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CTI模型在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局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炫 杜风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9-205,共7页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造成的荫屏、太阳辐射损失、水沉积和盐沉积等环境影响已逐渐成为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由于国内目前尚未有已建成的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所以利用预测模型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环境影响成为当前的一个关注...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造成的荫屏、太阳辐射损失、水沉积和盐沉积等环境影响已逐渐成为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由于国内目前尚未有已建成的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所以利用预测模型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环境影响成为当前的一个关注点。首先介绍了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开发的冷却塔评价模型SACTI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以江西彭泽核电厂为例,与美国Amos电厂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了SACTI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缺乏监测数据的情况下,SACTI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TI 核电厂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炫 杜风雷 +2 位作者 王德忠 王一川 王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5-1703,共9页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湿热羽 大气扩散 内陆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口区域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东文 张宇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8-333,共6页
随着淋水面积的逐渐增大,现行的阻力计算公式已不再适用于超大型冷却塔的计算。本文通过对应建立超大型冷却塔冷态气流阻力试验模型,对不同规模冷却塔的支撑结构(包括人字柱及塔内支撑柱)、不同淋水填料阻力、不同进风口高度等进行组合... 随着淋水面积的逐渐增大,现行的阻力计算公式已不再适用于超大型冷却塔的计算。本文通过对应建立超大型冷却塔冷态气流阻力试验模型,对不同规模冷却塔的支撑结构(包括人字柱及塔内支撑柱)、不同淋水填料阻力、不同进风口高度等进行组合试验,对其相应阻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超大型常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口区域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经过了工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 进风口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