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中国学习者现象与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的努力——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十五年探索为案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史静寰 张华峰 郭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共18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形成了探索构建中国学生学习乃至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土力量。CCSS项目持续15年的实施和研究,呈现出从主动选择性引进海外知识开始,在理念、概念和工具层面逐步推进本土化,通过深入挖掘源于本地的实证数据,发现本土特色教育现象并进行情境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模型构建和理论抽象的过程。这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带来如下启示:重视对全球知识的了解、鉴别和本土重塑,关注围绕本土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与全球知识的对话中凸显研究的普遍意义,并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习 教育学自主知识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 中国特色大学生学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是如何协作探究的——大学通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薇 王竹立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81,共13页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山大学通识课程"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中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参与式研究。在对四个学生小组的深入观察、调查、访谈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困难与问题,...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山大学通识课程"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中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参与式研究。在对四个学生小组的深入观察、调查、访谈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困难与问题,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选题和定题时面临困难,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协作,研究缺乏深度等;继而,研究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传统学习方式、社团活动、课外阅读量、课程性质、小组构成、课程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加强教师指导、抓住选题和定题的关键阶段和改善课程各项设计等建议。希望本研究对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研究学习 教育叙事 质的研究 大学通识课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被引量:64
3
作者 史静寰 王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7,共10页
注重以"学"(学生、学习、学校)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成果,总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 注重以"学"(学生、学习、学校)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成果,总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十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改革中积累的经验与思考,结合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与前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阐释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学情研究 大学生学习投入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文 张清 史静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4,共7页
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案例,将该计划作为一项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基于学生视... 拔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案例,将该计划作为一项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基于学生视角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环境,考察现行培养模式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学堂的课程严格要求程度较高,课程认知目标需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建构;学堂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突出,社会性发展有所欠缺;学堂的生师互动注重学术性交流,社会性互动不足;学堂学生在个人心理环境层面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在社会环境层面较少感受到学校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拔尖人才培养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切实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培养 学习过程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