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大型水生植物与藻类分解的碳排放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润雨 王家一 +1 位作者 朱琳 施文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8-1066,共9页
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和藻类生物质是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大型水生植物和藻类有机质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分解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潜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模拟培养实验,设置了对照组(CK)... 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和藻类生物质是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大型水生植物和藻类有机质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分解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潜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模拟培养实验,设置了对照组(CK)、添加60 mg/L草生物质的低草生物质组(P-L)、添加600 mg/L草生物质的高草生物质组(P-H)、添加60 mg/L藻生物质的低藻生物质(A-L)以及添加600 mg/L藻生物质的高藻生物质(A-H)5个处理组,系统比较了大型水生植物与藻类生物质的分解特征及其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利用三维荧光技术与qPCR技术分析了有机质组成及功能微生物丰度,进而探讨了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①相较于大型水生植物,藻类生物质分解速率更快,带来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更高。P-L、P-H、A-L和A-H组CO_(2)排放通量最大值分别为48.6、107.3、52.5和220.2 mg/(m^(2)·h),CH_(4)排放通量最大值分别为41.6、80.0、43.9和113.0 mg/(m^(2)·h)。②在相同生物量条件下,藻类生物质的CO_(2)、CH_(4)和总CO_(2)当量排放通量分别是大型水生植物的1.4~1.6倍、1.16~1.67倍和1.20~1.68倍。③有机物三维荧光与产甲烷菌丰度进一步分析显示,藻类生物质分解释放了更多的溶解性有机物,加速了水体有机物的降解,并提高了产甲烷菌的丰度。P-L、P-H、A-L和A-H组水体产甲烷菌丰度分别为8.6×10^(7)、8.9×10^(7)、7.2×10^(7)和2.5×10^(8)copies/L,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度分别为3.8×10^(8)、4.1×10^(8)、3.9×10^(8)和4.7×10^(8)copies/g。研究显示,藻类比大型水生植物生物质的分解对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湖泊生态系统中草-藻稳态转变对CO_(2)和CH_(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可为全面评估湖泊草-藻稳态转变的生态效应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藻类 生物质分解 二氧化碳(CO_(2)) 甲烷(CH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江文渊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选择12处采样点,于2021年夏季至2022年春季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调查频次为每季度1次,共4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19种,分属14科17属,以水鳖科为主,占4期调查物种总数的15.79%。第一期至第四期水生植物的平均密... 选择12处采样点,于2021年夏季至2022年春季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调查频次为每季度1次,共4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19种,分属14科17属,以水鳖科为主,占4期调查物种总数的15.79%。第一期至第四期水生植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7.77、3.99、2.59、6.83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60.80、150.13、46.89、58.87 g/m^(2)。芦苇和欧菱属于区域内土著水生植物,共在4个采样点采集到芦苇,在3个采样点采集到欧菱。芦苇为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均出现的优势种,菹草为第一期、第三期、第四期中均出现的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计算结果均为第一期最高,第四期最低,第二期高于第三期。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则为第四期最高,第三期最低,第二期高于第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桥水库 大型水生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 被引量:118
3
作者 潘义宏 王宏镔 +2 位作者 谷兆萍 熊国焕 易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30-6441,共12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云南阳宗海南北两区域自然生长的17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植物和对应水样、根区底泥中重金属(As、Zn、Cu、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水体As严重污染,Pb轻度污染,Zn、Cu和C...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云南阳宗海南北两区域自然生长的17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植物和对应水样、根区底泥中重金属(As、Zn、Cu、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水体As严重污染,Pb轻度污染,Zn、Cu和Cd均未超标。9种沉水植物同时对As、Zn、Cu、Cd、Pb的富集系数(植物全株重金属含量与水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远大于1,具有共富集特征。在平均含As0.175mg/L的水中,金鱼藻、黑藻、小眼子菜、八药水筛全株As平均含量分别为(150±7.3)、(179±35)、(92±31)、(265±21)mg/kg(干重),对As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对于8种湿生和挺水植物,北部采样点的喜旱莲子草、田栖稗、细叶小苦荬和长芒稗对As,长芒稗、细叶小苦荬、圆果雀稗、水蓼和风车草对Cd,海芋和圆果雀稗对Zn的富集系数(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底泥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以及圆果雀稗对Cd和Zn转移系数(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根中该元素含量的比值)均大于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藻、黑藻、八药水筛、小眼子菜、穗状狐尾藻5种水生植物同时对As、Zn、Cu、Cd、Pb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修复中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转移 富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春光 王春生 +4 位作者 李贺 赵乐军 李国良 孙红文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635-638,共4页
