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大学书院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相巨虎 黄一庆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I0004,共12页
以现代大学书院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命题。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转变的产物,在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历史、时代、价值等多重逻辑。从现实来看,我国现代大学... 以现代大学书院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命题。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转变的产物,在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历史、时代、价值等多重逻辑。从现实来看,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旧面临着理论研究欠缺、顶层设计不足、主要矛盾突出等现实困境,亟待进一步思考与改善。鉴于此,面向未来的高校可以通过明确书院发展定位、完善书院体制机制建设、打造书院导师队伍、推进书院数字化转型、改善书院学习社区等优化路径,绘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图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加快数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营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空间,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书院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
作者 刘明明 邓洪波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6,共9页
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是我国高校在融合古代书院教育和西方住宿学院制教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全人教育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在教育... 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是我国高校在融合古代书院教育和西方住宿学院制教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全人教育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功能上涵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在教育内容上侧重通识教育,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方式上趋于多元化,通过跨学科培养、师生密切互动、名师讲座等形式拓展育人路径;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已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和“书院+学院”双院协同制模式。然而,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在发展实践中仍存在弘扬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不足、书院与学院双教育主体运作不协调、对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不足、师生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展望未来,推进现代大学书院制教育发展,一是要汲取古代书院优秀教育经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要理清书院与学院教育工作的责任边界,推动构建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合理机制;三是要注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四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健全大学书院师生考核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院制教育 通识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个性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如何传承与创新?——关于大学书院制的对话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华伟 肖永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实行大学书院制,以期用“学院+书院”管理方式来化解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传道济民”和“德育为先”为教育宗旨,以“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为教育追求,... 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实行大学书院制,以期用“学院+书院”管理方式来化解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传道济民”和“德育为先”为教育宗旨,以“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为教育追求,以“师生共学”和“会讲辩论”为教育方式,对道统的传承、学风士气的培植和国民素养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以来,岳麓书院重视中西结合、古今融通,充分发挥古老书院的优势,积极应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需求,开始实行“四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十五年来,岳麓书院无论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还是在文化传播、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次围绕书院教育精神、书院文化、书院人才培养、大学书院制和新文科建设等话题展开的对话,旨在为深化大学书院制改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大学书院 本科生导师制 “两个结合” 新文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汲取宋代书院办学经验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德荣 李轶南 韩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宋代书院办学蕴含着“教以复性”的德育内核,其以培养德才兼备、经世致用之人才为重任,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价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官学中求学者为博取功名而受教的功利化弊端。宋代书院办学在总体办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 宋代书院办学蕴含着“教以复性”的德育内核,其以培养德才兼备、经世致用之人才为重任,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价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官学中求学者为博取功名而受教的功利化弊端。宋代书院办学在总体办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办学支持条件等方面为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提供了颇多有益经验。当下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亦处于理论与行动整合的重要阶段。部分大学书院办学存在定位模糊、目标松散、互动欠缺、环境支持不足等现实问题,难以真正发挥书院的教学功能和德育价值。借鉴宋代书院办学经验,有助于把握古代书院教育德性教化之内核,明确现代大学书院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办学目标,灵活拓展大学书院的教学内容、层次和形式,全方位支持大学书院办学环境的营造,以保障大学书院办学的育人效果,推动大学书院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大学书院 宋代书院 办学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书院的性质与功能 被引量:36
5
作者 别敦荣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9,共6页
书院是我国大学内部的一种组织设计,是由大学开办的学生生活与文化活动组织。我国的大学书院近年来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需要解决与现存学生管理体系、学科专业学院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从性质上... 书院是我国大学内部的一种组织设计,是由大学开办的学生生活与文化活动组织。我国的大学书院近年来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需要解决与现存学生管理体系、学科专业学院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从性质上看,大学书院应该是标榜明确教育理念的组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并基于学生自助、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社团组织;培育学生的心灵与精神,对学科专业教育起重要辅助作用的特殊的教育组织。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学生生活与文化教育服务组织,大学书院具有生活支持功能、教学辅助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行政协助功能与社团自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大学书院 住宿学院 学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存在逻辑 被引量:38
6
作者 何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3,共6页
现代大学书院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内地高校逐渐兴起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制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书院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书院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书院存在的逻辑起点。大学书院... 现代大学书院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内地高校逐渐兴起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制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书院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书院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书院存在的逻辑起点。大学书院需要相对独立的必要物理空间,大学书院和专业学院具有本质一致的目标,大学书院有助于解决学生培养存在的难题。从法定依据看,党委会决策的议事规则使得大学内设的书院具有了合法性,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和法定依据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书院的存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书院 书院 存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大学书院文化空间分析的新路径--兼论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转向 被引量:17
7
作者 谭翀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7,共6页
