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域两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状况分析及沙海蜇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 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 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 ~55.22)×10^4 t,年平均产量28.63×10^4 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0×10^4 t左右;黄渤海的年产量持续增加,2013年已达40×10^4 t以上.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海域的沙海蜇资源量为266.75×10^4 t.目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的主体已经由海蜇转变为沙海蜇,沙海蜇的利用水平为其资源量的1/5左右,有加大开发利用的潜力.针对海蜇资源衰退和沙海蜇资源量较大的现实,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海蜇的增殖放流工作,加大捕捞外海沙海蜇的强度,继续加强食用水母的资源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用水母 利用 沙海蜇 资源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