采用野外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芦苇、香蒲、菖蒲、睡莲、水葱、梭鱼草等6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葱和菖蒲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特别是水葱移栽后易于成活,且适应能力强,值得工程广泛推广。试... 采用野外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芦苇、香蒲、菖蒲、睡莲、水葱、梭鱼草等6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葱和菖蒲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特别是水葱移栽后易于成活,且适应能力强,值得工程广泛推广。试验还发现,睡莲的生长速度很快,但茎叶脱落后会影响水质。此外,香蒲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明显劣于其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水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荣敏 李宽意 +2 位作者 王传海 张海鸥 沈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274-278,共5页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富营养化 大型水生植物 环境因子 磷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太子河大型水生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远 陈立斌 +2 位作者 渠晓东 孔维静 孟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采用样方法对太子河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菹草(P.crispus)和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主要群落类型为小眼子菜+菹草群落;细河大型水生植... 采用样方法对太子河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菹草(P.crispus)和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主要群落类型为小眼子菜+菹草群落;细河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菹草、马来眼子菜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主要群落类型为菹草+轮叶黑藻群落;海城河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为轮叶黑藻、小眼子菜、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 oryze-torum)和菹草,主要群落类型为轮叶黑藻+小眼子菜+菹草群落。从定量生长型谱来看,太子河北支以小眼子菜型为主要类型,细河以大眼子菜型为主要类型,海城河以大眼子菜型、小眼子菜型、金鱼藻型和伊乐藻型为主要类型;从生活型谱来看,3条支流都是以沉水植物为主要生活型。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3条支流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3条支流大型水生植物沿河流纵向分布格局均为间断的斑块状,沿水深的垂直分布格局不明显。太子河北支大型水生植物从上游到下游均有出现;细河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下游;海城河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大型水生植物生产力(湿重):海城河(644 g/m2)﹥太子河北支(586.8 g/m2)﹥细河(151.1 g/m2)。大型水生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的物种数与氨态氮、水温、pH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溶解氧、底质指数和海拔显著负相关(p<0.01);优势种小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深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和总氮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群落特征 辽宁太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被引量:48
7
作者 屠晓翠 蔡妙珍 孙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43-2844,2867,共3页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有着积极作用,能通过物理的作用(如植物根系会分泌含特殊的功能团的有机物,吸附、过滤和沉淀水中的化合物),化学的作用(直接吸收和利用可利用态氮、磷,以及从周围环境中交换吸附重金属等),微生物的辅助作用...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有着积极作用,能通过物理的作用(如植物根系会分泌含特殊的功能团的有机物,吸附、过滤和沉淀水中的化合物),化学的作用(直接吸收和利用可利用态氮、磷,以及从周围环境中交换吸附重金属等),微生物的辅助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因此大型水生植物将成为很有前途的综合处理污水的新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大型水生植物 水体净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虹霞 刘卫云 +3 位作者 孔德平 杨发昌 范亦农 陈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203,共5页
根据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对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异龙湖水生植物群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型水生植物之前为广泛分布的芦苇群落、薏苡群落、水葱群落,以及种类繁多的沉水植物群落。目前... 根据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对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异龙湖水生植物群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型水生植物之前为广泛分布的芦苇群落、薏苡群落、水葱群落,以及种类繁多的沉水植物群落。目前,湖泊中沉水植物已消失殆尽,异龙湖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湖滨湿地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相对较单调,为挺水植物类型,主要以荷花群落和香蒲群落为主,建议在湖滨湿地恢复工程中选择植物物种时可优先考虑此2种植物。另外,近期调查显示异龙湖湖滨已有少量眼子菜科植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沉积物种子库中仍存在具有活力的沉水植物繁殖体,对于水质改善后恢复水体中的沉水植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龙湖湿地 大型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的冗余及其生态学意义 Ⅰ.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冗余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任明迅 吴振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72-1078,共7页