大学书院文化空间再造的操作难点在于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的经验分析工具。场景理论起源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其空间文化要素区分方法、三个大类和15个子类别的价值分析维度,以及成熟的研究路径都为书院的文化空间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 大学书院文化空间再造的操作难点在于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的经验分析工具。场景理论起源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其空间文化要素区分方法、三个大类和15个子类别的价值分析维度,以及成熟的研究路径都为书院的文化空间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可能性。通过清晰地辨别不同书院活动的文化聚合结构,精准地促进文化空间各要素的耦合和再生产,书院文化空间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就有了方向引领,基于场景的书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科学依据。如何实现对书院制改革的价值引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场景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院 文化空间 场景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俊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的文化精髓,在传承和发扬书院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人类文明和教育制度的巨大贡献,其成熟的导师制、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润物细无声的非形式教育以及充满人性关怀的全人...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的文化精髓,在传承和发扬书院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人类文明和教育制度的巨大贡献,其成熟的导师制、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润物细无声的非形式教育以及充满人性关怀的全人教育理念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对建立我国现代书院制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 书院精神 通识教育 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别于专业教育却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教育"。我国通识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汉三国时期的"通才教育",其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复旦大学和...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别于专业教育却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教育"。我国通识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汉三国时期的"通才教育",其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复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书院进行通识教育实践,是我国大学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探索。开展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大学书院的通识教育应自觉与大学本科教育宗旨相一致,从组织模式变革的角度看,实行书院制改革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具有制度变革的重要意义;现代大学书院要自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大学书院教育的重要任务;现代大学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摒弃"功能优先"的导向,把"人"的发展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院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大学书院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明 潘志娟 杨帆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6,共6页
在新兴产业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大学书院的理念、内容、方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可以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形态。基于这一设想,研究从多维一体... 在新兴产业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大学书院的理念、内容、方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可以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形态。基于这一设想,研究从多维一体的资源共享体系、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素养优先的人才评价体系、产教融合的教育实践体系、师生互评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大学书院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以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培养方案、建立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管理保障机制、依托现代大学书院的生态优势丰富人才培养活动等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书院 新工科人才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模式移植”到“本土生长”:现代大学书院建制的现状、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相巨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书院 模式移植 历史经验 本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书院制兴起的动因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亚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教育机构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两种类型。大学书院制的兴起,受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因素推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大学书院制融会中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书院制与学院制互补,适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构建立德树人保障机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大学书院 学院 教育模式变革 立德树人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书院的样态与建设路径——促进学生学习的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学习泛在的新时代,现代大学书院的任务需要跃升为促进学生学习。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来看,书院呈现出三种样态:辅助学习、分工学习、融合学习。目前三类书院功能层次较低、学习性设计不足、相关... 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学习泛在的新时代,现代大学书院的任务需要跃升为促进学生学习。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来看,书院呈现出三种样态:辅助学习、分工学习、融合学习。目前三类书院功能层次较低、学习性设计不足、相关要素未能回归学习本义,因而未能充分发挥书院促进学习的价值。为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实现书院教育经历最优化,书院要开发和利用学生住宿学校所带来的时间、空间和群居等天然优势,设计书院目的化教育方案、完善书院室友匹配方式、建立有效的书院导师制、拓展互动性的书院教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院 学生学习 书院样态 辅助学习 分工学习 融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能动性”培养:大学书院育人的重要着力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燕 刘怡泠 +1 位作者 胡智强 肖地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98,共8页
古今中外的大学书院不管按何种模式运行,对书院最普遍的理念共识是书院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动性”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核心。“学生能动性”是学生为发生改变积极设定目标... 古今中外的大学书院不管按何种模式运行,对书院最普遍的理念共识是书院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动性”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核心。“学生能动性”是学生为发生改变积极设定目标、进行反思、做出负责任行动的能力,“学生能动性”不是学生固有的品质,需要在“互动”的环境中培养,能动程度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度。培养“学生能动性”是信息技术时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迫切诉求,但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学生能动性”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多。大学书院作为人才培养创新的试验田,“学生能动性”培养应成为重要着力点,大学书院应从情感氛围、师生互动、通识课程、学生自治、选择机会等方面着眼,促进学生能动发展,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书院 学生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书院建制的顶层设计寓意考探——以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行止为线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相巨虎 韦永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共5页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夕卜,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夕卜,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文化等内在价值。伴随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需要,我国传统书院在当代大学建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仍存在着大学与书院如何一体化相融合的种种困境。民国时期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立意及实践行止,对我国当前大学书院建制中的文化传承、双层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书院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以古鉴今的启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书院 当代大学书院 文化传承 双层管理 师生关系 环境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高等学堂科学教材编译及传播研究——基于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冠华 邢云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山西大学堂创立初期,科学教材的编制、翻译工作,既是自身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进西学的迫切需要。特别是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其适应高等学堂自行编译科学教材的潮流,短时期内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有... 山西大学堂创立初期,科学教材的编制、翻译工作,既是自身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进西学的迫切需要。特别是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其适应高等学堂自行编译科学教材的潮流,短时期内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有效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为提升学堂的西学教育水平,为山西乃至近代中国大学的科学教材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 科学教材 编译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