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敬轩 胡卸文 +3 位作者 韩玫 方力 吴建利 叶正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4-1162,共9页
为探究"5·12"汶川地震中几乎所有大型古滑坡堆积体均保持整体稳定,只在局部坡度较陡及陡缓交界处发生滑塌的变形机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坝前左岸灯盏坪大型古滑坡堆积体为例,通过现场深孔监测资料及室内数值模拟分析了堆... 为探究"5·12"汶川地震中几乎所有大型古滑坡堆积体均保持整体稳定,只在局部坡度较陡及陡缓交界处发生滑塌的变形机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坝前左岸灯盏坪大型古滑坡堆积体为例,通过现场深孔监测资料及室内数值模拟分析了堆积体地震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灯盏坪古滑坡堆积体位移最大值出现于地表坡缘处,达150 mm;地震主要影响堆积体剪应力分布,造成灯盏坪前缘下部软化带内剪应力集中;基覆界面及微地貌是控制古滑坡体地震变形破坏模式的主导因素,并非所有古滑坡体均会被地震诱发整体复活,灯盏坪堆积体总体地形坡度为20°左右,基覆界面倾角为13°左右,地震不会触发其整体失稳,只在局部地形陡缓交界处及转折端发生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坪大型滑坡体 汶川地震 应力应变分析 变形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上湾特大型红层老滑坡体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穆文平 王康 +4 位作者 钱程 邢渊 王卓然 朱阁 武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2-812,共11页
青海上湾特大型老滑坡体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次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与新近系贵德群泥岩切层旋转滑坡,滑动面主要位于新近系贵德群泥岩内。在充分利用现场滑坡勘查和钻探试验所获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堆积物中的关键层(黄土状土和砾岩... 青海上湾特大型老滑坡体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次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与新近系贵德群泥岩切层旋转滑坡,滑动面主要位于新近系贵德群泥岩内。在充分利用现场滑坡勘查和钻探试验所获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堆积物中的关键层(黄土状土和砾岩堆积物)与泥岩堆积物的空间位置组合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老滑坡体底滑面的形态和黄土状土顶部的淤泥(堰塞湖湖积物)的分析,确定了上湾特大型老滑坡体主要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滑动。利用地下水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出两次滑动前的地下水位,并建立了分析滑坡变形与破坏机制的数值模型。综合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新近系贵德群泥岩在饱水状态下力学强度显著下降的特征以及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老滑坡体第1次滑动主要是由于河流下切作用引起,并给出了河流下切过程中坡体变形的3个阶段。第2次滑动是由于第1次滑动后,斜坡临空面变陡,坡脚剪应力进一步集中,且在其前缘形成一个堰塞湖,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软化泥岩而发生的累进性牵引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体 关键层 滑动期次 滑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区中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燕麟 殷义程 施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
在云南鲁甸"8.03"地震灾区,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第一次引入到多个大型滑坡体体积测量与分析中,该技术可以高精度、高速度、高密度地测量物体表面三维空间坐标,从而详细描述表面细部状况。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分... 在云南鲁甸"8.03"地震灾区,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第一次引入到多个大型滑坡体体积测量与分析中,该技术可以高精度、高速度、高密度地测量物体表面三维空间坐标,从而详细描述表面细部状况。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分析并提供了实际测量数据,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抢险保障,对滑坡灾害的治理防护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地震灾区 滑坡灾害 三维模型重建 大型滑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