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汶口(?)系陶符文化探源及释读
1
作者
刘凌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1期36-41,共6页
一大汶口文化所出陶器上符号,共二十余个。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下几个有关联的符号:山东莒县陵阳河所采集的一例形符号(见图一);莒县大朱村所出一例符(见图二);诸城前寨出土的已残陶符。
关键词
陶符
符号
鸟崇拜
太阳崇拜
金文
陵阳
大坟口文化
东夷
文化
陶器
少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性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
1
2
作者
蔡凤书
《文史哲》
1978年第1期41-45,共5页
大汶口文化近年来颇多引起我国史学界的注意。由于大汶口文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有着复杂的文化面貌,论者考察与研究的角度又有不同,所以在讨论中对大汶口文化所代表的社会阶段性质的看法分歧很大。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
大汶口文化近年来颇多引起我国史学界的注意。由于大汶口文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有着复杂的文化面貌,论者考察与研究的角度又有不同,所以在讨论中对大汶口文化所代表的社会阶段性质的看法分歧很大。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大汶口文化前后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主要分布地域是在黄河下游,而以山东省最为密集。从发掘情况来看,山东的泰安、邹县、兖州、曲阜、滕县、安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
口
文化
大坟口文化
社会性质
母系氏族社会
墓葬
合葬墓
文化
面貌
氏族公社
随葬品
早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丁公龙山文化刻陶文字的发现及意义
3
作者
杜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史前
文化
龙山
文明起源
中国文字
北辛
文化
大汶
口
文化
海岱历史
文化
区
大坟口文化
甲骨文
文化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1
4
作者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为蚌器,也包括其它一些介壳类为原料的制品。有的文章依文献称蚌器为蜃器,不过《周礼·地官·掌蜃》所说的“蜃器”,是指“蜃饰”之器,即今谓之的螺钿。所以,还是应当把由介壳类材料制成的器物都泛称为蚌器,而不能以蜃器一称代之。我国新石器时代蚌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蚌器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
蚌器
龙山
文化
仰韶
文化
大坟口文化
半月形
黄河流域
三角形
新石器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凿齿神话的原始内涵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福三
《思想战线》
1987年第4期53-58,47,共7页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在今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且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比如在史前期,人类那些自我伤残行为:断指、纹身、拔牙、猎头、穿鼻、滴血、割礼、头骨人工变形等等,不仅曾在...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在今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且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比如在史前期,人类那些自我伤残行为:断指、纹身、拔牙、猎头、穿鼻、滴血、割礼、头骨人工变形等等,不仅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和辽阔的地域内存在,成为那时社会成员的共同的行动准则,而且就在今天的一些原始民族那里还可以找到它们的遗迹。伴随着这些奇特的行为,各民族传承着关于它们的许多神话传说。本文从史前社会生活的非物质层面与物质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去探索和揭示广为流传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的凿齿神话的丰富的原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凿齿民
氏族部落
各民族
习俗
婚姻形态
大坟口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少数民族
原始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东山海与宗教
6
作者
邹志明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提到胶东,人们总会想到那伸向渤海和黄海的尖角半岛。它西部胶莱平原与内陆相接,北、东、南网开三面,是我国海上辐射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半岛土著是古东夷族中莱夷和嵎夷两个胞族。这里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一百多处,迭压着大汶口文...
提到胶东,人们总会想到那伸向渤海和黄海的尖角半岛。它西部胶莱平原与内陆相接,北、东、南网开三面,是我国海上辐射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半岛土著是古东夷族中莱夷和嵎夷两个胞族。这里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一百多处,迭压着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三个层积,并且自成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羲和
龙山
文化
东夷族
大坟口文化
扶桑
山海经
新石器
文化
遗址
图像
岳石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汶口(?)系陶符文化探源及释读
1
作者
刘凌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摘
一大汶口文化所出陶器上符号,共二十余个。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下几个有关联的符号:山东莒县陵阳河所采集的一例形符号(见图一);莒县大朱村所出一例符(见图二);诸城前寨出土的已残陶符。
关键词
陶符
符号
鸟崇拜
太阳崇拜
金文
陵阳
大坟口文化
东夷
文化
陶器
少昊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性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
1
2
作者
蔡凤书
出处
《文史哲》
1978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摘
大汶口文化近年来颇多引起我国史学界的注意。由于大汶口文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有着复杂的文化面貌,论者考察与研究的角度又有不同,所以在讨论中对大汶口文化所代表的社会阶段性质的看法分歧很大。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大汶口文化前后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主要分布地域是在黄河下游,而以山东省最为密集。从发掘情况来看,山东的泰安、邹县、兖州、曲阜、滕县、安邱。
关键词
大汶
口
文化
大坟口文化
社会性质
母系氏族社会
墓葬
合葬墓
文化
面貌
氏族公社
随葬品
早期
文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丁公龙山文化刻陶文字的发现及意义
3
作者
杜征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史前
文化
龙山
文明起源
中国文字
北辛
文化
大汶
口
文化
海岱历史
文化
区
大坟口文化
甲骨文
文化
谱系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被引量:
11
4
作者
王仁湘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文摘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为蚌器,也包括其它一些介壳类为原料的制品。有的文章依文献称蚌器为蜃器,不过《周礼·地官·掌蜃》所说的“蜃器”,是指“蜃饰”之器,即今谓之的螺钿。所以,还是应当把由介壳类材料制成的器物都泛称为蚌器,而不能以蜃器一称代之。我国新石器时代蚌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蚌器种类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
蚌器
龙山
文化
仰韶
文化
大坟口文化
半月形
黄河流域
三角形
新石器
文化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凿齿神话的原始内涵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福三
出处
《思想战线》
1987年第4期53-58,47,共7页
文摘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在今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且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比如在史前期,人类那些自我伤残行为:断指、纹身、拔牙、猎头、穿鼻、滴血、割礼、头骨人工变形等等,不仅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和辽阔的地域内存在,成为那时社会成员的共同的行动准则,而且就在今天的一些原始民族那里还可以找到它们的遗迹。伴随着这些奇特的行为,各民族传承着关于它们的许多神话传说。本文从史前社会生活的非物质层面与物质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去探索和揭示广为流传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的凿齿神话的丰富的原始内涵。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凿齿民
氏族部落
各民族
习俗
婚姻形态
大坟口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少数民族
原始人类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东山海与宗教
6
作者
邹志明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文摘
提到胶东,人们总会想到那伸向渤海和黄海的尖角半岛。它西部胶莱平原与内陆相接,北、东、南网开三面,是我国海上辐射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半岛土著是古东夷族中莱夷和嵎夷两个胞族。这里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一百多处,迭压着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三个层积,并且自成系列。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羲和
龙山
文化
东夷族
大坟口文化
扶桑
山海经
新石器
文化
遗址
图像
岳石
文化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汶口(?)系陶符文化探源及释读
刘凌
《现代中文学刊》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性质的初步探讨
蔡凤书
《文史哲》
197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丁公龙山文化刻陶文字的发现及意义
杜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蚌制生产工具
王仁湘
《农业考古》
198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凿齿神话的原始内涵
张福三
《思想战线》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胶东山海与宗教
邹志明
《现代中文学刊》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