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与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 被引量:141
1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3 位作者 何文军 郭旭光 郑孟林 黄立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51,共14页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云岩、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常规构造-岩性油藏及受源储结构控制的致密油和页岩油。平面上,自玛湖凹陷周缘斜坡区向凹陷区,呈现成熟常规油藏—中高成熟致密油—中高成熟页岩油的有序共生特征。基于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明确风城组油气具有大面积连续聚集的特点,存在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类成藏模式,3类成藏模式在源储结构、储集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烃类运移特征、油气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应加快统筹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体布控与一体化推进,实现全油气系统的整体突破。进一步丰富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地质理论,以期为其他富烃凹陷的勘探研究做类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下二叠统 风城组 非常规油气 有序共生 成藏模式 页岩油 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生聚集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俊 张定宇 +2 位作者 李大华 唐书恒 张松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3-1546,共14页
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三气")资源丰富,研究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共生聚集机制有助于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利用。依托煤系有机地化与储层物性相关测试数据,分析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生烃物质基础与储层特征;基于典型钻孔... 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三气")资源丰富,研究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共生聚集机制有助于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利用。依托煤系有机地化与储层物性相关测试数据,分析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生烃物质基础与储层特征;基于典型钻孔的沉积序列、岩性组合和气测资料,建立了三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生模式并探讨了其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特征;通过成藏过程和成藏动力分析,评估了盆地内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共采前景。研究认为:沁水盆地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生烃物质基础雄厚,天然气生成、运聚的宏观动力条件和储层条件时空配置得当,共生成藏条件良好;石炭-二叠系山西组与太原组发育"三气"共生和两种"二元"气藏共生组合,联合勘探开发前景较好,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单独开发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 非常规天然气 共生聚集 共采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被引量:65
3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4 位作者 张国生 陶士振 朱如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吴松涛 白斌 王岚 王志平 杨正明 才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致密油气 海相页岩气 陆相页岩油 细粒沉积 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大型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 “有序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连续分布是页岩层系油气的标志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6 位作者 付金华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王岚 刘新社 牛小兵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74,共16页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包括源储一体型和源储紧邻型两种资源类型。鄂尔多斯盆地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的有利发育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源储接触面积大,页岩油气、致密油气主要在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具有“普遍含油气、储层致密、低压、低丰度”的典型地质特征,具有稳定平缓的构造面貌、较高成熟源岩广布式生排烃和大面积致密储层叠置分布的有利成藏地质背景,致密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生烃中心和厚层砂岩分布共同控制,页岩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热演化程度、天然裂缝等共同控制。随着页岩层系油气的深入勘探开发,以大面积连续分布为标志特征的页岩层系油气地质理论将深入发展,成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下一次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 甜点区 页岩层系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连续型油气聚集 共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地层有机质纳米孔成因及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洪林 邹辰 +2 位作者 梅珏 张介辉 李晓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62-2572,共11页
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已经发现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煤系地层为例,通过开展微观特征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查明山西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认为黏... 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已经发现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煤系地层为例,通过开展微观特征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查明山西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认为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有机质纳米孔隙是页岩储集空间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山西组煤系地层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经过模拟实验认为形成于早期液态烃裂解气,随着原油沥青化,气泡被固化在沥青条带中形成纳米孔隙;集中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的异常热事件控制了裂解气生成的强度和范围,在此过程中沥青化产生的有机质纳米孔大幅度提高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储集空间和资源丰度。这一认识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组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二叠系 煤系 非常规天然气 异常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源找油”:源岩油气内涵与前景 被引量:135
6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基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重点盆地研究对比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划分为源岩油气、致密油气和滞聚油气3种类型,明确源岩油气是全球油气供应的战略领域,是未来石油工业第2个150 a生命周期中举足轻重的资源组成,是... 基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重点盆地研究对比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划分为源岩油气、致密油气和滞聚油气3种类型,明确源岩油气是全球油气供应的战略领域,是未来石油工业第2个150 a生命周期中举足轻重的资源组成,是"进源找油"的主要对象。提出源岩油气地质学内涵,集成建立了源岩油气生、排、滞留烃模式,指出5个源岩油气生成段决定相应技术条件下的现实资源潜力;分析了源岩油气"甜点段"形成机理,发现页岩油主要聚集在紧贴生油段、孔渗较好的泥页岩段,而煤层气和页岩气"甜点段"源储一体、吸附在煤层表面或滞留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段,评价优选源岩油气"甜点区(段)"是"进源找油"的核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继北美之后,全球十余个大型常规-非常规"共生盆地"源岩油气也将迎来大发展,源岩油气是中国未来石油稳定发展的主力、天然气产量跨越的增长点,预计2030年中国源岩油和源岩气产量将分别占比15%和30%;应对源岩油气发展挑战,建议坚持理论创新、设立开发试验区、加强技术攻关、争取国家支持等。源岩油气地质,是"源控论"在非常规油气阶段的新发展,将为承续和推进后油气工业时代上游领域新征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油气 页岩气 页岩油 煤层气 甜点段 甜点区 源控论 人工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革命 大型常规-非常规“共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