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垫尖翅蝗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金永玲 丛斌 +2 位作者 王丽艳 张海燕 董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7-825,共9页
【目的】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ov)是广泛分布的草原蝗虫之一,但其基因资源缺乏。为了获得大垫尖翅蝗的基因数据,对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公司paired-end转录组的测序技术进行从头组装。【结... 【目的】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ov)是广泛分布的草原蝗虫之一,但其基因资源缺乏。为了获得大垫尖翅蝗的基因数据,对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公司paired-end转录组的测序技术进行从头组装。【结果】总计获得了63 033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72 bp,N50为1 589 bp。通过BLAST搜索,确定有25 132条(39.87%)unigenes与NCBI数据库已知的蛋白质相匹配,其中有24 841,16 490,11 558和8 013条unigenes成功注释到Nr,Swiss-Prot,GO和COG数据库中。KEGG数据库中,7 218条unigenes形成218条代谢或信息通路。其中,189条unigenes参与外源性物质或药物的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显示,213条unigenes被确认为可能参与外源性物质的解毒作用,29条unigenes被确定为编码杀虫剂的目标蛋白。此外,检测到5 696条简单重复序列。【结论】该转录组测序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大垫尖翅蝗的基因功能分析及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分析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垫尖翅蝗 转录组 基因注释 GO数据库 COG数据库 KEGG数据库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垫尖翅蝗配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
2
作者 赵卓 吕淑敏 奚耕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配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特异表达特点和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配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特异表达特点和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有不刚程度的c-kit蛋白表达,精巢末端还有较粗大的阳性颗粒分布;(2)卵子发生过程中,第1~6阶段卯母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但随着卵黄发生的开始逐渐消失;(3)滤泡细胞、输卵管和受精囊的腺细胞中有c-kit蛋白颗粒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垫尖翅蝗 配子发生 c—kit 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田大垫尖翅蝗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方文 蔡建义 +1 位作者 赵春秀 李金芝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1-53,共3页
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coerulipes是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田的主要害虫。为摸清其发生规律 ,于1999— 2 0 0 2年采取了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虫进行了调查。该虫在鲁北地区紫花苜蓿田1年发生 2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蝗蝻... 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coerulipes是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田的主要害虫。为摸清其发生规律 ,于1999— 2 0 0 2年采取了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虫进行了调查。该虫在鲁北地区紫花苜蓿田1年发生 2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蝗蝻共 5个龄期。并对该虫的年生活史、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叙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田 大垫尖翅蝗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大垫尖翅蝗危害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贵生 李柄文 +1 位作者 谭文学 邹振富 《河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3期24-25,共2页
通过对麦田大垫尖翅蝗进行罩笼试验,明确了秋季麦田蝗虫密度在每平方米0-15头范围内与小麦收获时的有效穗数成负相关关系,与穗粒数成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显著,而对小麦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同时明确了小麦苗期大垫尖翅蝗的防治指标为每平方... 通过对麦田大垫尖翅蝗进行罩笼试验,明确了秋季麦田蝗虫密度在每平方米0-15头范围内与小麦收获时的有效穗数成负相关关系,与穗粒数成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显著,而对小麦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同时明确了小麦苗期大垫尖翅蝗的防治指标为每平方米5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垫尖翅蝗 小麦 危害 损失 防治指标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垫尖翅蝗危害损失及预防指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方文 张秀安 +1 位作者 王其武 门淑华 《农技服务》 2010年第9期1161-1162,共2页
通过对麦田大垫尖翅蝗进行笼罩试验,明确了秋麦苗蝗虫密度在0~10头/m2范围内与小麦成穗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穗粒数、千粒重与虫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麦苗期大垫尖翅蝗的防治指标为3头/m2。
关键词 大垫尖翅蝗 小麦 为害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大垫尖翅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6
作者 田方文 李金枝 +2 位作者 吴忠辉 付华波 陈洪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95-15896,共2页
对鲁北大垫尖翅蝗的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大垫尖翅蝗发生量与降水、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盐分及天敌的关系。
关键词 大垫尖翅蝗 降水 植被覆盖度 生态环境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右前旗土蝗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润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S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察右前旗 防治措施 发生特点 虫口密度 防治适期 大垫尖翅蝗 亚洲小车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下) 被引量:1
8
《农村实用技术》 2015年第2期5-6,共2页
(上接《农村实用技术》2015第1期)(四)农区土蝗发生区。主要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北方旱作农区、农牧交错区,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稻区周边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 (上接《农村实用技术》2015第1期)(四)农区土蝗发生区。主要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北方旱作农区、农牧交错区,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稻区周边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复杂,草原蝗虫常常迁入危害,蝗虫发生种类多,主要有黄胫小车蝗、日本黄脊蝗、大垫尖翅蝗、短星翅蝗、笨蝗、意大利蝗等土蝗优势种,一般1年发生1代;南方农区蝗虫主要种类有中华稻蝗、竹蝗、蔗蝗、越北腹露蝗等土蝗,大部分1年发生1代,中华稻蝗等少数种类1年发生多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灾害 农牧交错区 黄胫小车 大垫尖翅蝗 草原 日本黄脊 短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