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大型红藻类菌胞素氨基酸的提取工艺优化与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秀 钱亮亮 +4 位作者 程同杰 沈彦 邓小群 朱文轩 孙颖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08-216,共9页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广泛存在于大型红藻中,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红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提取物得率的影响...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广泛存在于大型红藻中,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红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提取物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MAAs工艺,并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毛苔、石花菜、菊花江蓠和江蓠中MAAs优化提取工艺分别为:45℃、3 h、4次、1:25 g/mL;45℃、1 h、4次、1:20 g/mL;45℃、2 h、3次、1:15 g/mL;40℃、1 h、3次、1:20 g/mL。应用上述提取工艺,制备得到4种大型红藻MAAs提取物,提取物得率依次为249.3、197.9、146.4和449.5 mg/g,其在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板呈现MAAs紫外吸收特性和颜色反应。同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红毛苔和江蓠MAAs提取物进行分离,共得到3个组分H1、J1和J2。通过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并与已有文献比较,确定了其MAAs组成。H1包括shinorine、palythine和porphyra-334(3种MAA含量为组分H1含量的95.4%)、palythenic acid(4.6%);J1包括shinorine、palythine和porphyra-334(3种MAA为组分J1含量的96.3%)、palythenic acid(3.7%);J2为palythine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菌胞素氨基酸 大型红藻 提取工艺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北太平洋红藻--广义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sensu lato)的地理分布变动
2
作者 王奇奇 屈俊美 +1 位作者 张志新 胡自民 《海洋与湖沼》 2025年第4期901-911,共11页
海萝属(Gloiopeltis J.Agardh)是北太平洋特有的具有重要食用、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大型红藻,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东亚(特别是中国)的野生种群资源长期处于衰减态势,但相关的多样性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利用最大熵模型对北太... 海萝属(Gloiopeltis J.Agardh)是北太平洋特有的具有重要食用、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大型红藻,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东亚(特别是中国)的野生种群资源长期处于衰减态势,但相关的多样性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利用最大熵模型对北太平洋广义海萝当前以及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生境适应性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发现离岸距离、年海表最小温度和海水深度是影响其适宜栖息地范围的三大最重要环境因子。在未来的中等(SSP 2~4.5)和较高温室气体排放(SSP 5~8.5)情景下,广义海萝在北太平洋总体呈现中低纬度地区适宜分布区缩减而高纬度地区适宜分布区增加的趋势。在2040~2050年间,低纬度地区(20°~40°N)的适宜栖息地将部分丧失,高纬度(40°~60°N)适宜栖息地则稳定增加。在2090~2100年间,中国的渤海和东海南部,日本南部太平洋的适宜栖息地大幅缩减,而库页岛南部、日本海北部、堪察加半岛南部和阿拉斯加半岛等高纬度地区的适宜栖息地则显著增加。虽然预测的广义海萝未来栖息地呈现净增加,但中低纬度分布区缩减可能导致某些具有保护价值的种群消失。后续有必要整合生态和遗传等数据建立精准的物种分布模型,鉴定优先保护区域或种群,以实现海萝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地理分布 大型红藻 生态适应 多样性保护 离岸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