通过水生群落中常见优势种凤眼莲 ( 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的去除实验证明了生长冗余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竞争力、“浮游生物的悖论”及水生群落稳定性的产生与维持作了新的阐述。根系去除实验表明 :群体中凤眼莲... 通过水生群落中常见优势种凤眼莲 ( Eichhornia crassipes)根系的去除实验证明了生长冗余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竞争力、“浮游生物的悖论”及水生群落稳定性的产生与维持作了新的阐述。根系去除实验表明 :群体中凤眼莲植株的根系生长冗余较单株生长时为多 ;这些冗余根系的去除不会对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群体中植株根系冗余能够加强植株的竞争能力。生长冗余以及建立在生长冗余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冗余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也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真正对象。据此提出了“进化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生长冗余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湖大型水生植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文斌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8-425,共8页
通过全年的生物量调查的方法,对保安湖的优势种水草生产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两个月的优势种水草的分解实验,同时结合各优势水草的含碳量和保安湖的湖水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动态,阐明大型水生植物在保安湖生态系统碳循... 通过全年的生物量调查的方法,对保安湖的优势种水草生产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两个月的优势种水草的分解实验,同时结合各优势水草的含碳量和保安湖的湖水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动态,阐明大型水生植物在保安湖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同时在整个湖泊范围内,运用分形几何学对水草中的含碳量格局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保安湖 碳循环 生产量 淡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对骆马湖总磷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新桓 王晓 +2 位作者 董潇 王强 徐德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67,共2页
采集了骆马湖中有草区和无草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分析其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①有草区水中TP含量通常低于无草区;②TP含量在沉积物表层为高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减少;③有草区沉积物TP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均小于无草区。
关键词 总磷 大型水生植物 生态效应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基准大型水生植物受试生物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婷婷 郑欣 +1 位作者 闫振广 刘征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04-2212,共9页
为完善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从44种国内主要水生植物中筛选了浮萍、紫萍、槐叶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菹草和篦齿眼子菜8种代表性本土大型水生植物,进而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 为完善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从44种国内主要水生植物中筛选了浮萍、紫萍、槐叶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菹草和篦齿眼子菜8种代表性本土大型水生植物,进而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大型水生植物毒性最大的3种重金属污染物和12种除草剂污染物。这15种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分析显示,7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表现出高敏感性(累积概率<15%),其中:浮萍对铊和利谷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4.3%和6.4%,紫萍对百草枯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7.8%和11.5%,槐叶苹对2,4-滴二甲胺盐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和14.8%,篦齿眼子菜对2,4-滴、利谷隆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2.1%和1.9%,菹草对2,4-滴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0.8%和7.7%,黑藻对苄嘧磺隆和氟啶酮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和7.4%,金鱼藻对利谷隆、氯化铜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7.4%和11.1%。这7种大型水生植物可作为相关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水质基准 受试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机理及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薇 曹文平 汪银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0-163,共4页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阐述生态修复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多方面作用机理及其效果,探讨了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可为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阐述生态修复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多方面作用机理及其效果,探讨了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可为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的相关研究和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受损水环境 生态修复 组合式生态浮床 耐寒性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库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的控制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洪兴 程红 +1 位作者 孙霞 刘春光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由于面源污染使得多数湖、库水体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控制大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是湖泊、水库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方面综述了控制大... 由于面源污染使得多数湖、库水体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控制大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是湖泊、水库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方面综述了控制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的主要对策,并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过度生长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倩 刘呈波 马成仓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从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和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作用2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立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194-194,198,共2页
