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方法在寨上金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牟银才 刘诚 +1 位作者 唐构 姚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6-13,共8页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电阻率二维反演,扎麻树背斜呈北陡南缓,核部较陡立的形态。破碎蚀变带(矿体)位于高、低阻异常的梯度带上,揭示出10条破碎蚀变带(南、北矿带各5条破碎蚀变带)与已知构造带和矿脉分布套合较好。对寨上矿区南矿带测区范围勘探线进行了电阻率测量工作,43~95线CSAMT测量联合剖面显示,各矿脉深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扎麻树背斜核部的35号脉总体北倾,异常下延深度较大,深部具有找矿潜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工作解决了寨上金矿构造展布问题,探索其南、北矿带深部矿脉分布规律,为该矿区深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电阻率 深部探矿 寨上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地电磁揭示了西太平洋苏达海山的电阻率结构
2
作者 姜杰 张涛 +1 位作者 蔡晓仙 吴招才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了研究海洋板块内火山的深部电阻率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西太平洋苏达海山进行了海洋大地电磁测量。采用主流数据处理方法SSMT2000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旋转后的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实测数据得到的两组旋转不变量数据进行一维结构假设下的... 为了研究海洋板块内火山的深部电阻率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西太平洋苏达海山进行了海洋大地电磁测量。采用主流数据处理方法SSMT2000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旋转后的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实测数据得到的两组旋转不变量数据进行一维结构假设下的大地电磁响应测试,对响应最好的YX方向数据进行一维反演,并结合一维正演、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反演结果表明,苏达海山区域地壳厚度为21.5 km左右;较厚的火山碎屑岩层表明苏达海山的构建过程以喷发性的岩浆活动为主,其侵入性的岩浆活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测量 一维正、反演 板内海山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岩石电导率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验对比——以二辉橄榄岩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龚超颖 刘永刚 +3 位作者 李朋 范大伟 魏舒怡 谢鸿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在1.0GPa、500~900℃和2.0GPa、500~950℃的实验条件下,同时采用交流阻抗谱法(AC0.05~10-6Hz)、直流法(DC)和单频交流法(0.1Hz)三种方法对采自河北大麻坪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了电导率的实... 利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在1.0GPa、500~900℃和2.0GPa、500~950℃的实验条件下,同时采用交流阻抗谱法(AC0.05~10-6Hz)、直流法(DC)和单频交流法(0.1Hz)三种方法对采自河北大麻坪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了电导率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在8.65×10-7~2.09×10-3s/m之间变化,lnσ与1/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指前因子在1.36~37.89s/m之间变化,活化能在0.74~1.01eV之间变化;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压力对电导率无明显影响;三种方法所得的lnσ差别很小(<3%),其中阻抗谱法所得结果最大,直流法所得结果最小。最后依据实验所得的二辉橄榄岩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建立电导率-深度曲线图,将所得结果与样品采集区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相应深度下的二辉橄榄岩电导率与华北北缘岩石圈地幔电导率值的范围相交,由此我们推断二辉橄榄岩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上地幔的主要组成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二辉橄榄岩电导率 交流阻抗谱 大地电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测量在二连盆地沉积岩型铀矿勘查中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浩锋 刘波 +2 位作者 陈霜 陈凤兴 薛文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论文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和土壤氡测量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物性特征,对二连盆地中西部新乌苏勘查区内CSAMT及土壤氡测量数据中蕴含的地质信息展开了解译。实践证明:CSAMT测量对沉积地层、岩性、隐伏断裂及... 论文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和土壤氡测量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物性特征,对二连盆地中西部新乌苏勘查区内CSAMT及土壤氡测量数据中蕴含的地质信息展开了解译。实践证明:CSAMT测量对沉积地层、岩性、隐伏断裂及古河谷的空间展布等能做出有效推断;土壤氡测量不仅可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同时还可辅助CSAMT测量提高断裂构造推断的可靠性,二者组合在二连盆地沉积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铀矿勘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土壤氡测量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测量在大兴安岭南段炒米房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兵 王常东 +4 位作者 余弘龙 郭恒飞 周舰 林天发 吴燕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0-1081,共12页
炒米房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部,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在托河盆地炒米房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限于地表玄武岩及第四系覆盖物较厚的原因,找矿难度较大。为实现铀矿找矿突破,本次研究采用地面伽玛能... 炒米房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部,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在托河盆地炒米房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限于地表玄武岩及第四系覆盖物较厚的原因,找矿难度较大。为实现铀矿找矿突破,本次研究采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瞬时氡气测量大致确定地表放射性特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致查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深部发育特征,确定构造深部信息;同时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提高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推断构造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多种方法组合和异常综合分析、解译,圈定多处铀成矿有利部位,在铀成矿有利部位进行钻探查证,揭露到较好的工业铀矿体。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较厚覆盖地区铀矿勘查的物探综合方法,为今后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能谱 氡气测量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地面高精度磁测 铀矿勘查 炒米房地区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在内蒙古多伦县核桃坝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英宾 张伟 邱崇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2-359,共8页
