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震 王悠 +2 位作者 董开升 唐学玺 赵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51,共5页
在青岛潮间带布设了显浪咀、太平角和石老人3个断面,进行了为期1 a(2006年8月-2007年11月)的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中红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褐藻,绿藻最少。2.群落中大型底栖海... 在青岛潮间带布设了显浪咀、太平角和石老人3个断面,进行了为期1 a(2006年8月-2007年11月)的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中红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褐藻,绿藻最少。2.群落中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中、低潮带均大于高潮带;在水平分布上无明显差异。3.底栖藻类群落优势种无季节性变化,第一优势种为孔石莼。4.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43种,其中红藻门22属24种,占55.8%;褐藻门9属11种,占25.6%;绿藻门6属8种,占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潮间带 大型底栖海藻 物种组成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曾宴平 马家海 +2 位作者 陈斌斌 蔡永超 高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然后是秋季,夏季最少。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海藻群落优势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孔石莼(Ulva pertu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大型底栖海藻 生物量 优势种 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祖立 崔雪森 +1 位作者 唐峰华 熊敏思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自然分布、种群生长繁殖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环境因子对海藻影响的研究,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海藻 环境因子 种群生态学 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富集的吸着-配位化学模型
4
作者 于志刚 张正斌 +1 位作者 张经 史峰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17-123,共7页
研究了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系数(CF) 和元素在海水中平均逗留时间(MORT) 、海水中的浓度(C) 、在深海粘土/ 海水中分配系数(K) 之间的关系,给出了lgCF~lg(MORT) 、lgCF~lgC及lgC... 研究了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系数(CF) 和元素在海水中平均逗留时间(MORT) 、海水中的浓度(C) 、在深海粘土/ 海水中分配系数(K) 之间的关系,给出了lgCF~lg(MORT) 、lgCF~lgC及lgCF~lgK等的线性回归方程。指出元素在大型底栖藻中的富集主要地是一种服从吸着———配位作用规律的化学作用,并采用Ф( Z/r,X) 函数来估算富集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海藻 富集系数 Ф(Z/r X)函数 配位化学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前海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付俊平 曾晓起 王长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31,共7页
自2004年8月~2005年5月对青岛岩相潮间带的2个断面(二浴东和小青岛)逐月进行了大型底栖海藻群落调查,共采集到了3门63种大型底栖海藻。初步分析结果显示,2个断面中,生物量分别为1 423.53 g/m2(湿重)和1521.57 g/m2(湿重),小青岛的生物... 自2004年8月~2005年5月对青岛岩相潮间带的2个断面(二浴东和小青岛)逐月进行了大型底栖海藻群落调查,共采集到了3门63种大型底栖海藻。初步分析结果显示,2个断面中,生物量分别为1 423.53 g/m2(湿重)和1521.57 g/m2(湿重),小青岛的生物量较高。中潮带的生物量低于低潮带;孔石莼、角叉菜、粗枝软骨藻作为绝对优势种,主导着2个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本次调查的2个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不高,小青岛断面丰富度高于二浴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大型底栖海藻 岩相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湾的底栖大型海藻调查 被引量:19
6
作者 谢恩义 申玉春 +1 位作者 叶宁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共采集底栖大型海藻3门10目17科19属32种,其中红藻门4目9科9属15种,绿藻门4目6科7属14种,褐藻门2目2科3属3种,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59.4%,温带成分21.9%,热带成分18.7%。采样海藻具印度-西太平洋海洋植物区系中国-日本亚热带海洋植物亚区特点。调查区域内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资源调查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