67,共2页
文摘
一、“认知·沟通·诱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思想品德课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政治方向教育,二是人生观教育,三是道德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思想品德课教材上的理论距离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较远。简单的灌输、说教等传统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因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人们面临着多种思想认识,青年学生也不例外。
关键词
人生观教育
学生
思想实际
道德教育
青年
学生
教学效果
经济体制改革
大学生心理特点
品德课教师
学生
自我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曲福海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生心理特点四议
李淑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控析
车林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吴松
《思想战线》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大学生的特点
张增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蔡有法
柯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学生知识结构自我调整与教学改革
迟刚毅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注视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 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傅素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认知·沟通·诱导”方式
乔树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