核桃坝地区铀成矿条件优越,在该区东部已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西部尚未取得找矿突破。研究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明显,查明该区断裂构造格架和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分布,推断成矿有利区,为进一步挖掘该地区的铀成矿潜力提供地球... 核桃坝地区铀成矿条件优越,在该区东部已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西部尚未取得找矿突破。研究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明显,查明该区断裂构造格架和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分布,推断成矿有利区,为进一步挖掘该地区的铀成矿潜力提供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土壤氡测量和地面高精度磁测3种物探方法的联合应用,圈定了土壤氡异常;查明断裂F_(13)北西部断裂呈现NE向和NW向“田”字格排列,断裂F_(12)南东部断裂呈现NE向。断裂F_(13)、F_(12)夹持部位断裂呈现近SN向和NW向;推断构造蚀变、破碎带6处。结合该区铀矿化特征,构造蚀变、破碎带S1、S2、S3、S4,处于断裂交汇、夹持部位,规模较大,且周围分布多个土壤氡异常,异常幅值可达35000 Bq/m^(3),为成矿有利地段。经钻探验证,钻孔ZKH24深部发现了构造蚀变、破碎带和富厚铀矿体,后续在S2构造蚀变带内发现了多个工业铀矿孔,并发现了矿体较好的钻孔ZKH7-1,落实了铀矿产地,说明此3种物探方法联合应用在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该类型铀矿勘查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坝地区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土壤氡测量 地面高精度磁测 铀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黔西北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焦智伟 王亚飞 +2 位作者 汪来 艾虎 祁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6-572,共7页
猪拱塘地区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地质构造复杂,找矿前景巨大,受地形和勘查技术方法限制,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铅锌矿勘查工作。为查明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预测成矿有利地段,在研究区开展了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猪拱塘地区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地质构造复杂,找矿前景巨大,受地形和勘查技术方法限制,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铅锌矿勘查工作。为查明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预测成矿有利地段,在研究区开展了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圈定了激电异常,查明了深部地层结构和控矿断裂发育情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岩矿石物性特征,分析了综合物探异常特征,指导了钻探工程部署,发现了隐伏铅锌矿体。最后总结了猪拱塘地区铅锌矿体具有典型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特点,不同倾向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是铅锌矿赋存有利位置。本文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综合物探 激发极化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猪拱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谭捍东 金胜 邓靖武 罗贤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5-161,共7页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 ,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 ,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 ,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 4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 ,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 ,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 ,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 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 ,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 ;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 ;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 ;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量 信号检测 数据采集 海底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龙滩库区库水加卸载过程中地下电阻率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凤 詹艳 +6 位作者 赵国泽 王继军 肖骑彬 莫青云 高鹏飞 张远韩 韦永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594,共9页
在广西龙滩库区于2009年至2010年初库水加卸载过程中,对4个测点进行了3期次大地电磁观测,观测频段为320Hz~1000s。观测结果显示库水加卸载过程中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与岩性有关。在同一岩性出露区域的3个测点,库水加卸载的3期次观测的... 在广西龙滩库区于2009年至2010年初库水加卸载过程中,对4个测点进行了3期次大地电磁观测,观测频段为320Hz~1000s。观测结果显示库水加卸载过程中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与岩性有关。在同一岩性出露区域的3个测点,库水加卸载的3期次观测的视电阻率数值在频率<1Hz以下频段变化明显,库水水位最高时段测量的视电阻率值最低,水位下降阶段测量的视电阻率数值最高,最低水位测量的视电阻率数值居中。实测结果表明:在广西水库水位加卸载过程的不同时段,库区岩性、库容面积和自重变化对地下水的连通和渗透有较大影响,从而导致地下一定深度下的介质电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龙滩水库 库水加卸载 大地电磁测量 视电阻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寨上金矿王足路矿段找矿突破探讨