介绍水生植物系统处理污染物的机理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并阐述系统中植物种类选择与搭配,对水生植物发挥其污染物处理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水污染治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混合腐解对入湖河口水质的影响及适宜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洪森 魏伟伟 +2 位作者 叶春 蔡绪贻 李春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的营养盐在泥-水-植物系统中迁移规律以及冬春季衰亡期大型水生植物的最适生物量,在塑料通风大棚内,开展不同梯度生物量下多种水生植物混合腐解试验.选择冬季蠡湖-陆典桥浜河口区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的营养盐在泥-水-植物系统中迁移规律以及冬春季衰亡期大型水生植物的最适生物量,在塑料通风大棚内,开展不同梯度生物量下多种水生植物混合腐解试验.选择冬季蠡湖-陆典桥浜河口区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收割规律,设定腐解试验的生物量依次为除根部以外总生物量的0%、20%、40%、60%、80%、100%,于2018年12月25日开展试验,共150 d.结果表明:①与恒温室内条件相比,近自然条件下多种混合水生植物腐解的前2个阶段具有长时性和持续性.②水生植物腐解致使含C、N、P元素的指标在0~30 d内快速升高,70 d左右达到峰值,100 d后缓慢降低直至稳定,整个变化过程持续近120 d,但植物茎叶未彻底分解,多数沉积在底泥表面.③泥-水-植物系统中,试验初期底泥以释放营养盐为主,30 d后以吸附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与水体和底泥中养分浓度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与其他试验组相比,收割后水生植物生物量剩余20%时更有利于入湖河口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腐解 适宜生物量 泥-水-植物系统 入湖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时空格局的GIS模拟(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传波 李为 +4 位作者 张映雪 夏文彤 辛未 陈宇顺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3-1162,共10页
2010—2011年对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4个季度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共发现大型水生植物8科12种,其中沉水植物9种,挺水植物1种,浮叶植物2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 maackianu)、篦齿眼子菜(P. pectinatus)... 2010—2011年对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4个季度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共发现大型水生植物8科12种,其中沉水植物9种,挺水植物1种,浮叶植物2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 maackianu)、篦齿眼子菜(P. pectinatus)和菹草(P. crispus)为全年优势度较高的水生植物,但4个季节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类组成差异明显。秋季的水草生物量最高,其次为夏季和冬季,春季最低。结合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和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利用GIS的Kring插值法对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及主要优势物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可视化模拟。结果发现洪泽湖现阶段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水质较好、透明度较高且相对封闭的成子湖区。文章也分析了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变迁的潜在影响因子,为水生植物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GIS和GPS 洪泽湖 时空格局 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酸钙结晶法回收大型水生植物发酵液中磷酸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忆潇 郭琼 +3 位作者 高燕 王楚楚 宋晓骏 杨柳燕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为有效回收大型水生植物发酵液中磷,选择挺水植物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 L.)和圆币草(Hydrocotyle vulgaris)进行发酵试验,分析不同pH值下发酵液中磷回收的效率和纯度,探索羟基磷酸钙(hydroxyapatite,HAP)结晶法回收水生植物发酵... 为有效回收大型水生植物发酵液中磷,选择挺水植物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 L.)和圆币草(Hydrocotyle vulgaris)进行发酵试验,分析不同pH值下发酵液中磷回收的效率和纯度,探索羟基磷酸钙(hydroxyapatite,HAP)结晶法回收水生植物发酵液中磷酸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鸢尾和圆币草发酵液中钙磷摩尔数比分别为2.7和10,镁磷比分别为1.4和1.6,适合采用HAP法回收磷酸盐。不同水生植物发酵液调节pH值回收磷曲线相似,在pH为8.5时西伯利亚鸢尾和圆币草发酵液磷酸盐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91%,产生的羟基磷酸钙沉降性能良好。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H为8.5时沉淀物中P2O5质量分数超过25%,羟基磷酸钙为主要成分。pH调节超过8.5后沉淀物中碳酸钙含量会随着pH上升而不断增加,影响羟基磷酸钙的纯度,因此,回收磷酸盐适合的pH值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发酵 羟基磷酸钙结晶法 磷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琪 黄蔚 +1 位作者 吴涛 郝志香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1-3,共3页
指出了在自然演替和季节变幻过程中,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衰退、死亡及凋落物的分解是大型水生植物生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当进入衰亡期后若未被刈割,其残体会进入到水体环境当中。大型水生植物残体的分解和体内营养盐的释放在湖泊的生态循... 指出了在自然演替和季节变幻过程中,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衰退、死亡及凋落物的分解是大型水生植物生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当进入衰亡期后若未被刈割,其残体会进入到水体环境当中。大型水生植物残体的分解和体内营养盐的释放在湖泊的生态循环及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并且,植物残体在水体环境中分解会将体内的大部分氮磷释放到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基于此,对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分解过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