10
作者 马永兵 刘新会 +2 位作者 郑卫军 刘诚 姚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决寨上矿区王足路矿段地表第四系及新近系覆盖厚造成找矿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引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技术手段,在王足路矿段布设了3条线(188线、196线、204线)圈定异常,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进行了解译,大致确定寨上矿段内... 为了解决寨上矿区王足路矿段地表第四系及新近系覆盖厚造成找矿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引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技术手段,在王足路矿段布设了3条线(188线、196线、204线)圈定异常,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进行了解译,大致确定寨上矿段内的含金破碎带向西延伸至王足路矿段。经钻孔验证,基本确定寨上矿段的9号和10号矿脉延伸至王足路矿段188线,并且在深部探矿工程中发现有石英闪长玢岩脉,说明王足路矿段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潜力巨大。实践证明,借助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量圈定异常、再经深部钻探验证寻找矿化体的勘查模式,在西秦岭西段厚覆盖区的找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地质特征 找矿突破 王足路矿段 寨上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褶冲亚带深部地质特征的综合物探解译:对铜金矿床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嵩松 杨晓勇 +3 位作者 王光杰 赵文广 王金鑫 张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0-727,共18页
滁州褶冲亚带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铜金成矿区带,以西侧黄破断裂与东侧滁河断裂为边界,深入了解本区的深部地质特征对于该区隐伏铜金矿床的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地质剖面,通过解译三条与本区主要构造方向垂直... 滁州褶冲亚带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铜金成矿区带,以西侧黄破断裂与东侧滁河断裂为边界,深入了解本区的深部地质特征对于该区隐伏铜金矿床的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地质剖面,通过解译三条与本区主要构造方向垂直的重力、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综合剖面,提取深部构造信息并进行解译。地质体深部解译主要依据电阻率的变化、ΔT化极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的曲线特征和实测剖面进行综合推断,获得以下结论和认识:①黄破断裂两侧存在较大规模的隐伏断层,在不同地区主断面的深部形态和逆冲推覆距离不同;②滁河主断裂倾向北西,倾角60°~70°,形态较为稳定,在苏家湾-夏阁地区除主断裂外,南东侧还发育较大规模的反冲断层;③区域内隐伏岩体顶界隐伏深度普遍在0.5~1.5 km之间,其围岩主要为震旦系和寒武系的碳酸盐岩;④黄破断裂主断面西侧震旦纪地层内次级断裂较多,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南东侧深部的相对低阻特征指示深部的褶皱变形更加强烈。总体来说,重力、磁法和AMT综合剖面对该区深部构造形态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结合区域成矿模型,推断隐伏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是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部位,推荐以高精度重磁方法为主继续开展找矿工作;隐伏断裂形成的构造破碎带以及其与褶皱构造相交的部位是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有利成矿位置,建议先明确隐伏次级断裂的空间位置以间接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褶冲亚带 黄破断裂 滁河断裂 重磁勘探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法(AMT) 深部地质特征解译 矽卡岩型铜金矿 微细浸染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嵩县何家村金矿床隐伏矿体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森森 袁稳 +8 位作者 杜贵超 郭甲一 龙康华 张宗可 陈丽娟 李彬 刘永贺 鲁岩 李思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1125,共12页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金矿床为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为了进一步探测隐伏矿体,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析。矿体沿含金蚀变带产出,金品位为0.12g/t^4.0 g/t。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金矿床为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为了进一步探测隐伏矿体,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析。矿体沿含金蚀变带产出,金品位为0.12g/t^4.0 g/t。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黄铜矿和少量自然铁,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常见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在地球化学金异常区域内,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缩小矿区存在的隐伏岩浆-热液活动范围,并且沿剖面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分析,进而客观评价Au异常。物探和化探数据显示的信息具有吻合性,暗示矿区沿次级断裂附近的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矿体,为矿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金矿床 隐伏矿寻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卡林型金矿南矿段综合找矿模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仲凯 李朋伟 +1 位作者 常铭 黄豪擎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7,共14页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类卡林金矿床的最重要的富集地之一。寨上金矿矿体赋存于板岩与灰岩接触界面及板岩一侧破碎带内,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类卡林金矿床的最重要的富集地之一。寨上金矿矿体赋存于板岩与灰岩接触界面及板岩一侧破碎带内,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显示H1高阻异常和L2低阻异常间的电性梯度带对应32号脉,表明在电性梯度带内含矿的可能性很大;剖面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 Mo Sb Ag Cu Bi Au Zn W Pb;前缘晕元素为Pb、Sb,近矿晕元素为Au、Ag、As、W,尾晕元素为Mo、Cu、Bi、Zn,尾晕元素Mo、Bi分别位于序列的前缘晕和近矿晕元素位置,近矿晕元素Pb位于序列的尾晕元素位置,表明浅部矿体有可能被风化剥蚀,深部有可能存在盲矿体;根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并在南矿段进行钻孔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音频电磁测量 格里格良法 综合找矿模型 寨上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